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弥儿》被认为是卢梭教育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连卢梭本人也曾强调《爱弥儿》其存在的核心意义。本文将对《爱弥儿》中关于人性的思考、自然教育思想、以及儿童与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卢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教育事业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性善论;自然教育;儿童观
卢梭,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仍然值得现当代学者探究学习,笔者试图对《爱弥儿》中卢梭教育思想进行解析并从中提出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启示。
一、性善论与自然教育
《爱弥儿》开篇就讲到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认为儿童天性是善良的,纯洁无暇的,心中没有任何的邪念,一切的邪念和恶劣的想法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卢梭提出性善论矛头直指当时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教育,特别是谴责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摧残,他曾在《爱弥儿》中说道:“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P5)卢梭提倡解放人性,注重人的特点,回归自然。
根据性善论,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主张,把教育比作种庄稼,他认为种庄稼应该是在适宜的时间,种植适宜的作物,遵循大自然的规律”(P321)如果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强加一切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就只会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并认为“我们的教育得自于‘自然’‘人为’和‘事物’三种来源”。我们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内在发育,是自然的教育;我们通过学习来促成的这种发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由环境和经验所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而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由我们控制,因此“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服从“自然”的教育。教育必须依照儿童内在自然发展秩序,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地发展,即自然教育的宗旨。
二、儿童与社会
不同于18世纪以前的人们所信奉的“小大人”的儿童观,卢梭认为儿童极具潜能是有其发展过程和需要的,如果儿童从生下来就像成人一样足够强大,那么儿童就失去了可塑性,失去了发展的余地。卢梭将儿童视为一个有生命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个体。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也是其儿童观的最直接的体现,所谓“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正如他所说的“爱弥儿并不是一个奔逐荒野的野蛮人,他是一个要在城市中居住的野蛮人。他必须懂得怎样在城市中满足他的需要,怎样利用城市的居民,怎样才能同他们一起生活,虽然他不像他们那样生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人”并非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的野蠻人,而是生活在城市里面的有文化的社会人。可以看出“自然人”具有几个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级、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出发发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卢梭的教育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天赋人权”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启发。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天赋的权利,强烈反对宗教教育和封建主义教育对人性的压抑,指责其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压抑人的个性。他提出要对社会加以改造,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描绘了培养一副培养新人的蓝图,就此笔者认为新人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自然人”。
三、启示
卢梭在《爱弥儿》中明确指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P44)在18世纪甚至可能在当下,人们依然是“小大人”儿童观。成人往往忽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即使一些研究者在研究儿童时,也只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设计,忽视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特性。卢梭还指出“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P91)”就儿童的幸福感而言,儿童期本是人生最幸福愉快、天真浪漫的时期,应该“让他尽情地去享受他的游戏、他的嬉笑和愉快的本能” 然而现实中,成人往往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以爱的名义剥夺儿童本应该享受的愉快的儿童期。卢梭曾发声指责传统的教育“为了不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为了给儿童准备他也许永不能享受的若干年后的幸福,而把种种约束加在他的身上,开始就使他感受到苦恼,我们对于这种残酷的教育作何感想呢?”(P42)这不由的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各种事例,一名小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最终选择纵身一跃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因为常常熬夜做作业而猝死家中。为此感到痛心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让孩子们免受折磨?还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卢梭看来,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性,在什么年龄就过什么年龄的快乐生活,教育不是为了生活做准备,而应该是享受和珍惜现在,不应该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卢梭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他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P135),他主张孩子的学习应该以社会实践为主,以大自然和整个社会为书本,增加实践经验。诚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实践教学等教育思想依然是我们现当代学者、教师应该借鉴学习的方向。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卢梭的一些观点存在片面性,他过分强调个体经验的学习,忽视了书本系统知识的传授。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一些优良的传统文化以文字的方式传承下来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了解,因此在学习卢梭的教育思想时,我们不能全然效仿,应发扬其可贵之处,摒弃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现在成人大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课外补习班,教育已经成为孩子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希望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能够给现代的教育带来一缕清风。
参考文献:
[1]黄希尧.儿童的发现——卢梭儿童观的述评[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19).
[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
雷易,24岁,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学生。
关键词:性善论;自然教育;儿童观
卢梭,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仍然值得现当代学者探究学习,笔者试图对《爱弥儿》中卢梭教育思想进行解析并从中提出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启示。
一、性善论与自然教育
《爱弥儿》开篇就讲到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认为儿童天性是善良的,纯洁无暇的,心中没有任何的邪念,一切的邪念和恶劣的想法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卢梭提出性善论矛头直指当时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教育,特别是谴责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摧残,他曾在《爱弥儿》中说道:“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P5)卢梭提倡解放人性,注重人的特点,回归自然。
根据性善论,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主张,把教育比作种庄稼,他认为种庄稼应该是在适宜的时间,种植适宜的作物,遵循大自然的规律”(P321)如果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强加一切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就只会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并认为“我们的教育得自于‘自然’‘人为’和‘事物’三种来源”。我们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内在发育,是自然的教育;我们通过学习来促成的这种发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由环境和经验所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而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由我们控制,因此“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服从“自然”的教育。教育必须依照儿童内在自然发展秩序,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地发展,即自然教育的宗旨。
二、儿童与社会
不同于18世纪以前的人们所信奉的“小大人”的儿童观,卢梭认为儿童极具潜能是有其发展过程和需要的,如果儿童从生下来就像成人一样足够强大,那么儿童就失去了可塑性,失去了发展的余地。卢梭将儿童视为一个有生命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个体。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也是其儿童观的最直接的体现,所谓“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正如他所说的“爱弥儿并不是一个奔逐荒野的野蛮人,他是一个要在城市中居住的野蛮人。他必须懂得怎样在城市中满足他的需要,怎样利用城市的居民,怎样才能同他们一起生活,虽然他不像他们那样生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人”并非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的野蠻人,而是生活在城市里面的有文化的社会人。可以看出“自然人”具有几个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级、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出发发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卢梭的教育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天赋人权”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启发。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天赋的权利,强烈反对宗教教育和封建主义教育对人性的压抑,指责其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压抑人的个性。他提出要对社会加以改造,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描绘了培养一副培养新人的蓝图,就此笔者认为新人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自然人”。
三、启示
卢梭在《爱弥儿》中明确指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P44)在18世纪甚至可能在当下,人们依然是“小大人”儿童观。成人往往忽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即使一些研究者在研究儿童时,也只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设计,忽视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特性。卢梭还指出“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P91)”就儿童的幸福感而言,儿童期本是人生最幸福愉快、天真浪漫的时期,应该“让他尽情地去享受他的游戏、他的嬉笑和愉快的本能” 然而现实中,成人往往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以爱的名义剥夺儿童本应该享受的愉快的儿童期。卢梭曾发声指责传统的教育“为了不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为了给儿童准备他也许永不能享受的若干年后的幸福,而把种种约束加在他的身上,开始就使他感受到苦恼,我们对于这种残酷的教育作何感想呢?”(P42)这不由的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各种事例,一名小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最终选择纵身一跃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因为常常熬夜做作业而猝死家中。为此感到痛心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让孩子们免受折磨?还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卢梭看来,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性,在什么年龄就过什么年龄的快乐生活,教育不是为了生活做准备,而应该是享受和珍惜现在,不应该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卢梭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他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P135),他主张孩子的学习应该以社会实践为主,以大自然和整个社会为书本,增加实践经验。诚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实践教学等教育思想依然是我们现当代学者、教师应该借鉴学习的方向。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卢梭的一些观点存在片面性,他过分强调个体经验的学习,忽视了书本系统知识的传授。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一些优良的传统文化以文字的方式传承下来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了解,因此在学习卢梭的教育思想时,我们不能全然效仿,应发扬其可贵之处,摒弃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现在成人大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课外补习班,教育已经成为孩子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希望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能够给现代的教育带来一缕清风。
参考文献:
[1]黄希尧.儿童的发现——卢梭儿童观的述评[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19).
[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
雷易,24岁,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