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物理前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对中学物理的教学工作影响很大,不利于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出转变学生前概念的方法,即在具体教学中利用有序性原理改变物理前概念。
【关键词】有序性原理 探究 物理课堂 前概念
一、前概念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物理教育的时候,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脑海形成的定式思维,是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再加工获得的片面的概念。前概念主要由以下四个特点:
1.前概念普遍存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学生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物理教育之前,已经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生活经验,简单的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因此,学生的头脑中已经自发形成相当广泛的前概念。
2.不同学生对同一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也是不同的。前概念是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的,由于不同学生经历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实际中他们对同一物理现象的解释也千差万别。
3.前概念是学生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学生一旦形成前概念,就在头脑里扎了根,再若改变,困难比较大。
4.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学生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平时很难表现出来,一旦学生接受科学的物理知识,建立准确概念时,前概念马上就会阻碍学生接受新的概念,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和建立科学概念。
二、前概念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快速、准确接受
由于前概念由以上四大特点,所以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前概念对学生快速、准确接受新物理知识和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有极大的阻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变学生头脑中形成前概念,就成为广大物理教师深入研究和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如果教师不对带着前概念来上学的学生加引导,只是“填鸭式”的为学生灌输准确的、科学的物理概念,那将毫无意义,所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些极易忘记的物理专业术语而已。
面对着如此众多复杂、广泛、顽固、反复出现的前科学概念,我们应怎样转变它们呢?我认为,有序性原理是转变前概念,使学生获得准确、科学物理概念的有效方法。
三、有序性原理的定义
一个系统由较低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的结构,称之为“有序”,反之为“无序”,从教学中来说,老师将问题讲清楚、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就是有序,老师说理不清,学生迷惑不解的过程就是无序;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清晰、有条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的过程为有序,反之为无序。在具体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死板的为学生灌输概念、定义,或死板的讲解例题的解法,而师生,生生之间很少互动,导致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闪光点不能被有效评价,学生的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处于封闭的学习状态,这些是不符合有序原理的。
四、利用有序原理转变学生的前概念
如何利用有序原理转变学生的前概念?我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认为,需从以下两各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建立开放的课堂,形成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在课堂上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利用谈话、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对问题的思索有条理,对问题灵活应用。
第二,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的大脑也变成开放系统。使大脑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大脑的若干子系统之间也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才能走向有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多启发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中物理概念所占的比例比较大,物理概念数量多,几乎每一章节都会出现。而且很多概念之间具有共同点,容易混淆。
下面,我将以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谈谈有序性原理对物理前概念的转变。
如前所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有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现象,形成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观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前概念的形成有其客观性,但不能忽视了它存在的危害性。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力和运动关系”?
第一,从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出发,找出前概念的错误点。错误在于:学生长期生活经验所致,学生经验中,当给物体施加力时,物体就会运动,不施加力,物体最终会停止运动,形成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观点。
第二,回顧伽利略理想实验,纠正学生错误观点。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回顾如下:伽利略在可靠实验的基础上,推论得出,当小球从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会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就会上升到与原来等高的位置。如果将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减小,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达到与原来等高的位置将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将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减小,最终让第二个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第三,再利用气垫导轨的实验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通过把滑块放在水平导轨上,当接通气泵时,滑块和水平导轨之间就形成一层空气层,我们认为,物体沿导轨运动时几乎不受阻力,轻推小滑块,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就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第四,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的内容。
总之,根据有序原理,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 ,在促进学生思考中,在宽松、友好的氛围中转变前概念,使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强.“牛顿运动定律”备课参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Z1).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有序性原理 探究 物理课堂 前概念
一、前概念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物理教育的时候,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脑海形成的定式思维,是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再加工获得的片面的概念。前概念主要由以下四个特点:
1.前概念普遍存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学生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物理教育之前,已经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生活经验,简单的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因此,学生的头脑中已经自发形成相当广泛的前概念。
2.不同学生对同一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也是不同的。前概念是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的,由于不同学生经历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实际中他们对同一物理现象的解释也千差万别。
3.前概念是学生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学生一旦形成前概念,就在头脑里扎了根,再若改变,困难比较大。
4.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学生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平时很难表现出来,一旦学生接受科学的物理知识,建立准确概念时,前概念马上就会阻碍学生接受新的概念,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和建立科学概念。
二、前概念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快速、准确接受
由于前概念由以上四大特点,所以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前概念对学生快速、准确接受新物理知识和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有极大的阻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变学生头脑中形成前概念,就成为广大物理教师深入研究和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如果教师不对带着前概念来上学的学生加引导,只是“填鸭式”的为学生灌输准确的、科学的物理概念,那将毫无意义,所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些极易忘记的物理专业术语而已。
面对着如此众多复杂、广泛、顽固、反复出现的前科学概念,我们应怎样转变它们呢?我认为,有序性原理是转变前概念,使学生获得准确、科学物理概念的有效方法。
三、有序性原理的定义
一个系统由较低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的结构,称之为“有序”,反之为“无序”,从教学中来说,老师将问题讲清楚、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就是有序,老师说理不清,学生迷惑不解的过程就是无序;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清晰、有条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的过程为有序,反之为无序。在具体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死板的为学生灌输概念、定义,或死板的讲解例题的解法,而师生,生生之间很少互动,导致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闪光点不能被有效评价,学生的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处于封闭的学习状态,这些是不符合有序原理的。
四、利用有序原理转变学生的前概念
如何利用有序原理转变学生的前概念?我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认为,需从以下两各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建立开放的课堂,形成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在课堂上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利用谈话、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对问题的思索有条理,对问题灵活应用。
第二,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的大脑也变成开放系统。使大脑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大脑的若干子系统之间也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才能走向有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多启发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中物理概念所占的比例比较大,物理概念数量多,几乎每一章节都会出现。而且很多概念之间具有共同点,容易混淆。
下面,我将以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谈谈有序性原理对物理前概念的转变。
如前所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有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现象,形成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观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前概念的形成有其客观性,但不能忽视了它存在的危害性。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力和运动关系”?
第一,从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出发,找出前概念的错误点。错误在于:学生长期生活经验所致,学生经验中,当给物体施加力时,物体就会运动,不施加力,物体最终会停止运动,形成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观点。
第二,回顧伽利略理想实验,纠正学生错误观点。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回顾如下:伽利略在可靠实验的基础上,推论得出,当小球从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会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就会上升到与原来等高的位置。如果将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减小,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达到与原来等高的位置将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将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减小,最终让第二个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第三,再利用气垫导轨的实验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通过把滑块放在水平导轨上,当接通气泵时,滑块和水平导轨之间就形成一层空气层,我们认为,物体沿导轨运动时几乎不受阻力,轻推小滑块,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就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第四,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的内容。
总之,根据有序原理,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 ,在促进学生思考中,在宽松、友好的氛围中转变前概念,使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强.“牛顿运动定律”备课参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Z1).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