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版)》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历史信息和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的能力”。 文言文作为记载古代、近代史料的主要文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科书中增加了经典的文言文史料,而近年来的历史高考中,文言文材料也频繁出现,足见文言文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课堂上应用文言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并加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文言文应用的重要作用。 文字史料的时代性,是有利的学生融入历史,理解历史的文字史料的文字表达比白话文更为书面语言之美是有利于学生美育的文言文史料自身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课堂上,不仅要挖掘文言文的历史价值,必须深入挖掘文字史料的人文价值。
1高中生研读史料的必要性
根据历史认识的特点和史料本身的特点,高中生只有研究史料才能客观、准确、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认识的主体只有依靠作为历史认识中介的史料,才能正确认识历史客体。 史料就像烟雾的海洋,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反映真实的历史,由于史料的偏差、有限性、主观性、阶级性等特点,学生只有鉴别史料,筛选客观真实的史料,才能进一步发掘史料背后保存的历史真实.
2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2.1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在处理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取舍、增补、校对、扩充、顺序调整等方法,引用一些文言文段落,恰当地增补、扩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育中,这个方法更合适。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加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只要你是主,就一定有尧舜的你在上面。 之后,久安长治就可以了。 以人民为主,法制多而复杂,心志不专一。 最终,没有不正当行为; 但是,君民共治,上下通顺,民隐达成,君惠也必须得到以下逮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产生了资产阶级维新派。 他们提出了改革专制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 这份资料代表了王韬的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这就是君民共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现行教材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进行了详细分析,但对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介绍不足。 在说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时,教师适当补充这一资料,可以使学生对初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形成更具体、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
2.2开展史料研究活动
培养高中生史料研究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研究能力 为此,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历史问题开展史料研究活动。 史料研究活动包括确定历史主题——提出问题——收集史料——整理和分析史料——提取历史信息、解决问题——得出历史结论、总结历史规律的几个步骤。 其教学目标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积极意识到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运用史料、处理各种史料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在开展史料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成员可以分析史料、获得认识的小组之间进一步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在史料研究活动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2.3掌握史料的研究方法,提高相应的研究能力
了解史料的概念、类型是了解史料的第一步。 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是了解史料的第二步。 史料作为探索历史真相的媒介,一方面其价值是帮助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高中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解读对象。 史料无处不在,丰富多彩,但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得到历史真相,史料中有真有假。 由于对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表现不同,不同类型的史料有各自的价值和局限性。 文献史料是历史学习中使用最多的史料,明确固定,难以更改,内容含量多,容易理解,但也不能保证像历史中存在的“伪书”一样完全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这一局限性不容忽视。 实物史料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承载的历史信息真实准确,但实物都是历史的遗存,局部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的全貌。 口述史料是口述者体验到的,至少是同时代的记录,更具细节和参考价值,能增强历史现场感; 但是口述史料有主观性和时限性,有时不真实,需要用其他史料加以证实。 图像史料以生动的形象,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代音像史料由先进的科学技术制作而成,纪实性影视作品可以直观地记录百年来的历史,让學生更直观地接触历史。
2.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高中生,基于以往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史料阅读基础和历史思维能力。 对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史料,学生有自主进行文言文释义的能力是历史课堂上应用文言文史料的最基本条件。 对于难度较低的文言文史料,作为阅读文言文释义的一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或配合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作为史料的文言文,更重要的是通过文言文,将学生带入历史,在特定时空语言营造的特定历史环境中理解感悟历史。 在引导学生解读文言史料时,史学史学科的文言史料解读可以告诉学生,重点是史料的解读而不是文言的翻译,不需要像国语学科那样注重逐字逐句的意义,而应该侧重于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阅读,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认识直接来源于文言文史料而不是教师的转述,有助于学生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如上所述,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积累更多的历史资料,提高历史学科的思考能力。 文言解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该通过日常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文言解读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期的文言文史料,明确训练学生不同的文言文风格特征、语法结构,教师还必须精选和精炼文言文史料,增加学生接触古代历史文献的机会,加强学生的语感和文献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军.深度思维让历史解释素养落地生根[J].山东教育,2018(Z3):62-63.
[2]李海军,韩爱丽.深度思维: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价值追求[J].山东教育,2015(36):16-17.
[3]荣洪文,李海军.历史课要有深度思维[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04):55-57.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课堂上应用文言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并加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文言文应用的重要作用。 文字史料的时代性,是有利的学生融入历史,理解历史的文字史料的文字表达比白话文更为书面语言之美是有利于学生美育的文言文史料自身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课堂上,不仅要挖掘文言文的历史价值,必须深入挖掘文字史料的人文价值。
1高中生研读史料的必要性
根据历史认识的特点和史料本身的特点,高中生只有研究史料才能客观、准确、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认识的主体只有依靠作为历史认识中介的史料,才能正确认识历史客体。 史料就像烟雾的海洋,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反映真实的历史,由于史料的偏差、有限性、主观性、阶级性等特点,学生只有鉴别史料,筛选客观真实的史料,才能进一步发掘史料背后保存的历史真实.
2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2.1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在处理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取舍、增补、校对、扩充、顺序调整等方法,引用一些文言文段落,恰当地增补、扩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育中,这个方法更合适。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加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只要你是主,就一定有尧舜的你在上面。 之后,久安长治就可以了。 以人民为主,法制多而复杂,心志不专一。 最终,没有不正当行为; 但是,君民共治,上下通顺,民隐达成,君惠也必须得到以下逮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产生了资产阶级维新派。 他们提出了改革专制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 这份资料代表了王韬的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这就是君民共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现行教材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进行了详细分析,但对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介绍不足。 在说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时,教师适当补充这一资料,可以使学生对初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形成更具体、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
2.2开展史料研究活动
培养高中生史料研究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研究能力 为此,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历史问题开展史料研究活动。 史料研究活动包括确定历史主题——提出问题——收集史料——整理和分析史料——提取历史信息、解决问题——得出历史结论、总结历史规律的几个步骤。 其教学目标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积极意识到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运用史料、处理各种史料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在开展史料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成员可以分析史料、获得认识的小组之间进一步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在史料研究活动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2.3掌握史料的研究方法,提高相应的研究能力
了解史料的概念、类型是了解史料的第一步。 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是了解史料的第二步。 史料作为探索历史真相的媒介,一方面其价值是帮助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高中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解读对象。 史料无处不在,丰富多彩,但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得到历史真相,史料中有真有假。 由于对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表现不同,不同类型的史料有各自的价值和局限性。 文献史料是历史学习中使用最多的史料,明确固定,难以更改,内容含量多,容易理解,但也不能保证像历史中存在的“伪书”一样完全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这一局限性不容忽视。 实物史料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承载的历史信息真实准确,但实物都是历史的遗存,局部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的全貌。 口述史料是口述者体验到的,至少是同时代的记录,更具细节和参考价值,能增强历史现场感; 但是口述史料有主观性和时限性,有时不真实,需要用其他史料加以证实。 图像史料以生动的形象,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代音像史料由先进的科学技术制作而成,纪实性影视作品可以直观地记录百年来的历史,让學生更直观地接触历史。
2.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高中生,基于以往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史料阅读基础和历史思维能力。 对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史料,学生有自主进行文言文释义的能力是历史课堂上应用文言文史料的最基本条件。 对于难度较低的文言文史料,作为阅读文言文释义的一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或配合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作为史料的文言文,更重要的是通过文言文,将学生带入历史,在特定时空语言营造的特定历史环境中理解感悟历史。 在引导学生解读文言史料时,史学史学科的文言史料解读可以告诉学生,重点是史料的解读而不是文言的翻译,不需要像国语学科那样注重逐字逐句的意义,而应该侧重于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阅读,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认识直接来源于文言文史料而不是教师的转述,有助于学生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如上所述,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积累更多的历史资料,提高历史学科的思考能力。 文言解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该通过日常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文言解读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期的文言文史料,明确训练学生不同的文言文风格特征、语法结构,教师还必须精选和精炼文言文史料,增加学生接触古代历史文献的机会,加强学生的语感和文献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军.深度思维让历史解释素养落地生根[J].山东教育,2018(Z3):62-63.
[2]李海军,韩爱丽.深度思维: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价值追求[J].山东教育,2015(36):16-17.
[3]荣洪文,李海军.历史课要有深度思维[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