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而教学主线的建构是收放自如的策略之一。主线教学中只要把握好自主学习与主线建构之间的平衡,文本核心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平衡,就既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见仁见智,自主学习,又可以适度收拢,不放纵茫然无绪的自由,让学生在“自由”与“规则”之间实实在在地行走,让“主体”借助“主线”扎扎实实地前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线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9-0040-04
随着有关主线教学文章的相继发表,一些感兴趣的老师来电咨询,其中有的老师认为,“‘线’不如‘体’,主体教学比主线教学更有味儿”。其实,主体与主线是不可割裂的,只不过它们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不同视角,两个不同的关注点,而主线教学着重关注的是教学主线。主线的生成要靠主体,要靠学生,只有教学主线转化为学习思路,在学生心中生成、丰盈、延伸,才有生命的活力。为此,主线教学一方面要求放得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另一方面要求收得拢,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依托文本,指向文本核心教学价值,围绕课时核心教学目标,交织于教学主线的延展。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解读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任何背离作者、文本本身,去无原则地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对文本的曲解。”这里的“契合点”就是教学主线的建构,把握好这一“契合点”,既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见仁见智,自主学习,又可以适度收拢,不放纵茫然无绪的自由,让学生在“自由”与“规则”之间实实在在地行走,让“主体”借助“主线”扎扎实实地前行。
一、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主线的生成和发展是主线教学最基本的特点,但实际教学中不可“买椟还珠”,只要主线,不要主体。不能为了教学主线的形成,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感悟、差异化运用等。否则,会窒息学生有声有色的学习活动,会扼杀学生内在的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导致教学活动单薄而没有生气。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足够的时空,教学主线的建构就难以达到理想的质态。
防止学生随心所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独特体验是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产生的不同于他人的体验,但不是随心所欲,不可脱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绝不意味放弃文本应然之意,也不等于完全认同学生见解。学生的见解不可能都正确,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如果一味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独特体验过度追捧,过分珍视,任由学生别解或曲解,对学生的误读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无原则地迁就,甚至将其作为创造性阅读加以褒奖,教学活动就会充斥太多的随意与个人化的想当然,就只有学生体验而无教学价值,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就会被削弱,甚至丧失。这些随心所欲的学习看起来似乎尊重学生,实际上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彰显、潜能的激发,容易导致学习的随意化、浅显化,容易阻碍文本内蕴的发掘,难以生成真正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自主学习是无效的、虚假的。这些以尊重独特体验为借口,以鼓励自主学习为幌子的行为,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原野马”。这种状况下的学生难以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难以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甚至难以产生对文本最起码的理解与感悟。可见,自主学习不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不是无目标、无指向的自由畅想,不能以多元中的“某一元”取代文本核心价值,更不能脱离文本自由言说,否则,除了怂恿学生盲目肯定自我外,毫无意义。
切合学生内在需要。学生是富有活力的个体,学习应该不断唤醒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教学主线是在整体把握视点的引领下、在学生听说读写言语实践中生成的,绝不是脱离学生言语实践的客观存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学主线的生成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协调和共振,应融入学生的感知、体验、领悟、联想、想象、欣赏等。学生如果对生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感兴趣,并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身临其境地品读文本,就会在还原相应生活场景的基础上,乐于融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促使自己多次转换文本的言与意,并运用自己的言语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思路。为此,主线教学要重激励,善引导,尽可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等心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调适和控制学习行为,展开负责任、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没有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等高品质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只是一句空话,建构的教学主线也只是“空中楼阁”。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主线的生成可以促使教学活动集中于某个核心教学目标,而不是文本意义单一化。文本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不可能像数学知识那样稳定、客观、精确,试图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取代文本丰富的内涵,会使学生的阅读视野越来越窄,阅读情趣越来越低,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自主阅读。文本意义从单一向多元转化已不可逆转。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和索取文本意义,而是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文本意义,甚至创造文本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位学生都是能动的个体,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面对同一个文本,必然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对文本的理解也必然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色彩。为此,主线教学应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已有经验阅读文本,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对话,对文本有自己的感知、领悟和收获,有自我的思考、看法和见解,使每一位学生心中生成的学习思路富有个人色彩。
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教学主线体现的学势所趋是靠整体把握视点指明的,但整体把握视点对学生阅读的导引,是一种大视角、大方向,而不是将学生阅读文本的维度唯一化。在整体把握视点语境内学生的阅读可以自由发挥,多元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主线教学不仅要围绕整体把握视点呈现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教学点,更要通过“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么理解”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维度自主学习,或从语言特色层面去品读,或从思想感情层面去品味,或从文本结构层面去品悟,也可以或以欣赏者阅读,或以批判者阅读,或以旁观者阅读,或以“当事人”阅读……引导学生不断远离已有的阅读状态,不断揣摩文本内容、情感、语言的新意,多维度透视整体把握视点的丰富语意,多角度感受文本语言的多彩、意味的多元。这样,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敞开思路,广开言路,激励学生大胆表达对文本的个性化见解,帮助学生生成富有张力的学习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线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9-0040-04
随着有关主线教学文章的相继发表,一些感兴趣的老师来电咨询,其中有的老师认为,“‘线’不如‘体’,主体教学比主线教学更有味儿”。其实,主体与主线是不可割裂的,只不过它们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不同视角,两个不同的关注点,而主线教学着重关注的是教学主线。主线的生成要靠主体,要靠学生,只有教学主线转化为学习思路,在学生心中生成、丰盈、延伸,才有生命的活力。为此,主线教学一方面要求放得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另一方面要求收得拢,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依托文本,指向文本核心教学价值,围绕课时核心教学目标,交织于教学主线的延展。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解读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任何背离作者、文本本身,去无原则地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对文本的曲解。”这里的“契合点”就是教学主线的建构,把握好这一“契合点”,既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见仁见智,自主学习,又可以适度收拢,不放纵茫然无绪的自由,让学生在“自由”与“规则”之间实实在在地行走,让“主体”借助“主线”扎扎实实地前行。
一、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主线的生成和发展是主线教学最基本的特点,但实际教学中不可“买椟还珠”,只要主线,不要主体。不能为了教学主线的形成,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感悟、差异化运用等。否则,会窒息学生有声有色的学习活动,会扼杀学生内在的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导致教学活动单薄而没有生气。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足够的时空,教学主线的建构就难以达到理想的质态。
防止学生随心所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独特体验是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产生的不同于他人的体验,但不是随心所欲,不可脱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绝不意味放弃文本应然之意,也不等于完全认同学生见解。学生的见解不可能都正确,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如果一味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独特体验过度追捧,过分珍视,任由学生别解或曲解,对学生的误读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无原则地迁就,甚至将其作为创造性阅读加以褒奖,教学活动就会充斥太多的随意与个人化的想当然,就只有学生体验而无教学价值,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就会被削弱,甚至丧失。这些随心所欲的学习看起来似乎尊重学生,实际上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彰显、潜能的激发,容易导致学习的随意化、浅显化,容易阻碍文本内蕴的发掘,难以生成真正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自主学习是无效的、虚假的。这些以尊重独特体验为借口,以鼓励自主学习为幌子的行为,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原野马”。这种状况下的学生难以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难以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甚至难以产生对文本最起码的理解与感悟。可见,自主学习不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不是无目标、无指向的自由畅想,不能以多元中的“某一元”取代文本核心价值,更不能脱离文本自由言说,否则,除了怂恿学生盲目肯定自我外,毫无意义。
切合学生内在需要。学生是富有活力的个体,学习应该不断唤醒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教学主线是在整体把握视点的引领下、在学生听说读写言语实践中生成的,绝不是脱离学生言语实践的客观存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学主线的生成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协调和共振,应融入学生的感知、体验、领悟、联想、想象、欣赏等。学生如果对生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感兴趣,并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身临其境地品读文本,就会在还原相应生活场景的基础上,乐于融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促使自己多次转换文本的言与意,并运用自己的言语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思路。为此,主线教学要重激励,善引导,尽可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等心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调适和控制学习行为,展开负责任、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没有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等高品质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只是一句空话,建构的教学主线也只是“空中楼阁”。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主线的生成可以促使教学活动集中于某个核心教学目标,而不是文本意义单一化。文本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不可能像数学知识那样稳定、客观、精确,试图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取代文本丰富的内涵,会使学生的阅读视野越来越窄,阅读情趣越来越低,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自主阅读。文本意义从单一向多元转化已不可逆转。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和索取文本意义,而是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文本意义,甚至创造文本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位学生都是能动的个体,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面对同一个文本,必然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对文本的理解也必然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色彩。为此,主线教学应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已有经验阅读文本,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对话,对文本有自己的感知、领悟和收获,有自我的思考、看法和见解,使每一位学生心中生成的学习思路富有个人色彩。
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教学主线体现的学势所趋是靠整体把握视点指明的,但整体把握视点对学生阅读的导引,是一种大视角、大方向,而不是将学生阅读文本的维度唯一化。在整体把握视点语境内学生的阅读可以自由发挥,多元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主线教学不仅要围绕整体把握视点呈现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教学点,更要通过“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么理解”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维度自主学习,或从语言特色层面去品读,或从思想感情层面去品味,或从文本结构层面去品悟,也可以或以欣赏者阅读,或以批判者阅读,或以旁观者阅读,或以“当事人”阅读……引导学生不断远离已有的阅读状态,不断揣摩文本内容、情感、语言的新意,多维度透视整体把握视点的丰富语意,多角度感受文本语言的多彩、意味的多元。这样,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敞开思路,广开言路,激励学生大胆表达对文本的个性化见解,帮助学生生成富有张力的学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