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在工作中需要管理学生,需要与学科教师沟通,需要与家长沟通,需要与领导沟通,还需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手中确实有不小的“权力”,而支撑这些权力的则是能力,其中,协调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一、协调学生与学科教师的教学关系
  当前,孩子进入初中之后,一个直接的感觉就是非常苦,这是由于初中应试压力较大的原因引起的。而其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加之学生处于逆反状态,常常容易引发一些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强教育,并在工作过程中跟学科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协调,以使班级教学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笔者在班会课上跟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在当前的评价体系当中,作为一个初中学生,最好的选择是什么?这看起来是一个宏大的问题,但却容易引发初中学生的思考,因为初中学生本身就开始进入了理性思考的年龄阶段,当一个讨论话题关系到自己的成长的时候,他们是乐意讨论的。而讨论的结果则是,当前的录取机制、评价体系可能不完善,但却是较为公平且普遍适用的方式,作为学生只有适应,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在办公室里闲聊的时候,当遇到学科教师抱怨学生的时候,笔者也常常插话,有意无意地给他们渗透一种认识:现在的初中学生跟以前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他们需要的是理性的疏导而不是对他们的抱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走进初中学生的心田……
  久而久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科教师与学生在自己的观念上都作出调整与改变,以尽量向同一个方向并行,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沟通学生与学科教师教学关系的效果。
  二、协调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关系
  当下的初中班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矛盾是:家长对孩子的爱(甚至是溺爱)与教师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好多家长在确认自己孩子的所谓“成长”与教师的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时,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孩子的成长更重要。这原本没错,但由于对“成长”的理解有误,使得其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是忽视的,甚至是对抗的。
  本年度的教学中,笔者遇到一个情况:一位学科教师在班级群中将家庭作业态度马虎的作业拍照上传,尽管隐去了姓名,但还是有家长认出自己孩子的笔迹,认为伤害了自己孩子的自尊,在群里对教师出言不逊,甚至在电话里威胁教师,教师听了之后非常寒心,决意不再管这个孩子了。
  笔者了解到这件事情之后,认识到如果不闻不问,对孩子成长肯定不好,对班级整体凝聚力也会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立即跟家长联系,跟他探讨如何理解孩子的成长,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得到成长。在讨论的过程中,家长的立场渐渐改变,同时笔者也与该教师沟通,寻找更好的与家长联系的方式。通过努力,家长主动跟该教师道歉,而该教师对这个孩子也继续给予关注,后来学期结束,这个孩子考出了好成绩,家长还特地赶到学校找笔者和该教师聊天,以示感谢。
  应当说这样的现象其实现在非常普遍,作为班主任,需要的是及时发现这些事情的存在并作出干预,干预的主要方式不是教育某一方,而是本着协调的思路,让家长和学科教师相向而行,这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班务工作方式。
  三、协调自身与学校领导的工作关系
  在班主任“权力大过国务院”的语境中,包含着班主任的另一种“悲伤”,那就是琐事太多,跟班主任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没有关系的事情也多,这会伤害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冲淡班主任工作的主题。但很多时候,有些事情不做又不行,因为这些事情都是领导布置下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主任自身与学校直管领导之间,会容易形成认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也是需要通过协调来化解的。
  笔者采用的方式是:多跟政教主任沟通,多与分管班务工作的副校长聯系,一方面了解一些看似与班务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布置的背景,以尽量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在向学生布置任务、在向家长解释的时候,能够寻找到更好的解释;同时也将班主任的心声跟他们直说,以让他们能够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少一些生硬,能够对班主任多一些理解。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协调方式,能够让一些误会及时消除,可以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好地基于同一目标而进行工作。其实,这种协调就是换位思考,但这种换位不是单向的,而是协调性质的,其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让学校领导主动站在班主任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可以改变学校领导向班主任单向布置工作与考核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融洽双方关系。
  总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协调是一节必修课,只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才能保证班务工作处于良好的情境当中。(责任编辑:文宝)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是很细小的一个环节,但它却是引导课堂走向纵深处的潜在密码。本文通过对部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形成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理论视野下“追问”较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追问的内涵意蕴,总结了特级教师的课堂“追问”效应,并提出了优化追问的策略。  [关键词] 追问;对话理论;切入点  最近,我校校本专题研修的主题是“核心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校级
[摘 要] 客观分析小学古诗词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优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精神发育。   [关键词] 古代诗词;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在语文学科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古诗词由于饱含“原生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贡献了更大的份额。为此,探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很有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
[摘 要]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充分调动积累的语言素材进行合理而形象的表达。本文提出应明晰画面,在想象情境中仿照练笔;体悟情感,在想象解读中衍生意蕴;聚焦词语,在相互融通中串联创编。   [关键词] 明晰画面体悟情感聚焦词语打通关联  统编版教材二下第四单元将“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作为语文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
[摘 要] 在发展小学高年级校园足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校园足球发展问题,找到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并逐个突破。通过突破高年级校园足球发展瓶颈,深度挖掘校园足球对高年级学生内在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好地彰显校园足球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校园足球;瓶颈突破;“三支持”  自2014年,校园里“打通校园足球培养途径”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足球工作开展的权责中心从体育系统转移到
[摘 要] 通过思想品德课资源开发,用“生活”理念贯穿品德课改革,使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与身心特点,力求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满足国家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需要统一起来,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思考探究,体验感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 思品课程;资源开发;年龄特征;健康成长  以初中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点,重视从多变的生活中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引导初中生在鲜活的生活中的体验、感悟、内
[摘 要] 学生要读懂、明辨我国古代文化经典著作,就必须深入了解我國古代主要哲学思想流派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我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学的思想流脉也大都该归源于这些哲学思想流派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当下的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安排无法保证学生比较系统地辨学这些古代圣贤的哲学思想,故需要为学生开设专题课程,教学生辨学古代圣贤的哲学思想及价值和意义,为学生夯实
[摘 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时时用我们的慧眼深刻剖析习作教学现状,不断更新作文教学新观念;统筹安排好训练内容,均衡架构习作体系;在教学中科学优化习作话题,不断提升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乐写、愿写、主动写。  [关键词] 习作教学;现状;优化  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选出“充实、丰富、有创新”的素材。因此,现在许多名师名家的习作教学,大都另辟蹊径——脱离教材,基本上是在教材之外研
为师从教,若没有带着“爱”来,那职业生涯注定会失败。  面对所教的学生,面对他们的个性,面对他们每天呈现在教师面前的行为,教师是如何对待的,直接决定教师的内心是否有爱长驻,因为教师的内心所想及教育行为就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教师的“爱”。  “爱”不停留于口头上,它真正体现于内心,外化于一举一动,以及你的神态。内心有“爱”,那么,就不会有“用眼睛骂人”的现象。在一个班上,总存在成绩特别好、表现好,完
[摘 要]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领学生“咀嚼”汉字,解读经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探寻美的真谛,品味美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教学主题,巧妙渗透传统文化,使教学活动演变为师生共同对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中的道德之美产生赞美和愉悦的审美过程,构建道德与法治审美化课堂模式,使
[摘 要] 作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一种方式,德育不仅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实践奠定了基础。德育教育课程的良好有序开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电影作为当下独具优势的媒体形式,不论是从故事情节、情感导向、人物特征等方面还是从电影画面本身的趣味性而言,都对德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