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玉汝于成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比德于玉:中华民族的完美人格符号
  玉乃金石之王,天地之心,沉藏于大地山脉深处,受亿万年挤压熔铸,终成晶莹剔透之形,与石浑然,潜光隐华而不觉,是为璞;一旦经慧眼识之,巧手琢之,精心磨之,天下奉为至器。
  自古以来,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品味的文化美学、人格道德、实用器具的符号代称,”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气质的艺术品”①,被世人称颂之、隐喻之、珍藏之。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
  玉的文化基因,大致包括有玉神器、玉宝物观、玉礼制、玉美学、玉德说等五个方面。董仲舒在解说“玉”字时说,“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隐喻了玉的至尊至圣地位;天下之美玉为先,“返璞归真”、“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礼记》),大美不言,大玉不雕,直指玉美学的本质核心。
  把美玉的品性和君子的品德结合起来,更为历代圣贤所推崇。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来诠释玉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礼记》: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九德(管子: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五德(《五经通义》:智仁义信礼)之说并广泛传播。“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②许慎《说文解字》的“五德”说,更是为历代社会所普遍接受。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成为培养“君子”的道德人格标准。
  玉文化还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女娲补天”的大爱牺牲情怀。
  对于教育而言,玉学之道的教化、激励功用千古流传,不可抹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一方面讲人的成才必须靠学习,另一方面,学习的方式是雕琢磨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逆境砥砺对于人的成才有着巨大的正向作用;“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战国策》),守住人性的本真,就守住了尊严。
  二、玉周期:少年儿童成长的完整玉脉
  根据人的毕生发展观的学说,人的一生是一个连贯发展的过程,作为人类,大多会经历一些相同的过程和特点。毕生发展专家保罗巴尔斯特(PaulBaltes)提出,人的发展是终身的、多维度的、可塑的、多学科的、情境性的,发展包括成长、保持和调节。③这就决定了关于人的发展的复杂性和教育的可行性。
  关于发展的分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八階段序列:胚胎期、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晚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美国心理社会发展学家埃里克森、皮亚杰都对儿童及青少年成长阶段特征作了相似的概括。
  不得不提及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的发展关键期——青春期。青春期过程相对较长,但最为显著的时期在初中学龄段,随着生理机能的成熟与情感发育的非成熟的冲突,自我对社会探索的深入和社会角色的认知混乱冲突,造成青春成长过程的动荡性、风险性几率增加,是一个主体经历反复多变、叛逆分化到最终定型成熟的阶段。青春期最明显的特征是“半成熟”,符合璞玉的特征:半发育、半认知、半理性、半自我、半独立、半稳定;因此,青春期主要为磨砺期。小学六年级就已经进入青春期,初中段正是青春期问题高发段,也即危险期。而要平稳度过青春期,就必须有一个相对漫长的、科学的前期养育期。心理教育家孙瑞雪指出,“青春期和青春期之前的关系非常重要,儿童要用15年的事件先构建和创造自己:0—7岁创造一个生命的自我意识;7—14岁,创造一个人类文化的自我。然后用这个创造出的自我来学习和过渡到成人期。”④
  正如玉的形成,教育的玉周期,根据身心发展规律也分为相应的八个阶段。母体的黑暗、挤压、滋养,与玉在地下熔生的过程相同,是为胎玉期;乳玉期和璞玉期,玉生石中,石里含玉,玉石相生,婴幼儿全部的成长均离不开母亲的抚养和呵护;生玉期和养玉期,是一个发现玉的品性特质的过程,玉从璞石中脱离出来,逐渐显现出玉德,少年儿童,走进学校,开始有计划地接受教育,进行习性品德的培养;琢玉期,玉匠大师以独具的慧眼和匠心,对其进行艺术加工,打磨雕琢,剔除杂质,打磨棱刺,琢玉成器;同样,一方面,“童蒙养正,少年养志”,青少年需要施之以更高级的社会性的要求,进行理想人格培养;另一方面,“未成熟主体”发展到了关键时期,需要进行一定的矫治、磨砺,导向到古之君子(或现代公民)等“成人”目标上来。因此,青少年教育的引导、助选、形塑、雕琢,是青春期教育的基本任务。
  三、玉德教育:中山中学的教育思考实践
  中山中学的玉德教育,是融合了玉的本真品性、隐喻之义,以及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放眼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着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掘弘扬,形成自身的特色教育,它包含了核心价值(校训)、育人目标、学校精神三个主要部分。
  (一)核心价值:匠心独运,返璞归真。
  何为匠心?作为教师,就是大爱之心、赏识之心、传承之心、敬业之心,把职业作为事业,乃至生命价值的寄托,具备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作为学生,就是学业精进之心,庖丁的“道,进乎技矣!”不改初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超越,方可达到生命的极致;独运,就是创造精神,是在学习劳动中的创新,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璞,玉在石中,浑然一也。这是玉的原初状态,也是教育的本义。教育必不可脱离生命自身成长的环境、机理、阶段,必不可脱离自然、社会和生活,或者说,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去除遮蔽本真的迷障,寻找到生命的自性真谛,从而生出人生的智慧。
  何为真?真的自然,真即自性,真即自觉。自然是原始态,根据生命在万物中的缘起因果天然发生、天人合一;自性是时时处处显示天真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发现天性,培植根基;自觉,就是通过教育引导,自己去感受、领悟,开启慧眼智觉,获得高质量的生命成长。   (二)育人目标:少年养志,玉汝于成。
  少年养志。“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国学经典里总结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培养重点,其实和美玉周期的形成异曲同工。孔子“十五有志于学”,说明古人可能多从十五开始立志。人生应早立志、立壮志,非常重要。少年识见渐开,理性初萌,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然而,又处于萌动而懵懂,冲动而迷茫的青春期,如果成长立根不正,方向不明,不光虚度青春,更有危险之虞。好比《易经》中水雷屯卦的篆辞:“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眛,宜建侯而不宁。”好比种子萌生,充满雷雨动感却处在危险之中,立建侯之志却青春动荡不宁。
  玉汝于成。成,即“成人”。我们很容易将“成”片面地理解为“成功”,将“成功”狭隘地理解为学业、就业、家庭、社会中的成就。成人,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理想人格观,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今天,成人的标准须根据我国教育方针、根据当代社会发展来确定。我们认为的“玉汝于成”,一是对于内修自身,符合生命“天真”的完满发展,具体说,就是符合玉周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此达到:生命动力充沛不枯竭,成长过程丰满不缺失,人生目标清晰不迷茫,人生定位吻合不错位;二是外向社会,通过个体的行为对社会有所贡献,成人之美,玉美于人。
  (三)学校精神
  1.玉匠精神:“匠,木工也。”(《说文》)“匠,教也。”(《楚辞.哀命》)现代汉语字典解释为“有手艺的人”“灵巧,巧妙”。玉之匠人,玉石之师也,善识玉、赏玉、雕玉。教师就好比玉匠,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品质:慧眼匠心、精益求精、专业师承、艺术创新、大师风范。
  2.玉德精神:天地有大美,玉之謂也。“仁义礼智信”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五个维度,也是中山中学玉德教育的五个特性:(1)博爱为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2)明理是义:无纹不成玉,纵横纹理,表里如一。(3)温润尚礼:“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4)开器成智:璞玉经慧眼匠心,精雕细琢,必成大器。(5)天下公信:石中之宝,必非掌中玩物,志在天下,信行天下。
  新课改走到今天,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走向更加细致和专业发展的道路。然而,接受一些东西的时候,又丢失了另一些更为宝贵的东西而不自知自觉。从理念、概念到模式的全盘西化,自然摈弃了优良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和成人标准、易学文化的天人合一和中道思维、玉道文化的返璞归真和比玉于德;忽视了优良传统的教育观、学习观,如:师道尊严、师徒传承、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等,殊为可惜。中山中学的实践探索,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重新考量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价值,以为学校教育的优质资粮。
  (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学校班额人数不断减少,尤其是最近几届学生,“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产物,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推行小班教育,绝不仅仅是缩小班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在缩小了的班级中,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现行的课堂教学进行再设计,并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小班教育”中,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一个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上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要求继续开展非物质文
期刊
写作教学是师生共同面临的难题,长久以来,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纵观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真正乐于写作、會写作文的学生并不多,更多的学生畏惧作文、提不起写作兴趣。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的写作,但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不高,极大地制约了语
期刊
在2020年初,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爆发给学校教师等管理人员带来了这些新的困和挑战。为应对许多新挑战,在疫情爆发后,需要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以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熟,这具备了极为关键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学校教师的管理一般只有以前的日常管理制度,缺乏专门研究系统功能的流感疫情日常管理制度。据初步了解,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校仅在新冠病毒疫情报告中建立了该系统,并实
期刊
随着美国新媒体联盟《2014年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的出炉,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被推广。虽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智能终端访问互联网,但是大多数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认知还停留在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部署,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为了研究线上教学的现状与效果,特在我校高中部进行“云课堂”教与学效果调查研究。  一、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致使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留守本籍就读或辍学,由老人来照顾,称为“留守孩”;一种是跟随父母在流入地就学,一般有四种就学途径:流入地公立中小学;流入地民办、私立中小學;流出地政府在留入地所办学校;流入地民工子弟学校。  近几年随着积极心理
期刊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坐落于泉州湾畔,清源山下,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创新活力学校,她的前身系190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安礼逊先生来泉州创办的培元小学,迄今已走过116个春秋。学校以“乐育教育”办学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办出特色”的办学总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办规范加特色学校;着眼全面发展,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作为学校办学方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
期刊
1.引言  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指将文字根据其特点和含义等,通过笔法、结构以及章法等独具个性的展现,使之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他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审美教育。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句话:“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意味:不进入书法的大门,怎么能看到其中的奥秘呢?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中个人素质和情感
期刊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基础教育改革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深层次改革阶段。在“进一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新时期,素养表现型教学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适切性。在素养表现型教学中,探索可见的可评价的语文学科能力就成为了推进课堂转型的有力抓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
期刊
英语绘本作为一种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课外读物,还可以与教材结合,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融入绘本教学,使知识点不再生涩难懂,减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降低教师选取辅助材料和教学实施中的困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情节脉络提炼要点,让学生画出思维逻辑图构架发展主线,将故事信息消化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能。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