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乡镇广泛存在一支教研员队伍,他们是乡镇教育机构配置的专门从事教研工作的教学业务人员。乡镇教研员在历史上曾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为适应新时代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需要,乡镇教研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问题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发现当前乡镇教研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乡镇教研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乡镇教研员大多来自辖区内学校科任教师,任教学科遍布各学段各门类。从原有业务经历来说,乡镇教研员面临着很大挑战。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现有乡镇教研员的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无论是从体力、精力,还是知识更新速度上来看,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
乡镇教研员队伍业务素质不高。一是优质课情况。在被调查的教研员中,有15%的人未获得过县级以上优质课。获得过省级和地市级优质课的不到1%,其中省级只有0.6%,地市级只有0.9%。其余的只获得过县级优质课。课堂教学水平和成效是教研员入门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上述数据说明,乡镇教研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一般。二是职称情况。在接受调查的在册乡镇教研员中,几乎没有中学高级职称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表明教研员业务水平不高。
乡镇教研员队伍角色定位不准。乡镇教研员的角色是教学研究人员,但从调查中发现,这些人员中很少有专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几乎都有其他兼职。原因是乡镇教研员挂靠在乡镇教育机构,而乡镇教育机构人员总数少,事务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及管辖学校的很多工作都由中心学校落实和处理,造成工作头绪繁杂,人少事多,事务缠身,教研员也就成了勤杂员、多面手、万金油。有乡镇教研员风趣地说,乡镇教研员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其位,未谋其政”,是当下较为普遍的现象。
乡镇教研员队伍专业发展不良。调查显示,乡镇教研员专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参与科研的人员寥寥无几。在调查对象中,近五年以负责人身份立项地市级以上课题的教研员几乎没有,参与地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不到4%。二是论文发表情况令人担忧。从统计数字看,有1/3的乡镇教研员从未发表过论文,有2/3的人近五年未发表过论文,近五年在省级以上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不到1/10,近五年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只有1/30。教研员是从事研究的人员,这些能够显示研究成果的数字说明教研员专业发展不良。
乡镇教研员队伍职能发挥不好。按照教研员的职能要求,教研员应当发挥的职能是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四大项,具体承担着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践研究,指导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常规、学科教学改革,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服务于教育行政、学校、教师等任务。但从调查看,这些职能发挥不够好,也不平衡,具体表现为重管理、服务,轻研究、指导。乡镇教研员大多忙于检查、评比和对学校、教师工作的上传下达。一谈到研究、指导,就一头雾水,不在状态。
乡镇教研员队伍工作业绩不佳。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教研员的工作成效没有成正比例上升,或者说没有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农村学校和教师对乡镇教研员的满意程度也大不如从前。乡镇教研员工作多限于“安排”,规定动作完成多,创新动作开发少。
乡镇教研员队伍组织管理不善。一是用人机制不健全。教研员即是“教员”,又是“研究员”。“教员”是指教研员是优秀的教师,是教师的教师。“研究员”是指教研员有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但从统计情况看,乡镇教研员的准入方式大多是行政安排,几乎无公开选拔招聘的,工作不能胜任者不乏其人。二是考核机制不完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乡镇教研员的这种状态来自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甚至无考核机制。
乡镇教研员队伍条件保障不足。一是乡镇教研员的培训提高无保障。一方面无时间保障。工作繁重,任务繁杂,没有充裕时间让教研员出外学习,造成乡镇教研员还没有普通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严重制约了其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无经费保证。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挂靠当地学校,非法人单位,无办公经费开支,经费使用很尴尬。二是乡镇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无条件。一方面因经费问题限制了活动开展;另一方面乡镇学校点多面广分散,教师老龄化严重,新教师非师范类占比大等现状,造成客观条件缺乏。
对策和建议
国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要对乡镇教研员给予关注并纳入管理。长期以来,有名份的是“省、市、县三级教研员”,乡镇教研员似乎未被承认,这对乡镇教研员不公平。应当确认乡镇教研员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对乡镇教研员实行规范化管理。
省、市两级教研部门要把乡镇教研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乡镇教研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发展长期处于“自学成才”“自生自灭”的状态,较少获得专业培训和定向培养。县以下力量不足,省、市两级教研部门应当承担责任。至少应当把乡镇教研员视作骨干教师一样,纳入各级各类培养培训计划。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乡镇教研员出入标准并确定地位待遇。会同有关部门要出台乡镇教研员管理办法,统筹管理乡镇教研员的聘用管理、地位核定、待遇落实等。可从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课堂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制定任职标准,并尽可能公开竞聘,把好入口关,保证“来之能战”。制定考核淘汰制度,常换常新,优化乡镇教研员队伍。
县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教研员的业务管理和督导考评。县级教研部门要担负起乡镇教研员的业务领导责任,树立“县乡教研员是一家”的意识,努力做到与县级教研员一同业务管理,一同业务安排,一同评价考核,使乡镇教研员在业务上有归属感。
乡镇教育管理机构要保证乡镇教研员的岗位工作条件和专业发展条件。要克服困难,改善乡镇教研员的工作条件,落实各项待遇,使其专司其职,接受培养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发展专业能力。乡镇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人要带头重视教研工作,形成本乡镇浓厚的教研氛围,营造本乡镇良好的教研环境。为乡镇教研员顺利开展教研工作搭建舞台,铺平道路。
乡村学校要给予乡镇教研员精神上的理解和工作上的配合。乡村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厌其烦”,既充分認识到乡村学校教研工作的必要性,又能从行动上积极支持、配合乡镇教研员的工作,从而能够让他们在乡镇教研工作岗位上挖掘最大的潜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使他们有成就感,有价值感。
乡镇教研员要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和创新教研方式。乡镇教研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创新教研方式。多采取综合教研、城乡共同体,研训一体,乡镇联片,学科联组,网络教研,中心辐射等多种新时期教研新方式,以发挥乡镇教研员的作用,提高教研工作的成效。
责任编辑/潘静娴
问题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发现当前乡镇教研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乡镇教研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乡镇教研员大多来自辖区内学校科任教师,任教学科遍布各学段各门类。从原有业务经历来说,乡镇教研员面临着很大挑战。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现有乡镇教研员的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无论是从体力、精力,还是知识更新速度上来看,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
乡镇教研员队伍业务素质不高。一是优质课情况。在被调查的教研员中,有15%的人未获得过县级以上优质课。获得过省级和地市级优质课的不到1%,其中省级只有0.6%,地市级只有0.9%。其余的只获得过县级优质课。课堂教学水平和成效是教研员入门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上述数据说明,乡镇教研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一般。二是职称情况。在接受调查的在册乡镇教研员中,几乎没有中学高级职称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表明教研员业务水平不高。
乡镇教研员队伍角色定位不准。乡镇教研员的角色是教学研究人员,但从调查中发现,这些人员中很少有专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几乎都有其他兼职。原因是乡镇教研员挂靠在乡镇教育机构,而乡镇教育机构人员总数少,事务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及管辖学校的很多工作都由中心学校落实和处理,造成工作头绪繁杂,人少事多,事务缠身,教研员也就成了勤杂员、多面手、万金油。有乡镇教研员风趣地说,乡镇教研员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其位,未谋其政”,是当下较为普遍的现象。
乡镇教研员队伍专业发展不良。调查显示,乡镇教研员专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参与科研的人员寥寥无几。在调查对象中,近五年以负责人身份立项地市级以上课题的教研员几乎没有,参与地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不到4%。二是论文发表情况令人担忧。从统计数字看,有1/3的乡镇教研员从未发表过论文,有2/3的人近五年未发表过论文,近五年在省级以上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不到1/10,近五年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只有1/30。教研员是从事研究的人员,这些能够显示研究成果的数字说明教研员专业发展不良。
乡镇教研员队伍职能发挥不好。按照教研员的职能要求,教研员应当发挥的职能是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四大项,具体承担着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践研究,指导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常规、学科教学改革,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服务于教育行政、学校、教师等任务。但从调查看,这些职能发挥不够好,也不平衡,具体表现为重管理、服务,轻研究、指导。乡镇教研员大多忙于检查、评比和对学校、教师工作的上传下达。一谈到研究、指导,就一头雾水,不在状态。
乡镇教研员队伍工作业绩不佳。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教研员的工作成效没有成正比例上升,或者说没有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农村学校和教师对乡镇教研员的满意程度也大不如从前。乡镇教研员工作多限于“安排”,规定动作完成多,创新动作开发少。
乡镇教研员队伍组织管理不善。一是用人机制不健全。教研员即是“教员”,又是“研究员”。“教员”是指教研员是优秀的教师,是教师的教师。“研究员”是指教研员有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但从统计情况看,乡镇教研员的准入方式大多是行政安排,几乎无公开选拔招聘的,工作不能胜任者不乏其人。二是考核机制不完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乡镇教研员的这种状态来自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甚至无考核机制。
乡镇教研员队伍条件保障不足。一是乡镇教研员的培训提高无保障。一方面无时间保障。工作繁重,任务繁杂,没有充裕时间让教研员出外学习,造成乡镇教研员还没有普通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严重制约了其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无经费保证。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挂靠当地学校,非法人单位,无办公经费开支,经费使用很尴尬。二是乡镇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无条件。一方面因经费问题限制了活动开展;另一方面乡镇学校点多面广分散,教师老龄化严重,新教师非师范类占比大等现状,造成客观条件缺乏。
对策和建议
国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要对乡镇教研员给予关注并纳入管理。长期以来,有名份的是“省、市、县三级教研员”,乡镇教研员似乎未被承认,这对乡镇教研员不公平。应当确认乡镇教研员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对乡镇教研员实行规范化管理。
省、市两级教研部门要把乡镇教研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乡镇教研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发展长期处于“自学成才”“自生自灭”的状态,较少获得专业培训和定向培养。县以下力量不足,省、市两级教研部门应当承担责任。至少应当把乡镇教研员视作骨干教师一样,纳入各级各类培养培训计划。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乡镇教研员出入标准并确定地位待遇。会同有关部门要出台乡镇教研员管理办法,统筹管理乡镇教研员的聘用管理、地位核定、待遇落实等。可从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课堂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制定任职标准,并尽可能公开竞聘,把好入口关,保证“来之能战”。制定考核淘汰制度,常换常新,优化乡镇教研员队伍。
县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教研员的业务管理和督导考评。县级教研部门要担负起乡镇教研员的业务领导责任,树立“县乡教研员是一家”的意识,努力做到与县级教研员一同业务管理,一同业务安排,一同评价考核,使乡镇教研员在业务上有归属感。
乡镇教育管理机构要保证乡镇教研员的岗位工作条件和专业发展条件。要克服困难,改善乡镇教研员的工作条件,落实各项待遇,使其专司其职,接受培养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发展专业能力。乡镇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人要带头重视教研工作,形成本乡镇浓厚的教研氛围,营造本乡镇良好的教研环境。为乡镇教研员顺利开展教研工作搭建舞台,铺平道路。
乡村学校要给予乡镇教研员精神上的理解和工作上的配合。乡村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厌其烦”,既充分認识到乡村学校教研工作的必要性,又能从行动上积极支持、配合乡镇教研员的工作,从而能够让他们在乡镇教研工作岗位上挖掘最大的潜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使他们有成就感,有价值感。
乡镇教研员要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和创新教研方式。乡镇教研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创新教研方式。多采取综合教研、城乡共同体,研训一体,乡镇联片,学科联组,网络教研,中心辐射等多种新时期教研新方式,以发挥乡镇教研员的作用,提高教研工作的成效。
责任编辑/潘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