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主营化学制剂的莱美药业(300006.SZ)实现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7.59亿元、0.61亿元,增速分别为20.22%、13.21%。
然而,《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在业绩增长背后,莱美药业当年的开发支出资本化率高达79.78%,不仅高于往年,而且远超同行上市公司,位列33家上市公司之首,难逃业绩注水嫌疑。
此外,公司收购的康源制药业绩大部分年份均未达到业绩预期,而且2013年营业利润还发生亏损,巨额商誉面临减值风险。
莱美药业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喹诺酮类抗感染药、抗肿瘤药、肠外营养药为主的医药企业,以注射剂为主,拥有各类制剂产品40种。
开发支出资本化远超同行
根据财报,莱美药业2013年开发支出账面余额1.27亿元,较期初大幅增加89.55%,当期开发支出占研究开发项目支出总额的比例为79.7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莱美药业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全额进行资本化,会计处理较为激进。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8号准则《无形资产》规定:研发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开发支出必须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则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等条件时予以资本化。
有财务专家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并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条款,如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如何判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选择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企业手中,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师往往优先采纳企业意见。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进行比较,莱美药业开发支出资本化率明显都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此举导致业绩有注水的嫌疑。
纵向来看,在以前的会计年度中,莱美药业仅在2012年披露了上述比例,当年开发支出资本化率为65.7%,明显低于2013年的79.78%。
根据“开发支出资本化额/(开发支出资本化额+开发支出费用化额)”计算,莱美药业2009-2011年的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分别为13.42%、21.51%、60.32%。
由上可以看出,2009-2013年莱美药业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并于2013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
与同行业相比,莱美药业开发支出资本化率也明显较高。
莱美药业属于化学制剂行业,依据申银万国三级行业分类,除了莱美药业,行业还有32家上市公司,其中32家公司中,2013年有8家上市公司实行开发支出全额费用化的会计政策,有9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剩余的15家上市公司中,开发支出资本化率最高的是福安药业(300194.SZ),为55.17%,不过也明显低于莱美药业的79.78%。
一位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的高级财务顾问更是直言不讳:“研发支出资本化就是一种变相的利润操纵手段。”
莱美药业2011-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7309.05万元、5371.21万元、6080.86万元,当期开发支出资本化增加额分别为2479.75万元、2755.43万元、7249.43万元。
据此计算,莱美药业2011-2013年开发支出资本化增加额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3.93%、51.3%、119.22%。
商誉减值风险
根据2013年财报,莱美药业账面商誉为1.51亿元,主要为收购康源制药所致。
2010年10月27日,公司公告称,拟以不超过人民币1.7亿元收购刘祥华等17名自然人所持有的康源制药100%股权。
资料显示,康源制药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营大容量注射剂、冲洗剂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软袋输液、塑瓶输液及部分治疗性输液。
根据收益法进行预测,康源制药2010-2013年收入分别为12873.5万元、14183.11万元、15347.72万元、17125.66万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343.66万元、1648.33万元、1894.37万元、2249.7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142.11万元、1401.08万元、1610.21万元、1912.30万元。
如今,四年承诺期已经过去,康源制药的实际经营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莱美药业历年财报,康源制药2010-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561.89万元、1835.81万元、82.88万元、1185.41万元。
此外,莱美药业2013年年报显示康源制药的营业利润为当期亏损637.7万元。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康源制药2010年、2012年、2013年净利润均没有达到预测数,尤其2013年,营业利润竟然还发生了亏损。
“若标的资产未来经营收益不达预期,那么收购标的资产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减值风险,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一位会计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根据会计准则,期末公司应当以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为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存在减值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不仅冲减净利润,同时也会冲减净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商誉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
此外,康源制药主营大输液产品,面临的行业风险不容忽视。
“大输液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红海产业,”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指出。
华仁药业(300110.SZ)董秘龚凌称,目前大输液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企业的兼并整合将是一个趋势。
“大输液行业内,受政策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中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以低端为主,成本又缺乏规模优势,行业若要洗牌,这些公司会率先倒下;而且,按照医药政策的趋势,行业内的洗牌,大公司收购小公司已在所难免。”某大型非上市输液公司的副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悉,目前全国共有407张输液注册证,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55%,分别是科伦药业(002422.SZ)、华润双鹤(600062.SH)、鲁抗医药(600789.SH)、辰欣药业和石家庄石药,而同这五大企业相比,康源制药的规模要小得多。
此外,莱美药业收购成都金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星药业”)形成商誉1836.1万元。
根据2013年财报,金星药业2013年净利润发生亏损766.21万元,如果未来业绩仍然没有好转,也将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根据公告,莱美药业于 2013年3月31日与成都金星通讯集团有限公司、沙奴姆-凯贝克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成都金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书》。2013年12月24日,公司与成都金星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以人民币1亿元收购成都金星持有的金星药业30%的股权及其衍生权利。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金星药业90%的股权。
资料显示,金星药业成立于1994年1月13日,注册资本为1812.5万元,法定代表人邱宇,住所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二路159号,主要产品乌体林斯是以草分枝杆菌菌体为主的免疫增强剂。
然而,《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在业绩增长背后,莱美药业当年的开发支出资本化率高达79.78%,不仅高于往年,而且远超同行上市公司,位列33家上市公司之首,难逃业绩注水嫌疑。
此外,公司收购的康源制药业绩大部分年份均未达到业绩预期,而且2013年营业利润还发生亏损,巨额商誉面临减值风险。
莱美药业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喹诺酮类抗感染药、抗肿瘤药、肠外营养药为主的医药企业,以注射剂为主,拥有各类制剂产品40种。
开发支出资本化远超同行
根据财报,莱美药业2013年开发支出账面余额1.27亿元,较期初大幅增加89.55%,当期开发支出占研究开发项目支出总额的比例为79.7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莱美药业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全额进行资本化,会计处理较为激进。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8号准则《无形资产》规定:研发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开发支出必须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则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等条件时予以资本化。
有财务专家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并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条款,如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如何判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选择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企业手中,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师往往优先采纳企业意见。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进行比较,莱美药业开发支出资本化率明显都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此举导致业绩有注水的嫌疑。
纵向来看,在以前的会计年度中,莱美药业仅在2012年披露了上述比例,当年开发支出资本化率为65.7%,明显低于2013年的79.78%。
根据“开发支出资本化额/(开发支出资本化额+开发支出费用化额)”计算,莱美药业2009-2011年的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分别为13.42%、21.51%、60.32%。
由上可以看出,2009-2013年莱美药业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并于2013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
与同行业相比,莱美药业开发支出资本化率也明显较高。
莱美药业属于化学制剂行业,依据申银万国三级行业分类,除了莱美药业,行业还有32家上市公司,其中32家公司中,2013年有8家上市公司实行开发支出全额费用化的会计政策,有9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剩余的15家上市公司中,开发支出资本化率最高的是福安药业(300194.SZ),为55.17%,不过也明显低于莱美药业的79.78%。
一位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的高级财务顾问更是直言不讳:“研发支出资本化就是一种变相的利润操纵手段。”
莱美药业2011-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7309.05万元、5371.21万元、6080.86万元,当期开发支出资本化增加额分别为2479.75万元、2755.43万元、7249.43万元。
据此计算,莱美药业2011-2013年开发支出资本化增加额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3.93%、51.3%、119.22%。
商誉减值风险
根据2013年财报,莱美药业账面商誉为1.51亿元,主要为收购康源制药所致。
2010年10月27日,公司公告称,拟以不超过人民币1.7亿元收购刘祥华等17名自然人所持有的康源制药100%股权。
资料显示,康源制药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营大容量注射剂、冲洗剂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软袋输液、塑瓶输液及部分治疗性输液。
根据收益法进行预测,康源制药2010-2013年收入分别为12873.5万元、14183.11万元、15347.72万元、17125.66万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343.66万元、1648.33万元、1894.37万元、2249.7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142.11万元、1401.08万元、1610.21万元、1912.30万元。
如今,四年承诺期已经过去,康源制药的实际经营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莱美药业历年财报,康源制药2010-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561.89万元、1835.81万元、82.88万元、1185.41万元。
此外,莱美药业2013年年报显示康源制药的营业利润为当期亏损637.7万元。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康源制药2010年、2012年、2013年净利润均没有达到预测数,尤其2013年,营业利润竟然还发生了亏损。
“若标的资产未来经营收益不达预期,那么收购标的资产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减值风险,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一位会计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根据会计准则,期末公司应当以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为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存在减值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不仅冲减净利润,同时也会冲减净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商誉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
此外,康源制药主营大输液产品,面临的行业风险不容忽视。
“大输液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红海产业,”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指出。
华仁药业(300110.SZ)董秘龚凌称,目前大输液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企业的兼并整合将是一个趋势。
“大输液行业内,受政策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中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以低端为主,成本又缺乏规模优势,行业若要洗牌,这些公司会率先倒下;而且,按照医药政策的趋势,行业内的洗牌,大公司收购小公司已在所难免。”某大型非上市输液公司的副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悉,目前全国共有407张输液注册证,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55%,分别是科伦药业(002422.SZ)、华润双鹤(600062.SH)、鲁抗医药(600789.SH)、辰欣药业和石家庄石药,而同这五大企业相比,康源制药的规模要小得多。
此外,莱美药业收购成都金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星药业”)形成商誉1836.1万元。
根据2013年财报,金星药业2013年净利润发生亏损766.21万元,如果未来业绩仍然没有好转,也将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根据公告,莱美药业于 2013年3月31日与成都金星通讯集团有限公司、沙奴姆-凯贝克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成都金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书》。2013年12月24日,公司与成都金星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以人民币1亿元收购成都金星持有的金星药业30%的股权及其衍生权利。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金星药业90%的股权。
资料显示,金星药业成立于1994年1月13日,注册资本为1812.5万元,法定代表人邱宇,住所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二路159号,主要产品乌体林斯是以草分枝杆菌菌体为主的免疫增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