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乘着锦江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改革春风,学校更名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成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所分校。在十六年的办学磨砺中,盐小东区秉承“和而不同各得其乐”的办学思想,以“校园生活”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切入口,从“生动发展的校园生活”到“人人向往的校园生活”,再到“回归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动“和乐校园”建设,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和更有实效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德为育人之本。课程作为学校内涵支撑,在学生成长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路径。学校立足实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谋划课程顶层设计,构建德育新样态,探索内生式发展之路。
一、理念先行找准德育实施支点
在学校“和乐”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和彰显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和”就是多元共生,寻求的是有差别、多样性的统一;“不同”则是在统一前提下对差异的尊重。它倡导的是理解、包容、尊重生命的不同样态:整体上关注师生的协同发展、相融相携、包容开怀,旨在“求大同”;个体上则更关照师生的个体差异、个人感受和个性成长,旨在“存小异”。在办学追求的指引下,我们又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的培育目标:和谐健康、乐学聪慧、多元发展。具体细化为“五品五会”(五个品质:健康的体质、灵活的思维、良好的品行、丰富的底蕴、鲜明的个性;五会:会健身、会思考、会感恩、会生活、会创新)。
学校培育目标聚焦的是一个个完整的、和谐多元的发展中的人。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国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校本化,更是回应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我们深知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课程化是课程建设下德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德育的应然选择。德育课程化是指德育教育按照课程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其中的“化”,就需要通过德育课程的设置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内容与要求。把原有的德育活动方式、德育教育方式纳入到广义的课程当中来。它摒棄常见的碎片化、随意化做法,能系统化构架、序列化推进;同时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完善充实细化课程内容,形成具体化、可操作化、可循环化的具体课程内容。我们明确提出以德育课程化为切入点与突破口,积极找寻课程育人下德育新的生长点。
二、课程建设助推德育结构优化
学校德育以课程建设契机,以课程构建为支撑,以课程实施为阵地,坚持引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为每个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我们将过去的学校德育成果——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特色化的德育追求、序列化的德育研究整合为一个系统,逐步确立了以“显性与隐性同步,必修与选修”并行的“和雅”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思路,德育课程初具形态。
盐小东区和雅德育课程框架
和雅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版块:即基础课程、主题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以主题活动课程为例,我们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开设了礼仪课程、仪式课程、心理课程等七大课程。活动聚焦“人人有梦想、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掌声”的学校德育价值追求,以项目制运行为依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平台,享有平等多元参与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课程引领+项目搭台+活动展示”为特色、契合盐东实际的德育教育之路,真正落实人人出彩。
三、聚焦体验丰富德育实践路径
我们坚持以生为本,让德育回归生活。创新体验式德育,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现象为题材,设计构建不同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岗位体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情感,进而促使道德内化。我们聚焦学生志愿服务,激活各类教育资源,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志愿者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多彩志愿岗”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校园生活,为小小志愿者搭建校内志愿者服务项目,成立了失物招领队、大手拉小手迎新服务队、礼仪志愿队、文明劝导队和节粮爱粮队等多支“和雅志愿者”服务小队。“5.25”心灵秘密花园引导学生们追寻内心的梦想,爱要勇敢说。“和乐小记者走院落”每周五下午在课程教师带领下走进莲新社区,“美好心灵伴我行”发出“让我们微笑吧”的积极心理倡议,“垃圾分类我先行”共建美好社区,“学雷锋志愿行”积极开展系列校外志愿服务活动。
四、融通五育,构建育人大课程
反思学校德育发展历程,我们的观念还比较封闭,视野还比较狭隘,将学校发展的撬动点和生长点仅局限在校园内。而作为成长中的人,从时间上看,学校生活只是生命时间段中的特殊一段;在空间上看,校园生活也只是生命个性存在的一种方式。作为教育本身,现在除了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外,非制度化的教育也不断涌观。学校早已不是知识的集大成者,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学习已变得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时空观,通过整合、综合和重构的方式,建立学校新的育人时空和育人课程,推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
(一)构建全时空育人新机制
全方位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阵地,以“三共建”(即:共建育人课程、共建育人基地、共建育人团队),“三共同”(即:共同分享资源、共同评价引导、共同促进发展)为抓手,致力于实现家校社的三维互通,教育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寻找指向学生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二)构建“五育融合”大课程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断思考德育与其他四育的相互关系。“五育融合”就是“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它倡导的育人价值要指向人综合素养的充分发展。所有教育活动的育人价值要跨越“五育”边界,走向“五育融合”发展。我们认为全面贯通“五育”时,要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达成“五育”的全面渗透、全面贯通,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盐小东区将构建“三空间活力课堂”,将教室、校园、社会这三个空间的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为充满活力的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让整个课堂成为连接生活、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课堂,并以学科教学、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来实现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的转变,达到整体育人的目标。从而建设"融通五育、联通三级、贯通三维”的大课程。
课程建设是德育发展的必然,盐小东区将以全时空育人理念为引领,以课程回归教育本真,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引领学生生命成长。
(作者单位: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德为育人之本。课程作为学校内涵支撑,在学生成长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路径。学校立足实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谋划课程顶层设计,构建德育新样态,探索内生式发展之路。
一、理念先行找准德育实施支点
在学校“和乐”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和彰显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和”就是多元共生,寻求的是有差别、多样性的统一;“不同”则是在统一前提下对差异的尊重。它倡导的是理解、包容、尊重生命的不同样态:整体上关注师生的协同发展、相融相携、包容开怀,旨在“求大同”;个体上则更关照师生的个体差异、个人感受和个性成长,旨在“存小异”。在办学追求的指引下,我们又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的培育目标:和谐健康、乐学聪慧、多元发展。具体细化为“五品五会”(五个品质:健康的体质、灵活的思维、良好的品行、丰富的底蕴、鲜明的个性;五会:会健身、会思考、会感恩、会生活、会创新)。
学校培育目标聚焦的是一个个完整的、和谐多元的发展中的人。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国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校本化,更是回应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我们深知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课程化是课程建设下德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德育的应然选择。德育课程化是指德育教育按照课程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其中的“化”,就需要通过德育课程的设置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内容与要求。把原有的德育活动方式、德育教育方式纳入到广义的课程当中来。它摒棄常见的碎片化、随意化做法,能系统化构架、序列化推进;同时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完善充实细化课程内容,形成具体化、可操作化、可循环化的具体课程内容。我们明确提出以德育课程化为切入点与突破口,积极找寻课程育人下德育新的生长点。
二、课程建设助推德育结构优化
学校德育以课程建设契机,以课程构建为支撑,以课程实施为阵地,坚持引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为每个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我们将过去的学校德育成果——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特色化的德育追求、序列化的德育研究整合为一个系统,逐步确立了以“显性与隐性同步,必修与选修”并行的“和雅”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思路,德育课程初具形态。
盐小东区和雅德育课程框架
和雅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版块:即基础课程、主题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以主题活动课程为例,我们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开设了礼仪课程、仪式课程、心理课程等七大课程。活动聚焦“人人有梦想、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掌声”的学校德育价值追求,以项目制运行为依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平台,享有平等多元参与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课程引领+项目搭台+活动展示”为特色、契合盐东实际的德育教育之路,真正落实人人出彩。
三、聚焦体验丰富德育实践路径
我们坚持以生为本,让德育回归生活。创新体验式德育,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现象为题材,设计构建不同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岗位体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情感,进而促使道德内化。我们聚焦学生志愿服务,激活各类教育资源,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志愿者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多彩志愿岗”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校园生活,为小小志愿者搭建校内志愿者服务项目,成立了失物招领队、大手拉小手迎新服务队、礼仪志愿队、文明劝导队和节粮爱粮队等多支“和雅志愿者”服务小队。“5.25”心灵秘密花园引导学生们追寻内心的梦想,爱要勇敢说。“和乐小记者走院落”每周五下午在课程教师带领下走进莲新社区,“美好心灵伴我行”发出“让我们微笑吧”的积极心理倡议,“垃圾分类我先行”共建美好社区,“学雷锋志愿行”积极开展系列校外志愿服务活动。
四、融通五育,构建育人大课程
反思学校德育发展历程,我们的观念还比较封闭,视野还比较狭隘,将学校发展的撬动点和生长点仅局限在校园内。而作为成长中的人,从时间上看,学校生活只是生命时间段中的特殊一段;在空间上看,校园生活也只是生命个性存在的一种方式。作为教育本身,现在除了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外,非制度化的教育也不断涌观。学校早已不是知识的集大成者,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学习已变得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时空观,通过整合、综合和重构的方式,建立学校新的育人时空和育人课程,推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
(一)构建全时空育人新机制
全方位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阵地,以“三共建”(即:共建育人课程、共建育人基地、共建育人团队),“三共同”(即:共同分享资源、共同评价引导、共同促进发展)为抓手,致力于实现家校社的三维互通,教育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寻找指向学生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二)构建“五育融合”大课程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断思考德育与其他四育的相互关系。“五育融合”就是“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它倡导的育人价值要指向人综合素养的充分发展。所有教育活动的育人价值要跨越“五育”边界,走向“五育融合”发展。我们认为全面贯通“五育”时,要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达成“五育”的全面渗透、全面贯通,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盐小东区将构建“三空间活力课堂”,将教室、校园、社会这三个空间的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为充满活力的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让整个课堂成为连接生活、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课堂,并以学科教学、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来实现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的转变,达到整体育人的目标。从而建设"融通五育、联通三级、贯通三维”的大课程。
课程建设是德育发展的必然,盐小东区将以全时空育人理念为引领,以课程回归教育本真,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引领学生生命成长。
(作者单位: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