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15例2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有14眼视力恢复至0.4~0.6,占60.9%,视力恢复至0.3~0.4者有5眼,占21.7%,0.1以下的患者有4眼。结论:联合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为患者减轻手术痛苦,缓解经济压力。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65【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2-01
随着我国老年化的加剧,青光眼与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有必要经过研究探讨,找寻最佳治疗方案。2013年1~12月,我院共收治了15例青光眼和白内障患者,先将其临床分析进展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是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和白内障患者共15例23眼,其中男7例13眼,女8例10眼,年龄为50~77岁,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64岁,15例患者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例9眼,继发性青光眼6例8眼。初次诊断时患者平均眼压为(38.3±3.2)mmHg。
1.2治疗方法:对本组患者均行联合治疗手术。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散光度、常规性眼压等方面的检查。让患者平卧,进行铺巾等常规手术准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进行球后麻醉,且做结膜瓣,在患者角膜缘后3mm行隧道样巩膜切口,长约5.5mm,分离至角膜缘内约1.5mm处。随后穿刺入前房,扩大切口,并注入黏弹剂,撕去白内障囊环形,使晶状体核入前房并用圈匙将其托出。对于晶状体核偏大的,可先行碎核后再行拖出。充分冲洗晶状体皮质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同时将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切除,且除去虹膜根部。术后对巩膜切口进行缝合,而后再缝合结膜瓣。
2结果
术后对本组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得知:本组患者术后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光敏度增强和增宽。其中有14眼视力恢复至0.4~0.6,占60.9%,视力恢复至0.3~0.4者有5眼,占217%,0.1以下的患者有4眼,占17.4%。术后患者的平均眼内压为1.92kPa,有21眼(91.3%)眼压被控制在2.33kPa以下。此外,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老年常见病,致盲机率很好,有必要使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及早治疗。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一般采用手术,但临床上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有着众多的争议:一部分医学专家提倡传统治疗方案,即先行青光眼手术,后行白内障手术,而多数专家赞同实行联合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认为虽然传统疗法能够长期的、也能较好的控制眼压,但若采用这种方法,患者就必须进行两次手术,有可能会出现两次并发症的危险,而且很容易加重前房及角膜的反应。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器械和手术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尤其是后房型人工晶体被广泛应用,进一步放宽了联合手术的指征,特别是在眼科现代显微手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着手术时间短,且手术切口较小,组织损伤轻等优点。本组研究采用联合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术后视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少数患者视力恢复不太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眼底视神经萎缩,因此患者在发现自身患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需尽快进行手术,在患病早期进行联合手术不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容易碎核,且术后的炎性反应轻,视力恢复也较快,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小,并可避免抗青光眼术后因瞳孔张力差、虹膜粘连导致散瞳困难而引起的超聲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操作困难。
由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往往长期局部使用缩瞳剂或患者急性发作,导致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引起虹膜广泛后粘连,常常引起术前散瞳效果不佳;而闭角青光眼患者往往由于虹膜弹性差、前房深度维持不理想,加大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小瞳孔下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前,有必要尽量去除瞳孔缘的粘连,使用牵拉扩张法和粘弹剂帮助患者瞳孔的扩张,部分患者还可采用囊膜剪剪开瞳孔缘来扩大瞳孔;此外,撕囊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尽可能做好环形撕囊,充分分离皮质与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时不宜将超声乳化探针盲目伸至虹膜下操作,而可使用晶体钩在辅助切口撑开虹膜,尽量做到直视下原位超声乳化。若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处理方法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相同,但必须把切口处外溢的玻璃体清除,使虹膜能够恢复,使瞳孔的正常形态得以保持,以保持术后滤过通畅。
联合手术术后也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主要的并发症有浅前房、角膜水肿以及瞳孔区渗出膜。要避免浅前房出现,术中要尽量控制前房深度,采用有效的超声能量,正确使用优质的粘弹剂,来减少手术损伤角膜内皮,术后还有必要对局部进行激素、高渗脱水和营养治疗等,一般1周左右可缓解角膜水肿;角膜水肿的程度与术中超声乳化能量、晶状体核硬度以及时间有关;瞳孔区渗出膜一般多出现于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或急闭发作,要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需使用激素等加强抗炎,渗出膜多数在1周内可以吸收。此外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瞳孔变形不规则和后发性白内障。当后发性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采用YAG激光截囊方法治疗,来提高患者视力。
4结论
手术施行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对患者中眼压控制较好且房角大部分开放者,可以考虑单独进行白内障的摘除手术;但是对患者中要使用多种降眼压药品或眼压难以控制的患者,在确诊后需要尽早进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通过本组研究可知,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能够缩短手术过程,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改善和提升患者视力,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手术痛苦,远期效果十分良好,非常值得推广。但具体采用什么方案或手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选取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闫莉丽.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5
[2]孔庆健.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2)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65【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2-01
随着我国老年化的加剧,青光眼与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有必要经过研究探讨,找寻最佳治疗方案。2013年1~12月,我院共收治了15例青光眼和白内障患者,先将其临床分析进展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是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和白内障患者共15例23眼,其中男7例13眼,女8例10眼,年龄为50~77岁,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64岁,15例患者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例9眼,继发性青光眼6例8眼。初次诊断时患者平均眼压为(38.3±3.2)mmHg。
1.2治疗方法:对本组患者均行联合治疗手术。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散光度、常规性眼压等方面的检查。让患者平卧,进行铺巾等常规手术准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进行球后麻醉,且做结膜瓣,在患者角膜缘后3mm行隧道样巩膜切口,长约5.5mm,分离至角膜缘内约1.5mm处。随后穿刺入前房,扩大切口,并注入黏弹剂,撕去白内障囊环形,使晶状体核入前房并用圈匙将其托出。对于晶状体核偏大的,可先行碎核后再行拖出。充分冲洗晶状体皮质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同时将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切除,且除去虹膜根部。术后对巩膜切口进行缝合,而后再缝合结膜瓣。
2结果
术后对本组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得知:本组患者术后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光敏度增强和增宽。其中有14眼视力恢复至0.4~0.6,占60.9%,视力恢复至0.3~0.4者有5眼,占217%,0.1以下的患者有4眼,占17.4%。术后患者的平均眼内压为1.92kPa,有21眼(91.3%)眼压被控制在2.33kPa以下。此外,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老年常见病,致盲机率很好,有必要使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及早治疗。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一般采用手术,但临床上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有着众多的争议:一部分医学专家提倡传统治疗方案,即先行青光眼手术,后行白内障手术,而多数专家赞同实行联合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认为虽然传统疗法能够长期的、也能较好的控制眼压,但若采用这种方法,患者就必须进行两次手术,有可能会出现两次并发症的危险,而且很容易加重前房及角膜的反应。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器械和手术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尤其是后房型人工晶体被广泛应用,进一步放宽了联合手术的指征,特别是在眼科现代显微手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着手术时间短,且手术切口较小,组织损伤轻等优点。本组研究采用联合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术后视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少数患者视力恢复不太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眼底视神经萎缩,因此患者在发现自身患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需尽快进行手术,在患病早期进行联合手术不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容易碎核,且术后的炎性反应轻,视力恢复也较快,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小,并可避免抗青光眼术后因瞳孔张力差、虹膜粘连导致散瞳困难而引起的超聲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操作困难。
由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往往长期局部使用缩瞳剂或患者急性发作,导致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引起虹膜广泛后粘连,常常引起术前散瞳效果不佳;而闭角青光眼患者往往由于虹膜弹性差、前房深度维持不理想,加大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小瞳孔下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前,有必要尽量去除瞳孔缘的粘连,使用牵拉扩张法和粘弹剂帮助患者瞳孔的扩张,部分患者还可采用囊膜剪剪开瞳孔缘来扩大瞳孔;此外,撕囊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尽可能做好环形撕囊,充分分离皮质与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时不宜将超声乳化探针盲目伸至虹膜下操作,而可使用晶体钩在辅助切口撑开虹膜,尽量做到直视下原位超声乳化。若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处理方法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相同,但必须把切口处外溢的玻璃体清除,使虹膜能够恢复,使瞳孔的正常形态得以保持,以保持术后滤过通畅。
联合手术术后也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主要的并发症有浅前房、角膜水肿以及瞳孔区渗出膜。要避免浅前房出现,术中要尽量控制前房深度,采用有效的超声能量,正确使用优质的粘弹剂,来减少手术损伤角膜内皮,术后还有必要对局部进行激素、高渗脱水和营养治疗等,一般1周左右可缓解角膜水肿;角膜水肿的程度与术中超声乳化能量、晶状体核硬度以及时间有关;瞳孔区渗出膜一般多出现于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或急闭发作,要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需使用激素等加强抗炎,渗出膜多数在1周内可以吸收。此外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瞳孔变形不规则和后发性白内障。当后发性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采用YAG激光截囊方法治疗,来提高患者视力。
4结论
手术施行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对患者中眼压控制较好且房角大部分开放者,可以考虑单独进行白内障的摘除手术;但是对患者中要使用多种降眼压药品或眼压难以控制的患者,在确诊后需要尽早进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通过本组研究可知,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能够缩短手术过程,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改善和提升患者视力,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手术痛苦,远期效果十分良好,非常值得推广。但具体采用什么方案或手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选取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闫莉丽.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5
[2]孔庆健.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