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这门学科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不光表现在中考、高考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中将学到更多的、更接近生活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思路,对人的一生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大多数学生觉得物理难学,越学越学不懂,成绩也越来越差。
1 教学计划中要重视衔接教学的安排和实施
首先,老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初、高中衔接,对衔接教学工作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步一步得以实施,使计划具体落到实处。具体做法:(1)高一入校后,及时研究教学过程中衔接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并在相关教学内容中逐步完成。并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中寻找工作的得与失,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2)要选出几位对物理有浓厚兴趣并且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选编学生在学习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解决,并且开展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3)针对某些具体问题,适当开设专题讲座,以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这些内容。(4)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手段,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容易混淆的问题制成动画,展示给学生,如机械波的形成、传播等。(5)利用课外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与学习、生活、科技有关的物理知识,做一些有趣的探索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恰当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2.1 及时弥补数学知识的不足和缺漏
初、高中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缺漏和不足,是高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要清除这些障碍,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弥补所缺漏的知识。如:在讲到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大部分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不熟练,解三角形能力也比较差;还有特别是解一元二次方程,大部分学生解方程能力差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学中要对这些知识作必要的复习、讲解和补充。在具体教学中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注意物理过程的分析,而且还要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作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板书,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2 正确处理初、高中知识的过渡
高一物理中的“重力”、“浮力”、“摩擦力”、“力的图示”;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功、功率、机械能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它们又恰恰是各相应章节的知识的“衔接点”,从这些“点”延伸出去,使新增加内容成为这些已有知识的延续和拓宽,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3 注意知识的逐步深化,循序渐进,处理好教学要求的衔接
学生上完初中,虽然有一定的物理知识,但仍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经验性结论,思维定势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除了依据教学目标、教材、考纲、考点外,还必须考虑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学要求过急、目标过高,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感到紧张和困难,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兴趣入手逐步深化循序渐进,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切忌一步到位。如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对受力分析一开始不能要求太高,应先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些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一有问题,就及时发现,及时排解。
4 处理好思维能力的衔接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习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还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学生进入高一学习过程中,应该多结合学生习惯的形象思维,给出一些具体直观的例子,或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4.1 培养学生自己学会概括总结,并得出结论
人门的思维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的,学生也常由此做出判斷,但有时是错误的,例如在分析抛出的铅球受力时,初学者往往会说:铅球受重力、推力、阻力。受重力、空气阻力没问题,但这个推力的有无,先别忙下结论。应引导学生说:有一个力,必定有这个力的施力物体,那推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会回答说:人手。接着反问:那么人手随铅球一起飞出去了吗?学生会说没有。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出正确的结果,得出结论了。因为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分析的推力没有施力物体,那它必然就不存在了,因而从根本上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间接的提高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4.2 利用实验功能,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的知识可以通过实验由前人的间接经验变为自己的直接经验,逐步完成知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为此在第一章中为了说明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发生形变,设置挤压玻璃瓶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在学习反冲运动时,设置水火箭实验,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设置拍手实验,让学生感受体会。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生产、生活的实例进行分析、推理做出结论,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另一方面也达到使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的目的。
5 注意学习方法衔接和过渡
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的内容,不但知识内容浅,而且能力要求也不高。但是,高中物理教学却要逐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些能力刚上高一的学生基本上不具备,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需要学生改变以前的学习方法,改变那种靠死记硬背,靠套公式解题,不注意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顺利衔接和过渡。
在绪论的教学中要突出把学习方法告诉学生。(1)在学物理知识,概念,规律时要注重理解。理解规律、概念的确切含义,适用条件,表达形式和与此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能辨别有关说法的正误。如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A.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B. 阻碍什么——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C.怎样阻碍——增反减同;D.阻碍不等于阻止,仅仅只起延缓磁通量变化的作用;E.阻碍也不意味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其实,有时相同,有时相反;(2)注意学习领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3)注意学习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5)要求学生学习中一定要多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善于归纳总结分析,切忌死记硬背。
6 重视情感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的倾向性、选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物理爱好者对解答物理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常常能集中注意力去分析、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使步入高中的学生能保持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应主动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的情况,了解现在学习物理的情况。利用空闲时间给学生讲物理学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关系,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讲现代物理发展的前景,讲与物理有关的世界之迷……让学生提高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一个问题有了新的见解时,应及时给学生以鼓励。把好每次测验命题关,让更多的学生在物理测验中能得到满意的分数,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一点,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往往把握不好,他们认为什么都简单,一出题,就难。年老教师则担心考简单了会与以后的高考接不上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才上高一,你要让他得到他想得到的分数,鼓励他不要失去信心。如果他失去信心,兴趣全无,那还谈什么高考,那是纸上谈兵,扼杀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高台中学)
1 教学计划中要重视衔接教学的安排和实施
首先,老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初、高中衔接,对衔接教学工作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步一步得以实施,使计划具体落到实处。具体做法:(1)高一入校后,及时研究教学过程中衔接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并在相关教学内容中逐步完成。并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中寻找工作的得与失,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2)要选出几位对物理有浓厚兴趣并且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选编学生在学习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解决,并且开展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3)针对某些具体问题,适当开设专题讲座,以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这些内容。(4)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手段,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容易混淆的问题制成动画,展示给学生,如机械波的形成、传播等。(5)利用课外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与学习、生活、科技有关的物理知识,做一些有趣的探索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恰当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2.1 及时弥补数学知识的不足和缺漏
初、高中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缺漏和不足,是高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要清除这些障碍,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弥补所缺漏的知识。如:在讲到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大部分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不熟练,解三角形能力也比较差;还有特别是解一元二次方程,大部分学生解方程能力差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学中要对这些知识作必要的复习、讲解和补充。在具体教学中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注意物理过程的分析,而且还要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作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板书,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2 正确处理初、高中知识的过渡
高一物理中的“重力”、“浮力”、“摩擦力”、“力的图示”;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功、功率、机械能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它们又恰恰是各相应章节的知识的“衔接点”,从这些“点”延伸出去,使新增加内容成为这些已有知识的延续和拓宽,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3 注意知识的逐步深化,循序渐进,处理好教学要求的衔接
学生上完初中,虽然有一定的物理知识,但仍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经验性结论,思维定势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除了依据教学目标、教材、考纲、考点外,还必须考虑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学要求过急、目标过高,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感到紧张和困难,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兴趣入手逐步深化循序渐进,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切忌一步到位。如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对受力分析一开始不能要求太高,应先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些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一有问题,就及时发现,及时排解。
4 处理好思维能力的衔接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习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还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学生进入高一学习过程中,应该多结合学生习惯的形象思维,给出一些具体直观的例子,或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4.1 培养学生自己学会概括总结,并得出结论
人门的思维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的,学生也常由此做出判斷,但有时是错误的,例如在分析抛出的铅球受力时,初学者往往会说:铅球受重力、推力、阻力。受重力、空气阻力没问题,但这个推力的有无,先别忙下结论。应引导学生说:有一个力,必定有这个力的施力物体,那推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会回答说:人手。接着反问:那么人手随铅球一起飞出去了吗?学生会说没有。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出正确的结果,得出结论了。因为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分析的推力没有施力物体,那它必然就不存在了,因而从根本上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间接的提高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4.2 利用实验功能,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的知识可以通过实验由前人的间接经验变为自己的直接经验,逐步完成知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为此在第一章中为了说明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发生形变,设置挤压玻璃瓶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在学习反冲运动时,设置水火箭实验,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设置拍手实验,让学生感受体会。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生产、生活的实例进行分析、推理做出结论,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另一方面也达到使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的目的。
5 注意学习方法衔接和过渡
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的内容,不但知识内容浅,而且能力要求也不高。但是,高中物理教学却要逐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些能力刚上高一的学生基本上不具备,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需要学生改变以前的学习方法,改变那种靠死记硬背,靠套公式解题,不注意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顺利衔接和过渡。
在绪论的教学中要突出把学习方法告诉学生。(1)在学物理知识,概念,规律时要注重理解。理解规律、概念的确切含义,适用条件,表达形式和与此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能辨别有关说法的正误。如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A.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B. 阻碍什么——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C.怎样阻碍——增反减同;D.阻碍不等于阻止,仅仅只起延缓磁通量变化的作用;E.阻碍也不意味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其实,有时相同,有时相反;(2)注意学习领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3)注意学习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5)要求学生学习中一定要多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善于归纳总结分析,切忌死记硬背。
6 重视情感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的倾向性、选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物理爱好者对解答物理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常常能集中注意力去分析、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使步入高中的学生能保持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应主动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的情况,了解现在学习物理的情况。利用空闲时间给学生讲物理学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关系,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讲现代物理发展的前景,讲与物理有关的世界之迷……让学生提高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一个问题有了新的见解时,应及时给学生以鼓励。把好每次测验命题关,让更多的学生在物理测验中能得到满意的分数,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一点,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往往把握不好,他们认为什么都简单,一出题,就难。年老教师则担心考简单了会与以后的高考接不上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才上高一,你要让他得到他想得到的分数,鼓励他不要失去信心。如果他失去信心,兴趣全无,那还谈什么高考,那是纸上谈兵,扼杀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高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