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启迪思维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师:我给同学们出一道数学题,看谁回答得快又准确。1+1=?
  (生愕然,齐声回答,并大笑)
  师:回答得很好!如果把它作为一道作文题,我想也难不住同学们吧。好,给你们3分钟时间,以“1+1=?”为题拟一个作文提纲。(生动手列提纲)
  师:提纲拟好了先放在一边。老师这里有一篇别人写的文章发给你们,跟自己的提纲比较一下,看看它的优点在哪里。(发第一篇文稿)
  师:谁来读一下这篇文章?(一生读)
  师:下面,你们可以七嘴八舌地说说这篇文章的优点有哪些,我们不说人家的缺点,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不是好同志。(生笑,自由讨论,然后纷纷举手)
  生:有具体的心理描写。
  生:有动作描写。
  生:有环境描写。
  师:不错,这些描写的确让文章显得有血有肉,那么这些描写来源于什么呢?
  生:来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劳动。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写作的素材要来源于……
  生(齐):生活!
  师:有生活气息。(板书:言之有物)
  【片段二】
  师:我再发一篇文章给你们,看看感觉如何?(发第二篇文稿)
  师:谁再来读读这篇文章?(一生读)
  师:这篇文章怎么样?
  生(齐):好!
  师:好在哪?分组讨论一下。(生讨论后发言)
  生:语句优美,文采好。
  师:回答得很好,但我们今天暂且不谈文采的问题。
  生:构思新颖。
  师:很好,能不能具体说说。(板书:新)
  生:第一篇是“1+1=2”,但这篇文章很大胆,说“1+1=1”,与众不同。
  师:如果小时候,你爸爸问“1+1=?”你回答说“1”,会怎样?(做敲打动作)
  生:头上长包。(大笑)
  师: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生:吸引读者。
  生:让人耳目一新。
  师:怎样做到与众不同呢?
  生:要尽量与平常想的不一样。
  师:对,这叫求异性思维,打破原先在大脑中形成的定势。(板书:打破定势)每个人生活都有不同习惯,是生活中形成的定势。生活中好的定势一定要坚持。
  生:比如饭前要洗手。(全班笑)
  师: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生活规律。但写作时就要尽量打破定势,构思出新颖的文章来。此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优点?
  生:显得大气。
  师:具体说说。
  生:第一篇只谈一次劳动,然后得到一点启示。这篇文章不同,想到了国家,想到了民族。
  师:这样显得主题怎样?
  生:深刻多了。(几乎是同声)
  师:(板书:深刻)是的,这篇文章由生活、学校、家庭想到上一代人的作风,再想到国家和民族。写文章就是要将主题放到国家、民族、社会或人生的背景当中去,才能显得主题深刻,显得大气。
  【赏析】学生的作文都带有其生活经历的印记,他们接触的人与事各异,笔下的文章也势必不相同。然而多数学生的文章常常语言干瘪无味:写人物毫无个性,千人一面;写事件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构思不新颖,更谈不上主题深刻。语言和思维是作文的两大根基,怎样摆脱写作的平庸,是由学生认识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的。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比较式教学法,让学生去发现其差距,然后顺势引导,做到水到渠成。“片段一”让学生通过把自拟的提纲与教师提供的第一篇文章相比较,懂得作文应该从生活中来,从作者真切细腻的体验中来,从心灵与生活的碰撞而引起的震颤中来。“片段二”指导学生通过第一篇与第二篇文章的比较,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自身以外的世界。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篇文章其实很平庸,很自然地发现第二篇文章“高”在哪里,这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激发了学生要写好文章的欲望。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写作真正作为一种创造,一种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体验创造价值的手段,学生的情感才能自由抒发,在广阔的写作天地中妙笔生花。(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本刊讯(通讯员熊云发)近年来,莲花县教育局狠抓德育工作,督促各校以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与教学工作同等地位抓紧、抓好、抓实,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为抓好德育工作的组织能力,各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德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指导、协调德育工作,建成“学校—德育办公室—少先队—年级组—班级”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德育体系
期刊
上高县教育局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七抓七促”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七抓”指抓课堂、抓常规、抓能力、抓科研、抓师资、抓环境、抓评价,“七促”指促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促师生积极性的提高。  开学初,上高县教育局便要求师资和条件达到课改要求的学校,对课改年级全部进行课改教学;师资和条件未达课改要
期刊
近日参加特级教师庄惠芬教学风格研讨活动,让我感受了庄老师独特的课堂魅力。在课堂中,庄老师寓情于理、寓情于智,教学过程节奏明快而不失游刃有余,使一节枯燥的小数认识课上得精彩异常,学生们也兴趣盎然,对数学的神奇充满着无限向往。  【片段一】创设情境,细腻剖析  师:1973年一个可爱的宝宝诞生了,她有5分米长(图片展示)。现在在健康卡上用米作单位应怎样填?  生:米。  师: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期刊
【编者按】天津市大港第五中学“互动态”作文教学模式作为作文改革的一个微观样本给我们很多思考 ,迫使我们去重新思考一些基本的教育问题: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如何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对接?作文改革乃至教育改革该如何进行?大港五中对这些问题用行动进行了五中式的解答,我们也希望更多这种行动意义上的解答不断出现。    不久前,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大港第五中学正在进行“互动态”作文教学,随后进行了实
期刊
课改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动了高中语文教师一颗驿动的心。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技能,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思考。笔者认为除了转变观念之外,关键在于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还要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实际。换言之,就是理性地探索“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一、分析研究教材是课改的关键——明确教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是否熟练、精当地分析
期刊
“可能性”是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在单个随机事件中出现的可能现象,学会通过简单的列举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理解其中的等可能性现象,并通过可能性分析判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不能确定某一次事件的结果,适时渗透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在执教该课时,特级教师吴金根创设有效学习情境,优化数学活动,让学生穿梭在思维的丛林中,促进
期刊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基点,一切教育都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他就应当首先全方面地了解人。”教师要把了解学生,认识教育对象放在工作首位,既要了解学生个体,又要了解学生群体;既要了解学生的昨天,又要看清学生的现实,并预测和控制他们未来的发展走向。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本身实践、先天遗传等不同,这
期刊
复沓又叫复唱,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中国诗歌从诗经起,就有这个传统。这样的重章迭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并有强调、加深所反复句段的内容、感情的作用,还易于记诵传播,更重要的是它使得诗歌具有了迷人的节奏美。欣赏了第八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易艳丹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深深感受到回旋复沓手法同样能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美。  【片段一】  (师出示词语:第一组:脸颊 训斥 冷酷 拆除;第二
期刊
瑞昌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个世纪以来,历经兴衰更迭,而今坐落在有着“殷商铜都”之称的瑞昌市西城区。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科技教育让这所百年老校勃发旺盛的生命活力,绽放出璀璨的创新之花。    科学课上的探究体验  上课铃声一响,三(1)班的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学生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科学课老师的到来。记者在学校三(1)班采访时,看见陈丽华老师提着
期刊
课堂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明确中肯、激励唤醒、批评指正都将深刻地引领着学生的发展。在重视学生主体体验、重视课堂有效生成的今天,课堂评价的技巧和作用更加引起教师的重视。然而课堂恰当的评价语言却很难预设,往往是教师爱心、学识以及课堂调控机智的自然流露。翻开名师实录,仔细研读他们的课堂评价,我们能颇受启发。  【片段一】评价有温度(《晏子使楚》窦桂梅)  师(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怎么这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