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回归德育本真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乘着锦江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改革春风,学校更名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成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所分校。在十六年的办学磨砺中,盐小东区秉承“和而不同各得其乐”的办学思想,以“校园生活”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切入口,从“生动发展的校园生活”到“人人向往的校园生活”,再到“回归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动“和乐校园”建设,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和更有实效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德为育人之本。课程作为学校内涵支撑,在学生成长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路径。学校立足实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谋划课程顶层设计,构建德育新样态,探索内生式发展之路。
  一、理念先行找准德育实施支点
  在学校“和乐”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和彰显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和”就是多元共生,寻求的是有差别、多样性的统一;“不同”则是在统一前提下对差异的尊重。它倡导的是理解、包容、尊重生命的不同样态:整体上关注师生的协同发展、相融相携、包容开怀,旨在“求大同”;个体上则更关照师生的个体差异、个人感受和个性成长,旨在“存小异”。在办学追求的指引下,我们又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的培育目标:和谐健康、乐学聪慧、多元发展。具体细化为“五品五会”(五个品质:健康的体质、灵活的思维、良好的品行、丰富的底蕴、鲜明的个性;五会:会健身、会思考、会感恩、会生活、会创新)。
  学校培育目标聚焦的是一个个完整的、和谐多元的发展中的人。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国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校本化,更是回应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我们深知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课程化是课程建设下德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德育的应然选择。德育课程化是指德育教育按照课程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其中的“化”,就需要通过德育课程的设置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内容与要求。把原有的德育活动方式、德育教育方式纳入到广义的课程当中来。它摒棄常见的碎片化、随意化做法,能系统化构架、序列化推进;同时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完善充实细化课程内容,形成具体化、可操作化、可循环化的具体课程内容。我们明确提出以德育课程化为切入点与突破口,积极找寻课程育人下德育新的生长点。
  二、课程建设助推德育结构优化
  学校德育以课程建设契机,以课程构建为支撑,以课程实施为阵地,坚持引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为每个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我们将过去的学校德育成果——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特色化的德育追求、序列化的德育研究整合为一个系统,逐步确立了以“显性与隐性同步,必修与选修”并行的“和雅”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思路,德育课程初具形态。
  盐小东区和雅德育课程框架
  和雅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版块:即基础课程、主题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以主题活动课程为例,我们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开设了礼仪课程、仪式课程、心理课程等七大课程。活动聚焦“人人有梦想、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掌声”的学校德育价值追求,以项目制运行为依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平台,享有平等多元参与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课程引领+项目搭台+活动展示”为特色、契合盐东实际的德育教育之路,真正落实人人出彩。
  三、聚焦体验丰富德育实践路径
  我们坚持以生为本,让德育回归生活。创新体验式德育,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现象为题材,设计构建不同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岗位体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情感,进而促使道德内化。我们聚焦学生志愿服务,激活各类教育资源,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志愿者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多彩志愿岗”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校园生活,为小小志愿者搭建校内志愿者服务项目,成立了失物招领队、大手拉小手迎新服务队、礼仪志愿队、文明劝导队和节粮爱粮队等多支“和雅志愿者”服务小队。“5.25”心灵秘密花园引导学生们追寻内心的梦想,爱要勇敢说。“和乐小记者走院落”每周五下午在课程教师带领下走进莲新社区,“美好心灵伴我行”发出“让我们微笑吧”的积极心理倡议,“垃圾分类我先行”共建美好社区,“学雷锋志愿行”积极开展系列校外志愿服务活动。
  四、融通五育,构建育人大课程
  反思学校德育发展历程,我们的观念还比较封闭,视野还比较狭隘,将学校发展的撬动点和生长点仅局限在校园内。而作为成长中的人,从时间上看,学校生活只是生命时间段中的特殊一段;在空间上看,校园生活也只是生命个性存在的一种方式。作为教育本身,现在除了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外,非制度化的教育也不断涌观。学校早已不是知识的集大成者,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学习已变得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时空观,通过整合、综合和重构的方式,建立学校新的育人时空和育人课程,推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
  (一)构建全时空育人新机制
  全方位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阵地,以“三共建”(即:共建育人课程、共建育人基地、共建育人团队),“三共同”(即:共同分享资源、共同评价引导、共同促进发展)为抓手,致力于实现家校社的三维互通,教育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寻找指向学生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二)构建“五育融合”大课程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断思考德育与其他四育的相互关系。“五育融合”就是“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它倡导的育人价值要指向人综合素养的充分发展。所有教育活动的育人价值要跨越“五育”边界,走向“五育融合”发展。我们认为全面贯通“五育”时,要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达成“五育”的全面渗透、全面贯通,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盐小东区将构建“三空间活力课堂”,将教室、校园、社会这三个空间的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为充满活力的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让整个课堂成为连接生活、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课堂,并以学科教学、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来实现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的转变,达到整体育人的目标。从而建设"融通五育、联通三级、贯通三维”的大课程。
  课程建设是德育发展的必然,盐小东区将以全时空育人理念为引领,以课程回归教育本真,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引领学生生命成长。
  (作者单位: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
其他文献
随着美国新媒体联盟《2014年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的出炉,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被推广。虽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智能终端访问互联网,但是大多数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认知还停留在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部署,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为了研究线上教学的现状与效果,特在我校高中部进行“云课堂”教与学效果调查研究。  一、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致使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留守本籍就读或辍学,由老人来照顾,称为“留守孩”;一种是跟随父母在流入地就学,一般有四种就学途径:流入地公立中小学;流入地民办、私立中小學;流出地政府在留入地所办学校;流入地民工子弟学校。  近几年随着积极心理
期刊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坐落于泉州湾畔,清源山下,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创新活力学校,她的前身系190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安礼逊先生来泉州创办的培元小学,迄今已走过116个春秋。学校以“乐育教育”办学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办出特色”的办学总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办规范加特色学校;着眼全面发展,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作为学校办学方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
期刊
1.引言  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指将文字根据其特点和含义等,通过笔法、结构以及章法等独具个性的展现,使之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他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审美教育。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句话:“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意味:不进入书法的大门,怎么能看到其中的奥秘呢?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中个人素质和情感
期刊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基础教育改革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深层次改革阶段。在“进一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新时期,素养表现型教学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适切性。在素养表现型教学中,探索可见的可评价的语文学科能力就成为了推进课堂转型的有力抓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
期刊
英语绘本作为一种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课外读物,还可以与教材结合,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融入绘本教学,使知识点不再生涩难懂,减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降低教师选取辅助材料和教学实施中的困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情节脉络提炼要点,让学生画出思维逻辑图构架发展主线,将故事信息消化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能。  一
期刊
一、比德于玉:中华民族的完美人格符号  玉乃金石之王,天地之心,沉藏于大地山脉深处,受亿万年挤压熔铸,终成晶莹剔透之形,与石浑然,潜光隐华而不觉,是为璞;一旦经慧眼识之,巧手琢之,精心磨之,天下奉为至器。  自古以来,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品味的文化美学、人格道德、实用器具的符号代称,”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气质的艺术品”①,被世人称颂之、隐
期刊
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相继发布,为中国教育改革掀起了一波新的高潮。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
期刊
中华民族向来是公认的礼仪之邦,一向尊崇礼仪,更注重每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修养,是否讲求诚信等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体现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因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否值得推崇,也成为走向社会之后是否能够赢得认可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是教育中的起步环节,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三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将对幼儿一生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作为学习任务群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言之,就是通过阅读一册完整的书籍,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思想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