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学科中人文因素的再思考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挖掘语文学科中“人文因素”,旨在以课内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渠道,以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为主战场,让课内知识向课外的社会知识延伸,有利于冲破樊篱,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从实质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育中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几点思考与认识。
  一、以语言文字为凭借,给学生提供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文世界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媒介,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文世界,值得我们潜心开掘其中的人文内涵。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人类人文精神的亮点,沐浴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受到这种熏染,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成长。换言之,语文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采的人文世界,语文老师是带领孩子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奇珍异宝并且在其中获得成长的饱含人文精神的行路人和领路人。
  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强调是对人的教育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包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当然,我们在此环境中所指的人,具体化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教学就是要为他们服务,对他们的一生负责。为此:务必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為本,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对人的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语文教育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给学生留下点儿什么,积淀点什么,诸如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东西,好让他以后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以期提升人生命的质量。
  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陀斯妥耶夫斯基说:“美,是这个世界最终的拯救者。
  三、更新教学的理念,强化个性解读,挖掘人文底蕴
  语文人文性的解读,固然离不开文本,但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生命个体的发展。误尽苍生的不是语文,而是教师。语文课人文精神消遁的重要原因,是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问题。教师人文情怀的干瘪,知识底蕴的虚空,个性语言的萎缩,造成人文精神难以走进课堂。相当多的教师不读书,不研究社会,教学理念模糊,以致人文精神难以走进课堂。这一点上,优秀教师的例子可以说明一切: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改革实验,以学生为本,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讲究教文育人的整体性,开拓课外语文天地;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改革实验,注重教学的人道化--学生的独立人格受到尊重,注重教学的民主化--强调学生的参与;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改革实验,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强化个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所有这些,证明了一点,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理念的更新,个性的张扬,人文精神的丰厚,才是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
  四、承认个性的差异,立足健康发展,构建平等平台
  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而其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的需求,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学生的健康发展乃人文性最根本、最彻底、最成功的体现。
  因此,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教师应努力搭建民主、科学、平等的平台,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五、人文性不是自由主义的泛化
  我们提倡人文性,但也反对极端自由主义。如果所提倡的人文精神失去一定的限制,人的交往也就失去了相互理解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施人文性语文教学的同时,面对学生莫衷一是的体验,应该敢大胆地说“不”,多元评价的同时,教师要确保主导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如我在评讲语段训练中,对大学生王成救落水老农民,壮烈牺牲时,谈感悟中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不值得,从人才的价值上进行评价,好像吃亏了,对这种漠视生命的观点,我严厉批判,我们考察某种现象,不能只从个体出发,而要从人类这个大范畴进行探究,如果作为人类失去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精神,而只是一味自私,则这个种类就会灭亡,社会发展和持续需要这种牺牲精神,因此舍己为人值得发扬。
  语文学科不能只讲工具性忽略人文性,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教育的价值。
其他文献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也以此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因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上应把握如下几点  1、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與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是每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呢?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并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做法,就语文教育教学该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谈一点自己的一得之见。    一、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头脑    1、加强理论学习,将课改新理念武装在语文教师的头脑中。语文老师不仅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统一安排下的相关的培训活动,同时还在学校、教研组组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中依然有很多低效的表现,如满堂灌、习题作业重量不重质、情境创设华而不实、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信息技术滥用误用等。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
期刊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作文训练有许多时候是要刻画人物的,也往往要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但是,不少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老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脸谱化、公式化。写老人都是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眼睛很有精神,(背有点驼)什么的;写小孩总是苹果似的脸上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写女孩则一定是苗条的身材、乌黑的头发、红红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甚至不分男女老
期刊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写作教学改革,曾经走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先驱者们描绘的理想境界令我们神往;改革家们创造的经验让我们赞叹。但是,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在“应试教育” 的皮鞭的驱赶中,写作教学改革举步维艰,踯躅而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写作教学的局面沉闷得令人窒息;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重违背学习规律和写作规律,
期刊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无意识记忆,有目的地创造无意识记忆的环境与条件,从而引发和调动学生无意识记忆的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突出重点,精讲教材,引导无意识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正确引导学生思路,把握好进度与节奏。突出重点的精讲比面面俱到的泛讲,可使学生的记忆率大大提高,而高出的这部分记忆又主要是无意识记忆。  例
期刊
《田忌赛马》这节课是我在这学期刚完成的一节公开课,在教学本篇课文前,我查阅了多方面的资料,投入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下面谈谈在这节课中我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多处激发学生
期刊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學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寻找“动点”    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
期刊
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一、解读教材要有准度    以《船长》一课为例,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的课,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一直在引导学生体会老船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那么,这个“舍己为人”的定位
期刊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新教材给全体教师一个启示,一个思考。角色怎样转变,教育观念怎样更新,教学方法怎样改进,我们教师都在探讨,都在研究。无论怎样,新教材也一定要注重细节。  新教材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一节中,有一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实验,按书中要求需要烧杯、玻璃片、石棉网、酒精灯、碘、三脚架,我们实验室有碘的升华管,用酒精灯加热时不需注意什么,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也没有失误。但本节在讲授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