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用一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兴趣”并不在一眼就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其深藏的奥秘。“数学是有趣的”这种感受不光是出现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应该贯穿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出一种全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方法善于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情境的创设引人入胜,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学生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时可以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需要,有时可以把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产生非要学习不可的愿望,有时还可以用讲故事或猜谜语、歌曲的形式来引入。总之一句话,就是以“情”、“境”、“疑”、“趣”来引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的欲望。
本人在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同学们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指明几人说了过生日的情景。接着问:“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今年已有12岁,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的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心情,把提高学生积极性贯穿整个课堂。
二、课后余音激趣,拓展深化
新课程提出学生自主评价课堂,回忆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后反思。如:“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今后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在评价的基础上能加上一点集开放性、拓展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余音”,充分扩充教材、活化教材,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让其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必会收获惊喜一片。
我在上完《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节内容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要求所设计的图案不仅美观神似,更重要的是所设计的不同图案必须面积相等;交作品时间:一个星期。大赛设五个奖项,分获“智慧星”五、四、三、二、一五种奖次。同学们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收集资料。他们可以互相讨论,可以请教爸爸、妈妈,谁都想成为伙伴中的焦点,谁都想看到老师眼中赞许的目光。整个一周内,同学们躲躲藏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其神秘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结果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有花瓶、小伞、大山、电灯、小车、飞机等等,让人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思维竟那样的奇特与巧妙!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因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而不能灵活进行迁移的情形,只能模仿一般的解题方法,造成思维狭窄、无新意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问题适时点拨,有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在讲授除带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82000÷600=136……400
学生解法如下:
⑴、一般方法:82000÷600=136……400
⑵、商不变规律:82000÷600=820÷6=136……400
⑶、除此之外法简便算法:
82000÷600=82000÷2÷300=136……200×2
82000÷600=82000÷100÷6=136……4×100
82000÷600=820÷2÷3=136……2×200
一部分学生认为,解法3违背了除简算法的基本条件,一是“除数是两位数,可以改为两个一位数连除”二是“连除的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不能确定这道题的正确方法,这时适时点拨,假设用41000÷360,820÷6,410÷3,算算它们的余数各是多少?学生算出的结果,余数仍然是200、4、2,引导学生思考:41000是82000÷2所得,也就是82000平分两份中的一份数,820是82000平分100份中的一份数,410是82000平分200份中的一份数。因一些余数变小了,要和原题相符就必须将余数分别乘以各自平均分的份数,学生在教师适时点拨下,思路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有了新突破。
四、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自身有许多个性表现。如:有的学生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对症下药。如:有一位学生,性格内向,独来独往。值日时自己干自己的,很少说话,更谈不上与人交流,但他说一句话,绝对不是废话。上课练习时,他做的题有时和别的同学方法不一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于是,我就在班上表扬他,并且把他的方法让他板书的黑板上,讲给大家听。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位学生有胆量和气魄了。为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表扬那些顺从听话、会做事的学生,而应该经常关爱,抓住有闪光点的学生,大力表扬、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554111贵州省松桃县大兴镇星光完小)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情境的创设引人入胜,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学生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时可以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需要,有时可以把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产生非要学习不可的愿望,有时还可以用讲故事或猜谜语、歌曲的形式来引入。总之一句话,就是以“情”、“境”、“疑”、“趣”来引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的欲望。
本人在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同学们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指明几人说了过生日的情景。接着问:“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今年已有12岁,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的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心情,把提高学生积极性贯穿整个课堂。
二、课后余音激趣,拓展深化
新课程提出学生自主评价课堂,回忆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后反思。如:“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今后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在评价的基础上能加上一点集开放性、拓展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余音”,充分扩充教材、活化教材,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让其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必会收获惊喜一片。
我在上完《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节内容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要求所设计的图案不仅美观神似,更重要的是所设计的不同图案必须面积相等;交作品时间:一个星期。大赛设五个奖项,分获“智慧星”五、四、三、二、一五种奖次。同学们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收集资料。他们可以互相讨论,可以请教爸爸、妈妈,谁都想成为伙伴中的焦点,谁都想看到老师眼中赞许的目光。整个一周内,同学们躲躲藏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其神秘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结果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有花瓶、小伞、大山、电灯、小车、飞机等等,让人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思维竟那样的奇特与巧妙!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因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而不能灵活进行迁移的情形,只能模仿一般的解题方法,造成思维狭窄、无新意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问题适时点拨,有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在讲授除带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82000÷600=136……400
学生解法如下:
⑴、一般方法:82000÷600=136……400
⑵、商不变规律:82000÷600=820÷6=136……400
⑶、除此之外法简便算法:
82000÷600=82000÷2÷300=136……200×2
82000÷600=82000÷100÷6=136……4×100
82000÷600=820÷2÷3=136……2×200
一部分学生认为,解法3违背了除简算法的基本条件,一是“除数是两位数,可以改为两个一位数连除”二是“连除的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不能确定这道题的正确方法,这时适时点拨,假设用41000÷360,820÷6,410÷3,算算它们的余数各是多少?学生算出的结果,余数仍然是200、4、2,引导学生思考:41000是82000÷2所得,也就是82000平分两份中的一份数,820是82000平分100份中的一份数,410是82000平分200份中的一份数。因一些余数变小了,要和原题相符就必须将余数分别乘以各自平均分的份数,学生在教师适时点拨下,思路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有了新突破。
四、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自身有许多个性表现。如:有的学生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对症下药。如:有一位学生,性格内向,独来独往。值日时自己干自己的,很少说话,更谈不上与人交流,但他说一句话,绝对不是废话。上课练习时,他做的题有时和别的同学方法不一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于是,我就在班上表扬他,并且把他的方法让他板书的黑板上,讲给大家听。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位学生有胆量和气魄了。为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表扬那些顺从听话、会做事的学生,而应该经常关爱,抓住有闪光点的学生,大力表扬、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554111贵州省松桃县大兴镇星光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