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写道:“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凭借注释,自主把握诗词大意。本课预习板块还写道:“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这其实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词”这种文体,所以更需要带领学生认识词的文体特点。
统编教材施行以来,强化文体意识便成为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章中强调文体特征,进而组织教学。对于古诗词的文体意识似乎突显得不够,仅仅停留在反复朗读层面。所以讲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课前,教师隐去词牌、题目,仅将这首词的内容引发给学生,力求让学生回归到词的体例特征,先体会词的音韵,再读懂词的内容,进而了解词人。
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段文字。第一遍,咱们先轻声朗读。依据你的经验,你觉得这两行文字是什么文体?
生:词。
师:你为什么说这段文字是词呢?
生:读起来有韵律。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韵律的词读一读?(一生读)
师:读词首先要把字音读准,把节奏读准。第二遍读看一看注释。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一位同学举手朗读。读错“嗟”字。其他同学提醒。)
师:“嗟”字的意思是“叹息”。我们一起把这首词读一遍。(全体朗读)
本节课前没有布置预习作业。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本身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感知词的文体特色,在朗读中开始词的文体探寻。
师:(PPT出示《渔家傲》)词牌决定了词的字数、格式、韵律。吟诵讲究平仄,请大家在这首词的平声韵上用“—”标注,仄声韵用“\”标注。边读边注。(生用笔在每个字上标平仄符号。一位男生尝试朗读,“平長仄短”“长音短音”效果不是很明显。另一位同学举手,读出了长短的感觉。)
师:读古诗词,一定要沉得住气,处理好停连、重音、语气。(全班齐读。)
词原本是用于唱诵的,教学中,先从简单的平仄音韵的一般规律开始,“平长仄短”,从易掌握的长短音开始,逐渐体会吟诵的魅力。
师:这首词主要是记梦,那词人的梦中都有什么呢?
生:云涛、晓雾、星河(也就是银河)、千百艘船随波涛起伏。
师: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吗?
生:像波涛翻滚的云,流转的银河,上下飞舞的船。
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浩大,寥廓,苍茫,连成一片。梦里有天帝,天帝和词人对话。
师:哦,梦中有天帝。天帝什么样?
生:天帝温和,仁慈。
生:殷勤。情意恳切,很关心词人。问词人去哪里。
师:词人怎么回答?
生:去三山,蓬莱仙境。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板书:美好)
师:梦中词人说了自身的处境,可以说是现实与梦境的交融。
生:“嗟日暮”,现实中的词人叹息天色已晚,还感叹道路漫长。
生:作者说“学诗谩有惊人句”。饱含了作者无奈、叹息的感觉。
师:看来这是一个彷徨无终的梦。当时是怎样的现实呢?(PPT呈现《金石录后序》引文:“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当时的李清照正在逃亡,后来她的丈夫患病,没过多久就离世了。
师:国破家亡。宋朝皇室的南渡成为整个大宋朝的分水岭。南渡后的宋朝皇室,偏安一隅。词人空有心,却无力。
师: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梦中的一切是否就是词人心中的期盼?
生:因为现实,所以她向往仙山,想去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生:梦也代表着一个人的期待。她期待着现实也能够像梦中那样。
生:现实的路途漫长,临近日暮,人生也已暮年。她还期待可以有大鹏鸟带着她去那美好的仙境。
师:这首词的情感一波三折,我们朗读也要注意起伏。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学生朗读,较第一次有很大进步。)
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内容深处,体会词人情感。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细读,发挥想象,感受词人心境,走近作者内心。引出作者李清照及《金石录后序》的拓展资料,让学生对于历史背景有更深的理解。贴着文字,理解梦境;顺着梦境,体会情感;对照现实,读懂内心。学生读懂了词人心境,在长短高低声中,古韵渐浓。
师:如果让你为这首词作添加一个题目,你会写什么呢?老师给了几个词牌和题目,供大家参考。小组讨论。(PPT: 《渔家傲· 》—《念奴娇·赤壁怀古》《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虞美人·听雨》)
小组同学讨论后回答。依次引出拟题的四个角度方法:叙事、抒情、绘景、言志。(板书四种角度)
生:渔家傲·嗟叹。我觉得整首词虽然很大气,但是作者的核心情感还是叹息的。
生:渔家傲·沧海一梦。做了一个沧海梦,做了一个要去海上的梦。
生:渔家傲·壮阔。我觉得整首词的语言都很豪放,也描绘了一个很壮阔的画面,所以题目叫壮阔。
……
依体而教,词必有词牌,却未必都有题目。依着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众多的词牌+题目的格式中提炼出拟题的四种方式,从而加深对词的认识。从标题是否适切,就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首词的内涵是否把握。
师:我们齐读:(PPT显示)
南渡前,她曾:/兴尽晚回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梦醒之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把自己代入情境中,你就是李清照。让声音放开,情感尽情流露出来,一起读一读。(师生共读)
词的吟诵与情感息息相关,与每个个体的体会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心中的感动。
师:这节课,我们学一种文体,悟一种读法,解一个梦境,识一段人生。下课。
(作者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
统编教材施行以来,强化文体意识便成为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章中强调文体特征,进而组织教学。对于古诗词的文体意识似乎突显得不够,仅仅停留在反复朗读层面。所以讲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课前,教师隐去词牌、题目,仅将这首词的内容引发给学生,力求让学生回归到词的体例特征,先体会词的音韵,再读懂词的内容,进而了解词人。
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段文字。第一遍,咱们先轻声朗读。依据你的经验,你觉得这两行文字是什么文体?
生:词。
师:你为什么说这段文字是词呢?
生:读起来有韵律。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韵律的词读一读?(一生读)
师:读词首先要把字音读准,把节奏读准。第二遍读看一看注释。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一位同学举手朗读。读错“嗟”字。其他同学提醒。)
师:“嗟”字的意思是“叹息”。我们一起把这首词读一遍。(全体朗读)
本节课前没有布置预习作业。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本身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感知词的文体特色,在朗读中开始词的文体探寻。
师:(PPT出示《渔家傲》)词牌决定了词的字数、格式、韵律。吟诵讲究平仄,请大家在这首词的平声韵上用“—”标注,仄声韵用“\”标注。边读边注。(生用笔在每个字上标平仄符号。一位男生尝试朗读,“平長仄短”“长音短音”效果不是很明显。另一位同学举手,读出了长短的感觉。)
师:读古诗词,一定要沉得住气,处理好停连、重音、语气。(全班齐读。)
词原本是用于唱诵的,教学中,先从简单的平仄音韵的一般规律开始,“平长仄短”,从易掌握的长短音开始,逐渐体会吟诵的魅力。
师:这首词主要是记梦,那词人的梦中都有什么呢?
生:云涛、晓雾、星河(也就是银河)、千百艘船随波涛起伏。
师: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吗?
生:像波涛翻滚的云,流转的银河,上下飞舞的船。
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浩大,寥廓,苍茫,连成一片。梦里有天帝,天帝和词人对话。
师:哦,梦中有天帝。天帝什么样?
生:天帝温和,仁慈。
生:殷勤。情意恳切,很关心词人。问词人去哪里。
师:词人怎么回答?
生:去三山,蓬莱仙境。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板书:美好)
师:梦中词人说了自身的处境,可以说是现实与梦境的交融。
生:“嗟日暮”,现实中的词人叹息天色已晚,还感叹道路漫长。
生:作者说“学诗谩有惊人句”。饱含了作者无奈、叹息的感觉。
师:看来这是一个彷徨无终的梦。当时是怎样的现实呢?(PPT呈现《金石录后序》引文:“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当时的李清照正在逃亡,后来她的丈夫患病,没过多久就离世了。
师:国破家亡。宋朝皇室的南渡成为整个大宋朝的分水岭。南渡后的宋朝皇室,偏安一隅。词人空有心,却无力。
师: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梦中的一切是否就是词人心中的期盼?
生:因为现实,所以她向往仙山,想去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生:梦也代表着一个人的期待。她期待着现实也能够像梦中那样。
生:现实的路途漫长,临近日暮,人生也已暮年。她还期待可以有大鹏鸟带着她去那美好的仙境。
师:这首词的情感一波三折,我们朗读也要注意起伏。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学生朗读,较第一次有很大进步。)
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内容深处,体会词人情感。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细读,发挥想象,感受词人心境,走近作者内心。引出作者李清照及《金石录后序》的拓展资料,让学生对于历史背景有更深的理解。贴着文字,理解梦境;顺着梦境,体会情感;对照现实,读懂内心。学生读懂了词人心境,在长短高低声中,古韵渐浓。
师:如果让你为这首词作添加一个题目,你会写什么呢?老师给了几个词牌和题目,供大家参考。小组讨论。(PPT: 《渔家傲· 》—《念奴娇·赤壁怀古》《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虞美人·听雨》)
小组同学讨论后回答。依次引出拟题的四个角度方法:叙事、抒情、绘景、言志。(板书四种角度)
生:渔家傲·嗟叹。我觉得整首词虽然很大气,但是作者的核心情感还是叹息的。
生:渔家傲·沧海一梦。做了一个沧海梦,做了一个要去海上的梦。
生:渔家傲·壮阔。我觉得整首词的语言都很豪放,也描绘了一个很壮阔的画面,所以题目叫壮阔。
……
依体而教,词必有词牌,却未必都有题目。依着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众多的词牌+题目的格式中提炼出拟题的四种方式,从而加深对词的认识。从标题是否适切,就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首词的内涵是否把握。
师:我们齐读:(PPT显示)
南渡前,她曾:/兴尽晚回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梦醒之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把自己代入情境中,你就是李清照。让声音放开,情感尽情流露出来,一起读一读。(师生共读)
词的吟诵与情感息息相关,与每个个体的体会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心中的感动。
师:这节课,我们学一种文体,悟一种读法,解一个梦境,识一段人生。下课。
(作者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