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触动儿童的数据感知力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良好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基于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统计与概率”作为四大教学内容之一,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数据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收集是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相关数据的过程。数据整理主要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数据收集与整理都具有指向性,都指向所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更多的侧重于如何利用已有的数据作出分析判断,很少聚焦于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的现状出发,浅析背后的原因,从而探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诊断
  走进真实的教育现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数据收集意识薄弱、数据收集方法欠缺以及数据整理能力不足这三个方面。
  (一)数据收集意识薄弱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据收集意识较为薄弱,不能根据问题的指向性主动收集相关数据。学生还没有在所需解决的问题和相关数据之间建立联系,还没有形成数据分析的观念。例如提出一个问题“要了解班级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情况”,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没有意识到只要统计出不同兴趣爱好的具体人数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当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非常迷茫,没有意识到需要用数据来支撑、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数感不强,不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二)数据收集方法欠缺
  当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不能直接找到相应的条件,需要自己动手去收集相关数据,由于学生自己很少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因此他们缺乏相关数据收集的方法。学生在收集数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漏、重复的现象。例如苏教版二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的例1,让学生数出情景图中学生的人数,学生会给出3到4个不同的答案。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以及分类等一些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数据收集方法的欠缺,会影响数据收集的准确性,进而会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质量。
  (三)数据整理能力不足
  学生收集完数据之后,需要进行整理。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记录数据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学生将2种不同类型的数量记录在同一张表格中;有学生喜欢用一个○或是一根小棒来代替一个数量,但是学生在记录的时候上下没有对齐,非常混乱。虽然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善于利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具体的数量。但是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画○这种符号表示数量比较麻烦,不利于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具体的数量。因此,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较为方便、简洁的方式来记录整理各种数据,优化数据整理的过程。
  二、追本溯源
  (一)生活情境的缺失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主张,他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基本上都是现成的,条件中已经包含了所需的数据信息,学生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把数据拿过来直接用就行。任何一种观念的养成都需要人们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无疑是促发体验和内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缺乏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完整过程,缺乏这方面数学活动的经验。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很难培养学生数据收集的意识。
  (二)新旧知识的断裂
  数据收集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分类”。分类思想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例如排队时男女生的分类、超市中物品的分类等等。但是学生对于数学中“分类”和“分类标准”等一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晰。概念的模糊导致学生采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时会产生混乱。同样,采取什么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具有指向性。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分类,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分类,但是这两者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缺少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缺失,即先行组织者的缺失导致新旧知识的断裂,导致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三)认知发展的局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学生其思维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基于此,学生在思考时习惯性的使用画图的方式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没有能够在画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更简便、易行的方式方法来优化数据整理的过程。学生认知发展的局限需要突破,只有在不断的比较中、不断的分析中,学生才能逐步形成抽象思维,采取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
  三、策略探究
  (一)创设情境,培养数据收集意识
  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以问题驱动学生,激发学生产生数据收据与整理的需要。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我提出了如下的问题:“你有蛀牙吗?有几颗?班级其他同学呢?”要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就要了解每个同学具体的蛀牙情况,进而引发学生通过简单的調查收集数据并通过整理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又如“你知道二年级同学要学习的课程分别有哪些吗?每门课程每周各有几节课?”要清楚地了解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数据。
  完整的数据统计活动包含如下几个环节:收集和记录数据、整理和呈现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首要方面就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数据的角度思考问题。开放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收集和整理数据,有利于学生数据收集意识的培养。
  (二)迁移经验,掌握分类收集方法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提出三点要求,其中第一点指出: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虽然,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使用分类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分类”“分类标准”等概念的理解很模糊。为了更加顺利地迁移学生已有的分类经验,将生活中的分类应用到数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环节。
  “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么整理书包里的课本的?”整理书包学生拥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同学发言非常积极,答案不一。在此基础上追问“虽然这些同学整理的结果不同,但是他们都采用了什么共同的方法?”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类”。通过追问“这样分类整理课本,有什么好处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优点。“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分类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回忆生活中的分类。每提出一种分类,我都会追问分类的依据。由此告诉学生,分类的依据在数学上的专业术语是“分类标准”。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层层递进,引出关键词“分类”与“分类标准”,初步体会分类的优点。再由生活中的分类,过渡到数学中的分类,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三)对比异同,优化数据整理过程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第二点是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为了优化学生数据整理的过程,可以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比较。第一,比较原图与分类整理之后的图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分类整理”的好处。第二,同一种分类标准,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比较。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有意识的先让学生呈现同一种分类标准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这几种方式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但是采用的符号不同。由此引导学生强化符号意识,符号可以表示具体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更喜欢哪种表征方式。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画“正”字的方式更简便、易行,可以简化数据的记录过程。
  比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不同层次的比较中,学生逐渐了解了不同种类的数据整理方式,并能从中选择最方便易行的方式,优化数据整理的过程。
  数据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统计教学需要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意识、需要迁移经验,掌握数据收集方法、需要对比异同,优化数据整理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同仁小学)
其他文献
英语绘本作为一种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课外读物,还可以与教材结合,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融入绘本教学,使知识点不再生涩难懂,减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降低教师选取辅助材料和教学实施中的困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情节脉络提炼要点,让学生画出思维逻辑图构架发展主线,将故事信息消化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能。  一
期刊
一、比德于玉:中华民族的完美人格符号  玉乃金石之王,天地之心,沉藏于大地山脉深处,受亿万年挤压熔铸,终成晶莹剔透之形,与石浑然,潜光隐华而不觉,是为璞;一旦经慧眼识之,巧手琢之,精心磨之,天下奉为至器。  自古以来,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品味的文化美学、人格道德、实用器具的符号代称,”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气质的艺术品”①,被世人称颂之、隐
期刊
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相继发布,为中国教育改革掀起了一波新的高潮。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
期刊
中华民族向来是公认的礼仪之邦,一向尊崇礼仪,更注重每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修养,是否讲求诚信等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体现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因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否值得推崇,也成为走向社会之后是否能够赢得认可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是教育中的起步环节,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三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将对幼儿一生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作为学习任务群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言之,就是通过阅读一册完整的书籍,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思想观
期刊
2004年6月,乘着锦江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改革春风,学校更名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成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所分校。在十六年的办学磨砺中,盐小东区秉承“和而不同各得其乐”的办学思想,以“校园生活”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切入口,从“生动发展的校园生活”到“人人向往的校园生活”,再到“回归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动“和乐校园”建设,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和更
期刊
1.前言  跆拳道(TAEKWONDO)是起源于2000多年前朝鲜半岛的民间武术,由韩国的花郎道、中国的武术融汇而成。1988年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1992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竞技跆拳道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截止2018年底,短短十几年间,我国已取得8个奥运会冠军,多个世界冠军的辉煌成绩。特别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陈中获得了冠军后,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的跆拳道协会和跆拳道俱乐部
期刊
一、德性创新价值观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实施要求树立德性创新价值观  党和国家将教育事业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力求高效高质量地发展教育。党和国家在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根据现实不断丰富培养人才的任务和内涵。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需要我们每个人投身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之中去,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地“人”,前提是修“德”,育人先育德。在培养人过程中要树立德性创新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围绕着“德”而展开的
期刊
爱,是教育的别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就好像是一个独特的秘密花园,充满了天真烂漫的想象,也饱含着对整个世界的满满期盼。师爱,则似暖阳,温润和煦,无声无形之中却可以点染一树一树的花开。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宛如一幅平静、舒展的山水画卷。我用开朗的性格,温暖的微笑,感染着学生。从教近三十余载,我发现与孩子们的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环节、是生命与生命的平等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睿智碰撞。师爱,是对话童年的基石,沟
期刊
2019年,我带完了我的第一届毕业生。接着因六年级老师下乡,再次接任了一届六年级。回望这两年带毕业班的经历,脑海中浮现的有从清晨到日暮无缝对接的忙碌,也有与学生、家长共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忆翻飞,一张张可爱又明媚的笑脸如电影般回放,最终只剩下一份沉甸甸的踏实感。这份踏实感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努力与坚守,也来自于在忙碌中依然不舍的“诗与远方”。关于语文的备考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就以往的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