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此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此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领悟教材、创设情境、朗读体验、思路分析、情感表达”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教育;体验表达;提高素质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语文课程固有的特点。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學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一、领悟教材,以情传情
语文教学要以情动人,用情感熏陶学生。因此,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首先要将课文的思想和情感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然后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设法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并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以情传情,在情思的感染下完成教学任务。我每要讲授一个新内容之前,总要通过“读(朗读课文)——找(查找资料)——悟(领悟情感)——融(融入情境)”的方式全面把握课文的情感所在,这样才能让自己先和作者产生共鸣,以便以情传情,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我在教室里创造了气氛:在教室的前方挂上了气球和彩带,张贴上课文挂图,教室里充满节日的氛围,并在进行曲中用兴奋激昂的语调朗读课文。这一切,把那种举国上下同庆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对祖国成立的兴奋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三、用情朗读,体验情境
情感蕴藏于作品之中。语文教学要收到感染熏陶的良好效果,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老师范读文章,学生诵读文章,实际上就是代表作者说话,读的次数越多,则越能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当作者的语言化作自己的语言、作者的思想化作自己的思想时,就能通过联想、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再现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感情形象,自己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从而获得亲切的体验,并能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层感情和课文所塑造的美的形象。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周总理那种只求贡献,不图索取的高贵品质,具体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指名朗读,引发情感。我指名让学生读有关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周总理的品质,从而对周总理产生崇敬、热爱之情。第二步:借助范读,传递情感。我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产生跃跃欲试的朗读冲动。第三步:鉴赏词句,品味情感。我主要抓住了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和对全世界说的两句话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含之情。第四步:反复朗读,酝酿情感。我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等,使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朗读中变化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随认识同步变化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
四、把握思路,分析情理
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感染上,还必须注意理性思索和理性升华,使学生明确情理,从本质上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既有情,又有理,两者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特定的生活环境,才能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把作者的情思化为自己的情思,这样由情及理,析理促情,既加深了情感体验,又加深理性认识。例如学习《荔枝》一文,如能把握住“买荔枝——吃荔枝——让荔枝——忆荔枝”这个感情线索,来由情析情、析文、析理,很快就能让学生把握住“子孝母,母爱子”的精神主旨。
五、倾吐情感,表达情怀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倾吐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从而更深一层地受到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的言语表达过程变成倾吐真实、健康情感的过程,由于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动了真情,写出来的作文就富有情感,显得真实可信。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把课文的情感变成自己情感的方法,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如在教完了《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写一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之后,他们一家人的日子是怎么熬过去的?又如在讲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小女孩,你实在是太可怜啦!”有的说:“小女孩,如果你生活在我们新中国就不会这么悲惨了!”还有的说:“小女孩,我非常同情你的悲惨遭遇,同时,我也会好好地珍惜今天这美好的生活,做一个有用的人。”等。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只要语文教师要有意识、有系統地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到语文课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纯知识传授课,而是情趣盎然的情感交流课。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论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张平平.语文情境教学有效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孙丽维.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教育;体验表达;提高素质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语文课程固有的特点。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學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一、领悟教材,以情传情
语文教学要以情动人,用情感熏陶学生。因此,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首先要将课文的思想和情感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然后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设法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并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以情传情,在情思的感染下完成教学任务。我每要讲授一个新内容之前,总要通过“读(朗读课文)——找(查找资料)——悟(领悟情感)——融(融入情境)”的方式全面把握课文的情感所在,这样才能让自己先和作者产生共鸣,以便以情传情,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我在教室里创造了气氛:在教室的前方挂上了气球和彩带,张贴上课文挂图,教室里充满节日的氛围,并在进行曲中用兴奋激昂的语调朗读课文。这一切,把那种举国上下同庆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对祖国成立的兴奋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三、用情朗读,体验情境
情感蕴藏于作品之中。语文教学要收到感染熏陶的良好效果,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老师范读文章,学生诵读文章,实际上就是代表作者说话,读的次数越多,则越能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当作者的语言化作自己的语言、作者的思想化作自己的思想时,就能通过联想、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再现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感情形象,自己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从而获得亲切的体验,并能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层感情和课文所塑造的美的形象。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周总理那种只求贡献,不图索取的高贵品质,具体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指名朗读,引发情感。我指名让学生读有关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周总理的品质,从而对周总理产生崇敬、热爱之情。第二步:借助范读,传递情感。我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产生跃跃欲试的朗读冲动。第三步:鉴赏词句,品味情感。我主要抓住了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和对全世界说的两句话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含之情。第四步:反复朗读,酝酿情感。我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等,使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朗读中变化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随认识同步变化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
四、把握思路,分析情理
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感染上,还必须注意理性思索和理性升华,使学生明确情理,从本质上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既有情,又有理,两者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特定的生活环境,才能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把作者的情思化为自己的情思,这样由情及理,析理促情,既加深了情感体验,又加深理性认识。例如学习《荔枝》一文,如能把握住“买荔枝——吃荔枝——让荔枝——忆荔枝”这个感情线索,来由情析情、析文、析理,很快就能让学生把握住“子孝母,母爱子”的精神主旨。
五、倾吐情感,表达情怀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倾吐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从而更深一层地受到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的言语表达过程变成倾吐真实、健康情感的过程,由于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动了真情,写出来的作文就富有情感,显得真实可信。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把课文的情感变成自己情感的方法,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如在教完了《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写一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之后,他们一家人的日子是怎么熬过去的?又如在讲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小女孩,你实在是太可怜啦!”有的说:“小女孩,如果你生活在我们新中国就不会这么悲惨了!”还有的说:“小女孩,我非常同情你的悲惨遭遇,同时,我也会好好地珍惜今天这美好的生活,做一个有用的人。”等。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只要语文教师要有意识、有系統地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到语文课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纯知识传授课,而是情趣盎然的情感交流课。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论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张平平.语文情境教学有效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孙丽维.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