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本文研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能够改善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德育培养的速度,加强学生个人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历史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习初中历史,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们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學生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进行感悟,获得启发。在历史知识的学习当中,学生能够了解英雄先辈的事迹和精神,明白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的必然,学习到他人高尚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学生在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得到核心素养尤其是德育的良好培养和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时代对学生的素养和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提升和优化,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当中,各朝代的历史轨迹、大事以及相关的影响意义等都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另外,教学还需要学生们逐渐树立起以史为鉴的意识、发展变化的创新精神、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要通过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获得加强。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在历史课上并不太活跃,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吸收和掌握效率比较低。
一是教材内的历史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教材内容通常由事件、地点、任务、事件、影响等构成,言辞刻板。历史教材当中大量的文字内容,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另外,部分历史教材的编写比较混乱,历史知识本身也比较琐碎杂乱,学生难以依靠自己进行整理,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学习历史的难度。
二是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教学课堂无法吸引学生。有部分教师甚至采用直接勾画、照课本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不能让学生生出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不用心,学生也会比较排斥这样的课堂。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措施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不足,教师要重新认识新课标的要求,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渗透,促使学生的能力和修养提升。其德育渗透策略如下。
(1)将教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历史的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利用好新时代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历史教科书,通过两者结合,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知,让学生在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当中产生更深的感悟和启示,获得自身德育的有效培养,促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二年级的《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播放老旧的历史影片或者影视片段,让学生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可以将重点放在吸食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点。通过影视片段,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
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比如看电视、上网等都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教师通过视频片段吸引住学生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为什么西方列强要将鸦片贩入我国?甚至鸦片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国家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鸦片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历史事件,逐渐探讨看似平常的事件中蕴含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精神,加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求知欲大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鸦片”这个部分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毒品对人的身心的危害,让学生们不碰毒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2)生动再现历史人物事迹,树立人物榜样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英雄历史人物的事迹为榜样,教导学生们像英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科研精神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纪录片、科普文章等生动再现历史人物,让学生系统的整体认识人物。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二年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做着重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另外,部分历史人物的经历和行事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选择,教师要教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这种特性,看到人性是复杂多变的,评价一个事件和人物都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能过于片面。
三、结语
对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品质,需要教师多加费心,加强备课,创新教学,将德育自然且深刻地渗透进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陈大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 . 家长,2021(20):115-116.
[2]杨钉霞.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 程(中),2019(11):293.
[3]张牧笛.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德育培养:以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为例[J] .现代交际,2019(2):152.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历史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习初中历史,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们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學生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进行感悟,获得启发。在历史知识的学习当中,学生能够了解英雄先辈的事迹和精神,明白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的必然,学习到他人高尚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学生在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得到核心素养尤其是德育的良好培养和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时代对学生的素养和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提升和优化,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当中,各朝代的历史轨迹、大事以及相关的影响意义等都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另外,教学还需要学生们逐渐树立起以史为鉴的意识、发展变化的创新精神、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要通过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获得加强。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在历史课上并不太活跃,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吸收和掌握效率比较低。
一是教材内的历史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教材内容通常由事件、地点、任务、事件、影响等构成,言辞刻板。历史教材当中大量的文字内容,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另外,部分历史教材的编写比较混乱,历史知识本身也比较琐碎杂乱,学生难以依靠自己进行整理,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学习历史的难度。
二是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教学课堂无法吸引学生。有部分教师甚至采用直接勾画、照课本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不能让学生生出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不用心,学生也会比较排斥这样的课堂。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措施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不足,教师要重新认识新课标的要求,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渗透,促使学生的能力和修养提升。其德育渗透策略如下。
(1)将教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历史的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利用好新时代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历史教科书,通过两者结合,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知,让学生在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当中产生更深的感悟和启示,获得自身德育的有效培养,促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二年级的《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播放老旧的历史影片或者影视片段,让学生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可以将重点放在吸食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点。通过影视片段,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
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比如看电视、上网等都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教师通过视频片段吸引住学生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为什么西方列强要将鸦片贩入我国?甚至鸦片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国家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鸦片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历史事件,逐渐探讨看似平常的事件中蕴含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精神,加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求知欲大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鸦片”这个部分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毒品对人的身心的危害,让学生们不碰毒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2)生动再现历史人物事迹,树立人物榜样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英雄历史人物的事迹为榜样,教导学生们像英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科研精神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纪录片、科普文章等生动再现历史人物,让学生系统的整体认识人物。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二年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做着重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另外,部分历史人物的经历和行事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选择,教师要教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这种特性,看到人性是复杂多变的,评价一个事件和人物都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能过于片面。
三、结语
对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品质,需要教师多加费心,加强备课,创新教学,将德育自然且深刻地渗透进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陈大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 . 家长,2021(20):115-116.
[2]杨钉霞.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 程(中),2019(11):293.
[3]张牧笛.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德育培养:以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为例[J] .现代交际,2019(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