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y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三流老师灌知识,二流老师教方法,一流老师渗思想”。几年前的我顶多就是个“三流老师”,我身边的许多老师也只能算是“三流老师”。说实话,我们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了解并不多,“转化、抽象、概括”这几个还是有所了解,其他的就不能深入理解了。自从我参加经开区“名师工程”小学数学学科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之后,在平时教学或指导老师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去思考,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有收获,有感悟。
  一、初期:生搬硬套
  初次培训回来,我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教师们,还重点与老师们分析教材中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要求教师们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一次数学研讨活动,研究课内容是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集体备课时有老师提出可以渗透转化思想。课堂上,当学生通过剪、拼操作活动,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执教的老师问:“刚才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哪个知道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郑重其事说:“老师告诉你们刚才我们用了转化思想。”(板书:“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就这样被老师生硬地的“渗透”给学生了。这个案例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并不是个案,我们的老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确了解的不多,更谈不上在教学中灵活渗透了,遇到公开课、研究课只能生搬硬套地“渗透”给学生。
  二、摸索:跌跌撞撞
  学习回来后,在一次概念教学的研讨活动,我上示范课四年级的《平均数》。 第一次磨课,我一心想着创新,不落入俗套,将渗透平均数的含义作为重点。我改编了例题,将四人的数量改成小红四天的数量,例题的问题不用教材里的“平均每天收集了多少个?”而是问“哪个数能表示小红每天收集水瓶的个数,更能代表她每天收集的一般水平?”结果由于提的问题不明确,学生不知“要求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一团糟。课后教研组老师们给了几个建议:1.问题要明确是“求平均每天的数量”。2.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平均分)开展教学。3.平均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应该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后概况出来的(移一移、分一分)。4.平均数的概念要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概括出来。
  第二次教学实录: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塑料瓶数按人数进行平均分。
  师:你们能在图中画一画,移一移或算一算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4人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的:把小红的分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分2个给小亮,这样每人平均得13个。
  师结合学生的口述,用课件再次演示。
  师:刚才这种分行吗?我们给他起个什么名字?(移多补少)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计算得出的,(14+12+11+15)÷4=13个
  师:“(14+12+11+15)”是求得什么?(总个数)
  “÷4”又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4份)
  师:这种又可以叫做什么方法?(先总后分)
  师:我们刚才通过“移多补少”或“先总后分”两种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13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不是)
  师小结:13是14、12、11、15这四个数的平均数,但并不是每个人收集的实际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是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数,可能有的人收集到的比这个数多,有的人比这个数少。平均数反映的是(14、12、11、15)这组数的总体水平。
  显然,第二教学效果更好,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利用学生原有“平均分”的经验,让学生尝试用“画一画、分一分、移一移”等方法求平均数,学生掌握了“移多补少”和“先总后分”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初步理解“平均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渗透了转化思想(将新知转成旧知)、从具体到抽象(移多补少和先总后分)、极限思想(平均数的取值范围)等思想方法。
  三、实践:寻求突破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细读了王永春老师的《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这本书,将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一列出来。正如王永春老师所说“数学思想方法需要通过在教学中长期的渗透和影响才能够形成。”作为一线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灌输是很难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活动,把抽象变直观,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 《“比多比少”用减法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摆圆片表示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一比,然后结合摆出的图形,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就用减法计算。显然,通过摆圆片这个活动,直观呈现小雪和小华套中的个数,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回顾与反思中,让学生在解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这个问题时,应用转化思想把问题转化成“小华比小学多套中几个”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
  再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安排学生“模拟种树”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然后教师把现实的“树”和“间隔”抽象画成线段图,用“点”和“段”表示“树”和“间隔”,将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转变成“点数”与“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总长度÷间距=段数。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如果两端都栽,则棵树=段数+1;如果只栽一端,棵树=间隔数;如果两端都不栽,则棵树=段数-1。
  2.在呈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体验,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资源,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逐渐形成理性认知。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这节课,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下面每个图形(线段、长方形、圆形)表示1元,请你选择一个图形,在图形中画一画、涂一涂,表示0.3元。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画、涂一涂,用自己的方式表示0.3元的含义。当学生们展示出各种各样的图形,都表示孩子们对0.3元的理解,图形和数字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如: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时间》这一课,在解决“明明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这个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将3个故事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再结合备选答案中的3个时间分析“明明可能什么时间去踢球”,引导学生运用“排除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3.在探索思路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引导学生探索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在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感悟数学思想。
  在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就渗透了演绎推理思想。例如: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例13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买两种商品500元够吗?”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往小估的方法,358>300,218>200,358+218>500,所用500元肯定不够。如果问题是“700元够吗?”就应该换一种思路,往大估,358<400,218<300,358+218<700,所用带700元够了。学生在分析中掌握了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初次体会推理思想。
  再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原题出现的数量比较大,教师引导学生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代替大数量来进行探究整理,就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另外,用列表法、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思想、假设思想和代数等思想方法。这样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学知识紧密结合,不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漸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使教师自己逐渐从“三流教师”成长为“一流教师”。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王永春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地理是必修科目。同时,由于地理本身的性质,没有安排足够的课时,教师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地理理论的抽象知识将转化为更生动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出
期刊
摘要:英语这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目前,在学校里教师总是布置繁重的英语作业,既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繁重的英语作业使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了反感情绪,继而产生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以减负增效为核心,打破陈规,用新颖的方式,合理设计初中英语作业。本文我们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分析过去错误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深刻探究在“减负增效
期刊
摘要:分层教学的核心要素,主要是在充分尊重小学生主体的基础上,使得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合理地进行改善。那么,当前可以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两个方面着手。因此,本文主要以六年级数学教学为背景,然后从分层教学的角度出发思索教学实践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分层教学  引言: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成绩差异和性格差异,使得教学工作的难度也逐渐提升。那么,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于分层教学的方式
期刊
摘要:“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是老人鼓励阅读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诗人对阅读价值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哲人热爱阅读,追求人生品位的感受。在社会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怎样带头阅读、示范阅读?  关键词:阅读;积累;读写结合   一、广泛阅读勤积累   中小学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下,对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必须更加讲究策略。本次研究基于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去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培养路径,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做出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语文学科即可以看做是一种工具性的学科,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人际交往、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又可以看作是一种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作为练笔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训练方法,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提升来丰富自身的体验,所以随文练笔这一方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应用比较频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借鉴体会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文练笔;借鉴体会  引言  随文练笔作为学习语文写作的手段和方法,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学文练笔主要在于学人,也就是
期刊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对策要开放阅读,让学生自主提出实践活动内容;要开放游戏,教师指导完成模拟游戏活动;要开放讨论,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本文进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模式解读,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对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推广  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要创设各种开放式教学形式,这样可以
期刊
摘要: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技能。它不仅满足了当前的学习需求,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优秀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长期的阅读积累和不懈的写作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式;教学;运用  1.仔细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物质来自生活,写作也来自生活。作文要想得到读者的认可,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我国各个学校均陆续开展了“延迟开学但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如何有效进行线上教学,使得学生在家中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也能达到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甚至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率,成为了当今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探索的热门话题。以下,是笔者对于“新冠状疫情防控背景下初中科学线上精准教学探究”的一些经验总结,还望同行指正。  关键词:新冠状疫情防控;初中科学;线上精准教学。  
期刊
摘要:音乐和体育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关注,如夏商时期提到的“习兵乐武”,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射、乐、御”等等。体育和音乐作为运动的两方面:身体的运动以及声音的运动,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探讨将音乐融入体育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育;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和体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在人们的劳动中诞生,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和音乐的联系更加紧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