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走在品德教学的路上,有时步履匆匆,有时闲庭信步……身处繁华闹市,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因品德教学而沉静的心。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我的课程故事,《在经历中倾听生命拔节之声》。
关键词:品德课堂;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77-001
背景描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专职路上探活动
2014年,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品德专职教师。开学不久,再次翻阅皮亚杰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儿童的认识来源于活动”这句话再次闯进我的视野。
虽然这么多年的品德教学早使我深切体会到: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它不该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一次经过,而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能与学生产生共振的,能促使学生真发展、真成长的,能倾听学生拔节长高的一次经历。兼职时的我因精力、时间等限制,并未能做到真研究,真发展。而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读他的话,我毅然选择了“品德课堂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专题研究,期待以此实现从兼职教师转向专职教师的第一次华丽转身。
研究之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竹篮打水一场空
恰逢学校要与丹徒兄弟学校进行教学联谊,市区教研员推荐我上一节市级课,我便大胆选择了从未敢挑战的一年级《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进行尝试。
翻开教材,粗略浏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眼前一亮,立即联想到女儿的好友——“巧虎”。“巧虎”教材中有两个专题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做家务小帮手》,似乎跟这课有很多勾连,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欣喜之余,我开始花大量的精力去整理,留下了“叠衣服”“,学习做家务”等多段视频。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巧虎爱爱岛”学习情境。
第一次试教,孩子们跟着巧虎进“放映厅”,游“体验馆”,逛“运动馆”……他们看大嘴巴小手的小猴的故事,跟着巧虎唱《不依赖》儿歌,同桌间拉钩钩守约定……无数的活动密集地涌向学生,屏幕上美轮美奂的画面刺激着他们的视觉神经,助燃着他们的参与火焰,一堂课在热热闹闹中一晃而过。
面对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只觉脚下发软,心头像吹过了一阵冷风,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还是出现了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局面?作为一位研究者,我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的成长,这是一堂彻彻底底失败的课,此刻我沮丧极了!听课老师的一番话给了我答案:“这是一堂华丽的课,回过头再看那些活动,你觉得需要吗?你的活动设计重形式轻内容,活动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
满心失落,我静静坐在桌前,一段文字在心底由模糊到清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因第一次尝试低段教学,教学之前,我把重心放在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上,更多地是考虑情境的创设,活动的新颖,对于活动的目的性、必要性等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
那到底怎样才能设计出不仅是受学生喜欢的有意思的活动,更是促进他们拔节成长的有意义的真活动呢?带着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继续了前行的研究之路。
在接下来的一次次打磨中,我多次调整方向,最后把目光聚焦课题《我是家中小成员》,回归本课落脚点“小成员”。为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家庭生活,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设计了放映厅观看大嘴巴小手的小猴的故事,通过交流思辨,使学生归纳出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图例,教师检验学生会做的事情,通过检验活动,引发学生思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正确去做;最后通过采访现场的老师,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走进爸爸妈妈的内心世界,在理解他们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的感恩心、责任心,懂得自己做、正确做、坚持做。为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家庭生活,懂得“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体验馆里,面向全体学生,将适合我区学生群体开展的整理书包活动改为了适合全市大部分学生的叠衣服活动;为体验活动有实效,从示范到逐步内化,到自主折叠,最后还融入叠衣服挑战赛;此外,还开设胡图图课堂——“整理玩具”……至此,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的设定都是量身定制,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展开的。
个案描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师只有找准了“活动设计”的前行方向,学生才能因活动成长,才能绽放属于他们的美丽。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叠衣服技能,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教师示范、学生参照童谣,效仿、挑战赛三个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却发现了这样一幕:看,教室的一角,那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伴随着我的一声令下,他以最快的速度将衣服袖子一塞,下摆一卷,囫囵吞枣般就把衣服叠好了。这样算叠衣服吗?环顾四周,与他情况基本相似的又何止一个,看来活动并未达到目标,这个活动设计失败了。
再次设计这个活动,我就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开始了又一次试教。示范结束,我念一句童谣,学生跟着做一个步骤,指导学生夯实每一个叠衣环节,使叠衣技能逐步内化。在自主叠衣环节,学生就轻松多了。看,孩子们手上的动作飞快,拉上拉链,折叠帽子,理顺袖子,先左边,再右边,压得平平整整。一个个小小的脸上分外郑重。“好了!”“我也好了!”“我第一!耶!”活动音乐一结束,能干的小成员们纷纷坐端正,向我展示他们的成果。
这种由表及里,由外向内层层推进的活动设计,让活动不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学生从体验活动中获取了成就感,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符合学生实际与需求的。
反思收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纵观这节课研究过程的得与失,面对教学活动设计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1.活动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从活动的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应该是在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2.活动设计要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3.活动设计要追寻儿童发展的轨迹。活动设计要富有情趣,形式多样,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忘我”的状态下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考,体验成长,得到发展。
四季的轮回,积淀的心情不变,追求的梦想不变。追求品德教学的路上,我将继续从“活动”探究,让活动潜入儿童的心灵,在活动中经历,在经历中倾听他们拔节长高的声音。
关键词:品德课堂;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77-001
背景描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专职路上探活动
2014年,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品德专职教师。开学不久,再次翻阅皮亚杰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儿童的认识来源于活动”这句话再次闯进我的视野。
虽然这么多年的品德教学早使我深切体会到: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它不该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一次经过,而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能与学生产生共振的,能促使学生真发展、真成长的,能倾听学生拔节长高的一次经历。兼职时的我因精力、时间等限制,并未能做到真研究,真发展。而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读他的话,我毅然选择了“品德课堂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专题研究,期待以此实现从兼职教师转向专职教师的第一次华丽转身。
研究之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竹篮打水一场空
恰逢学校要与丹徒兄弟学校进行教学联谊,市区教研员推荐我上一节市级课,我便大胆选择了从未敢挑战的一年级《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进行尝试。
翻开教材,粗略浏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眼前一亮,立即联想到女儿的好友——“巧虎”。“巧虎”教材中有两个专题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做家务小帮手》,似乎跟这课有很多勾连,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欣喜之余,我开始花大量的精力去整理,留下了“叠衣服”“,学习做家务”等多段视频。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巧虎爱爱岛”学习情境。
第一次试教,孩子们跟着巧虎进“放映厅”,游“体验馆”,逛“运动馆”……他们看大嘴巴小手的小猴的故事,跟着巧虎唱《不依赖》儿歌,同桌间拉钩钩守约定……无数的活动密集地涌向学生,屏幕上美轮美奂的画面刺激着他们的视觉神经,助燃着他们的参与火焰,一堂课在热热闹闹中一晃而过。
面对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只觉脚下发软,心头像吹过了一阵冷风,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还是出现了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局面?作为一位研究者,我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的成长,这是一堂彻彻底底失败的课,此刻我沮丧极了!听课老师的一番话给了我答案:“这是一堂华丽的课,回过头再看那些活动,你觉得需要吗?你的活动设计重形式轻内容,活动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
满心失落,我静静坐在桌前,一段文字在心底由模糊到清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因第一次尝试低段教学,教学之前,我把重心放在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上,更多地是考虑情境的创设,活动的新颖,对于活动的目的性、必要性等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
那到底怎样才能设计出不仅是受学生喜欢的有意思的活动,更是促进他们拔节成长的有意义的真活动呢?带着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继续了前行的研究之路。
在接下来的一次次打磨中,我多次调整方向,最后把目光聚焦课题《我是家中小成员》,回归本课落脚点“小成员”。为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家庭生活,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设计了放映厅观看大嘴巴小手的小猴的故事,通过交流思辨,使学生归纳出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图例,教师检验学生会做的事情,通过检验活动,引发学生思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正确去做;最后通过采访现场的老师,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走进爸爸妈妈的内心世界,在理解他们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的感恩心、责任心,懂得自己做、正确做、坚持做。为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家庭生活,懂得“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体验馆里,面向全体学生,将适合我区学生群体开展的整理书包活动改为了适合全市大部分学生的叠衣服活动;为体验活动有实效,从示范到逐步内化,到自主折叠,最后还融入叠衣服挑战赛;此外,还开设胡图图课堂——“整理玩具”……至此,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的设定都是量身定制,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展开的。
个案描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师只有找准了“活动设计”的前行方向,学生才能因活动成长,才能绽放属于他们的美丽。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叠衣服技能,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教师示范、学生参照童谣,效仿、挑战赛三个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却发现了这样一幕:看,教室的一角,那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伴随着我的一声令下,他以最快的速度将衣服袖子一塞,下摆一卷,囫囵吞枣般就把衣服叠好了。这样算叠衣服吗?环顾四周,与他情况基本相似的又何止一个,看来活动并未达到目标,这个活动设计失败了。
再次设计这个活动,我就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开始了又一次试教。示范结束,我念一句童谣,学生跟着做一个步骤,指导学生夯实每一个叠衣环节,使叠衣技能逐步内化。在自主叠衣环节,学生就轻松多了。看,孩子们手上的动作飞快,拉上拉链,折叠帽子,理顺袖子,先左边,再右边,压得平平整整。一个个小小的脸上分外郑重。“好了!”“我也好了!”“我第一!耶!”活动音乐一结束,能干的小成员们纷纷坐端正,向我展示他们的成果。
这种由表及里,由外向内层层推进的活动设计,让活动不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学生从体验活动中获取了成就感,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符合学生实际与需求的。
反思收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纵观这节课研究过程的得与失,面对教学活动设计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1.活动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从活动的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应该是在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2.活动设计要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3.活动设计要追寻儿童发展的轨迹。活动设计要富有情趣,形式多样,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忘我”的状态下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考,体验成长,得到发展。
四季的轮回,积淀的心情不变,追求的梦想不变。追求品德教学的路上,我将继续从“活动”探究,让活动潜入儿童的心灵,在活动中经历,在经历中倾听他们拔节长高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