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本文从幼儿的数学教学入手,试图在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游戏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体验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感知;体验;运用
大家知道,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而,充分挖掘幼儿在园的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便成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首要考虑。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地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无疑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激发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給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轮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发现的各种数信息,幼儿园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以及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生活中的体验过程,也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有趣的数学现象入手,将其融入幼儿探究周围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感知有关量与计量、数与数量的关系,领会有关物体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探索有关事件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乐趣。
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一)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把生动的生活实例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结合。如在讲授新课内容是时,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幼儿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幼儿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做幼儿不但能轻松、愉快的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二)课堂中引导幼儿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在认识了许多图形后,就可以让幼儿在教室中找一找会发现哪些图形,认识了圆形后可以让幼儿想一想你在哪见过圆形,幼儿就会告诉你轮胎等这些都是让幼儿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随时的发现它。幼儿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体验和感悟是人的指挥和品格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通过感悟和体验,外界的东西再好,对主体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华盛顿大学有一条标语“听过的容易记忆,看过的容易记住,做过的容易学会”,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三者统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动地说明了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在教学环境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操作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动,因此我非常重视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投放一些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有意义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观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观来感知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在认识硬币的活动中,可以创设情景提供硬币和实物,开小商店让幼儿当顾客,当售货员,通过不同程度的认识硬币。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活动与生活的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孩子在实践交往中获取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幼儿各自体验着不同的购物经验与乐趣,这样的活动比在课堂的讲解更让孩子们乐学和感兴趣。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开展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带领幼儿走进社会,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了解社会。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感知;体验;运用
大家知道,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而,充分挖掘幼儿在园的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便成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首要考虑。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地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无疑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激发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給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轮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发现的各种数信息,幼儿园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以及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生活中的体验过程,也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有趣的数学现象入手,将其融入幼儿探究周围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感知有关量与计量、数与数量的关系,领会有关物体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探索有关事件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乐趣。
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一)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把生动的生活实例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结合。如在讲授新课内容是时,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幼儿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幼儿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做幼儿不但能轻松、愉快的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二)课堂中引导幼儿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在认识了许多图形后,就可以让幼儿在教室中找一找会发现哪些图形,认识了圆形后可以让幼儿想一想你在哪见过圆形,幼儿就会告诉你轮胎等这些都是让幼儿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随时的发现它。幼儿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体验和感悟是人的指挥和品格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通过感悟和体验,外界的东西再好,对主体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华盛顿大学有一条标语“听过的容易记忆,看过的容易记住,做过的容易学会”,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三者统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动地说明了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在教学环境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操作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动,因此我非常重视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投放一些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有意义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观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观来感知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在认识硬币的活动中,可以创设情景提供硬币和实物,开小商店让幼儿当顾客,当售货员,通过不同程度的认识硬币。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活动与生活的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孩子在实践交往中获取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幼儿各自体验着不同的购物经验与乐趣,这样的活动比在课堂的讲解更让孩子们乐学和感兴趣。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开展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带领幼儿走进社会,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了解社会。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