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如今已基本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着起步晚、发展快、体制多元、深刻触及教育灵魂等特点。随着监测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必将形成科学完整的监测评价体系,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作用会日益增大。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现状;趋势
“监测”即“监管检测”,有动态跟踪之义。其基本特征呈动态、定量、定期和多次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既要对照课程标准、测试学生各学科学习的达成度,又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艺术素养等进行监测。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相关因素的监测,即监测者把学生发展的状况与学校、教师、家庭、宏观社会环境状况做出关联性的分析,了解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以便于教育决策部门调整教育政策,从而稳定和提高教育质量。
一、背景与起步
1982年,中共“十二”明确了教育和科学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重点地位。这种战略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这是国家教育宏观决策的研究咨询机构。该中心设置的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就是专门评估教育政策的实施状况与效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参考的部门。
在改革的大趋势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权力的下放,国务院于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包括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发挥其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陆续出现了教育评价的中介组织,其中包括对教育政策的评估,如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辽宁教育评估事务所、广东省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从2004年起,上海市各县区相继成立教育评估所或评估中心,直到2007年教育部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这些机构通过各类评估与监测,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二、现状与成就
1.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以2007年9月中编办批准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标志,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机构正式形成。这个机构成立后,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各学科的评价队伍,建立了全国性的多级的数据采集网络。2007年至2011年,监测中心在全国28个省级单位开展了数学、语文、科学、英语、心理健康、体育六个门类的试点监测工作。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254个县(区)四千余所学校19万名学生进行监测,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基础教育质量数据库。
近几年来,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如2012年在苏州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会议”,2013年7月在合肥召开“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议”。尤其是同法国共同举办了两次国际性会议。
其一是“首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2010年11月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教育部督导办公室和法国教育部预测评估司主办,国家基础教育监测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承办。法、美、英、韩等近30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50多名专家或代表到会,国内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与会。
其二是组织召开“第二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2012年11月4日至1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这次会议由中法两国共同主办,美、英、智利、比利时、苏格兰等多个国家举办,中国代表团40多人与会。会上,各国专家就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监测框架与指标、监测方法与价值取向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就各自遇到的问题、挑战及对策作了深度的研讨。会议期间,中法双方达成了协议,下一届(第三届)国际基础教育监测与评估会议于2014年在北京举行。
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起步又较晚,却能与法国共同承担起组织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重任,彰显了一个国家对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2.地方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从地方层面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始于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大城市,近几年来又扩展至一些小城市(地市县区等)。但从全国范围上看,发展还不平衡,有的省区尚未起步。
在全国较早着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是辽宁省的大连市。2005年9月,大连市教育学院组建“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中心”机构,负责对全市学生质量监测的总体协调和技术指导。大连市政府提供专门经费引入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帮助这个机构提高工作的信度与效度。2007年大连市印发《大连市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案(试行)》,规范了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工作。
三、特点与趋势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有着鲜明的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将会日趋科学有序,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作用将会日益增大。
1.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作用大。相对而言,我国与一些国家比较,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上起步晚。如前所述,美国于1969年起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于1967年成立,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就测评(TIMSS)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组织世界性的学生学业测评,设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之下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于2000年组织三十多个国家26.5万名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评估。
2.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当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和全球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时,作为人力资源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越发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伴随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必将形成完善的、与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评价体系,而这种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必定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必将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必将会日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至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振助.中国基础教育监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2010(7)
[2]张民生、王允庆等.为学生学业质量做“健康体检”[J].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3]辛涛、胡平平.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新进展.中国教师报·教师周刊,2013年3月27日009版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现状;趋势
“监测”即“监管检测”,有动态跟踪之义。其基本特征呈动态、定量、定期和多次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既要对照课程标准、测试学生各学科学习的达成度,又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艺术素养等进行监测。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相关因素的监测,即监测者把学生发展的状况与学校、教师、家庭、宏观社会环境状况做出关联性的分析,了解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以便于教育决策部门调整教育政策,从而稳定和提高教育质量。
一、背景与起步
1982年,中共“十二”明确了教育和科学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重点地位。这种战略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这是国家教育宏观决策的研究咨询机构。该中心设置的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就是专门评估教育政策的实施状况与效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参考的部门。
在改革的大趋势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权力的下放,国务院于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包括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发挥其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陆续出现了教育评价的中介组织,其中包括对教育政策的评估,如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辽宁教育评估事务所、广东省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从2004年起,上海市各县区相继成立教育评估所或评估中心,直到2007年教育部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这些机构通过各类评估与监测,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二、现状与成就
1.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以2007年9月中编办批准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标志,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机构正式形成。这个机构成立后,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各学科的评价队伍,建立了全国性的多级的数据采集网络。2007年至2011年,监测中心在全国28个省级单位开展了数学、语文、科学、英语、心理健康、体育六个门类的试点监测工作。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254个县(区)四千余所学校19万名学生进行监测,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基础教育质量数据库。
近几年来,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如2012年在苏州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会议”,2013年7月在合肥召开“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议”。尤其是同法国共同举办了两次国际性会议。
其一是“首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2010年11月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教育部督导办公室和法国教育部预测评估司主办,国家基础教育监测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承办。法、美、英、韩等近30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50多名专家或代表到会,国内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与会。
其二是组织召开“第二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2012年11月4日至1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这次会议由中法两国共同主办,美、英、智利、比利时、苏格兰等多个国家举办,中国代表团40多人与会。会上,各国专家就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监测框架与指标、监测方法与价值取向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就各自遇到的问题、挑战及对策作了深度的研讨。会议期间,中法双方达成了协议,下一届(第三届)国际基础教育监测与评估会议于2014年在北京举行。
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起步又较晚,却能与法国共同承担起组织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重任,彰显了一个国家对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2.地方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从地方层面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始于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大城市,近几年来又扩展至一些小城市(地市县区等)。但从全国范围上看,发展还不平衡,有的省区尚未起步。
在全国较早着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是辽宁省的大连市。2005年9月,大连市教育学院组建“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中心”机构,负责对全市学生质量监测的总体协调和技术指导。大连市政府提供专门经费引入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帮助这个机构提高工作的信度与效度。2007年大连市印发《大连市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案(试行)》,规范了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工作。
三、特点与趋势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有着鲜明的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将会日趋科学有序,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作用将会日益增大。
1.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作用大。相对而言,我国与一些国家比较,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上起步晚。如前所述,美国于1969年起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于1967年成立,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就测评(TIMSS)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组织世界性的学生学业测评,设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之下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于2000年组织三十多个国家26.5万名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评估。
2.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当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和全球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时,作为人力资源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越发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伴随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必将形成完善的、与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评价体系,而这种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必定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必将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必将会日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至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振助.中国基础教育监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2010(7)
[2]张民生、王允庆等.为学生学业质量做“健康体检”[J].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3]辛涛、胡平平.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新进展.中国教师报·教师周刊,2013年3月27日0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