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下,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首先概述了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中需求分析的原则、策略与流程以及需求分析在教学各环节的作用与效果,并阐述了基于需求分析角度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编制与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职英语校本教材;需求分析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校本教材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不同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科特点的学生实际而开发的,对于针对学生不同的具体情况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以“高职院校”及“校本教材”作为题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近10年来只有9篇相关的论文,其中大多数论文主要涉及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策略、思路或模式,只有两篇论文涉及到了针对性较强的基于学生参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应用,对校本教材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与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极其匮乏,从而导致了校本教材,尤其是更注重应用性目的,更强调实用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在理论框架方面的欠缺,以及最后的校本教材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要求的一系列结果。
一、校本教材需求分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West(1994)指出: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个务实并注重实效的活动,建立在与地方(本地)情境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需求分析开始应用于教材的选择。Bosher&Smalkoski(2002)在谈到需求分析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时也指出:需求分析既对目前的情境进行分析,也对将来希望达到的情境进行分析。可以说,所有的校本教材都应该加强编写者基于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与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的理论学习,通过需求分析来加强校本教材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这应该是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根本保证与基本前提。因此,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有以下优势:
(一)针对性与系统性
校本教材的编制与开发成功与否,教材内容的选择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教材编制者可以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析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必需的专项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与学习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教学过程的讨论,以便于得到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信息,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
(二)全程性与全面性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教材编制者、用人企业、任课教师与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全面、主动参与,以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教材编制者从教材内容范围的确定到素材的搜集、加工,从试用教材的编辑、完善到最后版本的应用与考核整个流程中都时刻注意与企业、学生双方的需求保持一致,真正实现“以需求为本”、“因材施教”等宗旨与原则。
(三)合作性与互动性
需求分析其实是一个任课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集体之间的合作、学校资源与校外行业资源的合作以及教材编制者与以上各方的合作贯穿始终的过程,并将因此主导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教学的流程、教学评估的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基本需求分析的教材开发又是开放的,它随时接纳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允许、鼓励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拓展评价空间,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此进行相关教材内容的调整,以达到校本教材效果的优化。
二、“因材施教”原则下校本教材需求分析的原则
从理论角度来看,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而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Benesch(1996)强调:需求分析对于社会政治问题以及此类问题对课程设置的影响缺少关注。因此,基于社会需求分析及个人需求分析角度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基本内涵应为:
(1)高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和企业员工是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他们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2)企业参与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是由高职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企业的参与可以保证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贴近社会用人需求。
因此我们可确定,需求分析的基本内容与过程也就是通过调查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的各种方法,如政策研究、座谈、问卷调查和预测等,来最后确保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质量与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推进“因材施教”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以及通过更贴近学生实际与需求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促进他们的潜能开发,从而更好地实现我校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预期目标,以及推进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因材施教”原则下校本教材需求分析的策略与流程
(一)需求分析的人员结构与资料准备
1.教材编制者主要负责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理论的研究与准备工作以及实证研究的执行工作,策划需要分析中的政策研究,座谈、问卷调查和预测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进行评估与总结。另一方面,教材编制者也作为担任相关学院课程教学的基础部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教师,提供并收集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当中教师部分的反馈,以及课堂师生互动的情况等教学方面信息,为更好地把握需求分析的内容效度提供参考。
2.相关学院主要负责落实企业与本学院学生的需求分析的座谈、问卷调查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并将反馈结果提供给教材编制者进行研究、评估及总结。
3.就业指导办主要负责提供历年来企业对相关学院毕业生在其单位的就业表现、对课程设置及教材设计的反馈与建议以及对未来就业者的相关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原始记录,以供教材编制者进行参考,并最后确定需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程序
研究程序(步骤)主要指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总结阶段,本研究的三个阶段具体可体现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落实需求分析的具体工作;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需求分析的内容与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估,形成英语校本教材编制与开发的相关思路与策略。
为了最大化地实现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效度,本研究特地选取了企业角度、学生角度以及任课教师角度三个视角进行对现有教材的调查、分析与评估,以及对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分析。这些信息对“因材施教”原则下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制与开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具体程序如下图所示:
四、“因材施教”原则下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应关注的重点
(一)校本教材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定位
根据束定芳教授(2004)所指出的:外语教材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语言素材和学习方法。因此,高职院校的外语校本教材应定位为:在“因材施教”原则下,根据需求分析的具体结果,结合高职院校英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指导原则,顺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职业需要。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职英语校本教材;需求分析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校本教材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不同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科特点的学生实际而开发的,对于针对学生不同的具体情况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以“高职院校”及“校本教材”作为题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近10年来只有9篇相关的论文,其中大多数论文主要涉及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策略、思路或模式,只有两篇论文涉及到了针对性较强的基于学生参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应用,对校本教材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与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极其匮乏,从而导致了校本教材,尤其是更注重应用性目的,更强调实用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在理论框架方面的欠缺,以及最后的校本教材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要求的一系列结果。
一、校本教材需求分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West(1994)指出: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个务实并注重实效的活动,建立在与地方(本地)情境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需求分析开始应用于教材的选择。Bosher&Smalkoski(2002)在谈到需求分析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时也指出:需求分析既对目前的情境进行分析,也对将来希望达到的情境进行分析。可以说,所有的校本教材都应该加强编写者基于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与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的理论学习,通过需求分析来加强校本教材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这应该是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根本保证与基本前提。因此,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有以下优势:
(一)针对性与系统性
校本教材的编制与开发成功与否,教材内容的选择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教材编制者可以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析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必需的专项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与学习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教学过程的讨论,以便于得到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信息,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
(二)全程性与全面性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教材编制者、用人企业、任课教师与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全面、主动参与,以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教材编制者从教材内容范围的确定到素材的搜集、加工,从试用教材的编辑、完善到最后版本的应用与考核整个流程中都时刻注意与企业、学生双方的需求保持一致,真正实现“以需求为本”、“因材施教”等宗旨与原则。
(三)合作性与互动性
需求分析其实是一个任课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集体之间的合作、学校资源与校外行业资源的合作以及教材编制者与以上各方的合作贯穿始终的过程,并将因此主导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教学的流程、教学评估的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基本需求分析的教材开发又是开放的,它随时接纳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允许、鼓励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拓展评价空间,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此进行相关教材内容的调整,以达到校本教材效果的优化。
二、“因材施教”原则下校本教材需求分析的原则
从理论角度来看,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而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Benesch(1996)强调:需求分析对于社会政治问题以及此类问题对课程设置的影响缺少关注。因此,基于社会需求分析及个人需求分析角度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基本内涵应为:
(1)高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和企业员工是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他们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2)企业参与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是由高职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企业的参与可以保证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贴近社会用人需求。
因此我们可确定,需求分析的基本内容与过程也就是通过调查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的各种方法,如政策研究、座谈、问卷调查和预测等,来最后确保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质量与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推进“因材施教”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以及通过更贴近学生实际与需求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促进他们的潜能开发,从而更好地实现我校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预期目标,以及推进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因材施教”原则下校本教材需求分析的策略与流程
(一)需求分析的人员结构与资料准备
1.教材编制者主要负责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理论的研究与准备工作以及实证研究的执行工作,策划需要分析中的政策研究,座谈、问卷调查和预测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进行评估与总结。另一方面,教材编制者也作为担任相关学院课程教学的基础部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教师,提供并收集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当中教师部分的反馈,以及课堂师生互动的情况等教学方面信息,为更好地把握需求分析的内容效度提供参考。
2.相关学院主要负责落实企业与本学院学生的需求分析的座谈、问卷调查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并将反馈结果提供给教材编制者进行研究、评估及总结。
3.就业指导办主要负责提供历年来企业对相关学院毕业生在其单位的就业表现、对课程设置及教材设计的反馈与建议以及对未来就业者的相关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原始记录,以供教材编制者进行参考,并最后确定需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程序
研究程序(步骤)主要指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总结阶段,本研究的三个阶段具体可体现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落实需求分析的具体工作;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需求分析的内容与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估,形成英语校本教材编制与开发的相关思路与策略。
为了最大化地实现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效度,本研究特地选取了企业角度、学生角度以及任课教师角度三个视角进行对现有教材的调查、分析与评估,以及对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分析。这些信息对“因材施教”原则下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制与开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具体程序如下图所示:
四、“因材施教”原则下校本教材的需求分析应关注的重点
(一)校本教材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定位
根据束定芳教授(2004)所指出的:外语教材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语言素材和学习方法。因此,高职院校的外语校本教材应定位为:在“因材施教”原则下,根据需求分析的具体结果,结合高职院校英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指导原则,顺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职业需要。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