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使之成为引领学生品德形成的新元素,成为摆在所有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十分重要的德育任务。石楼教育指导中心立足本镇实际,结合本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风俗独特等丰富的乡土文化,从乡土文化资源中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元素,创新与时俱进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拓展学校德育的新空间,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石楼镇中小学全面推进“文化德育”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拓展;德育;空间
石楼镇经过八百多年的历史沉淀,自然风光之美丽,名胜古迹之精妙,先贤名人之辈出,风俗民情之丰富,形成了极具岭南特色的乡土文化,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活水”。对如何利用这些乡土文化资源,并通过利用的过程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活动中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情感上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我们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
一、挖掘乡土文化,筛选德育精华
结合番禺区教育局确立的“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石楼镇教育指导中心结合本镇历史及现实等因素,从中提炼并确立了“莲品育人”的教育理念。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从中筛选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文化精华。为此,全镇各中小学对辖区内的乡土文化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各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创建学校特色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如石楼中学“莲品教育”、南派小学“三棋”特色、中心幼儿园“编织”特色等。在调查、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路径,通过各校的努力,在对乡土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利用,并编撰成各校的德育校本教材,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并使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所托,形成了系列化的“一校一品”建设工程,为拓展德育的新空间和推动全镇德育工作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二、诵读经典史稿,传承中华文化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向各校推荐由著名岭南历史文化研究者朱光文先生和广州地区研究楹联文化的专家陈铭新先生合著的《省会海门番禺名镇——石楼地区历史、社会与文化》一书,以综合实践课及相关活动课程为阵地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诵读过程中学习、了解石楼的昨天和今天,对石楼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莲花山及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石楼八景、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人、诞会文化、龙舟文化、对联文化等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寻找名人足迹,弘扬先贤精神
在经过对石楼乡土文化较为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乡土文化中为石楼人引以为豪的大量历史名人,尤其是以大岭村为核心,通过对大岭村的夹旗杆及其族谱等历史资料的考证,得知光是一个小小的大岭村就出了一个探花(清代),三十四个进士,五十三个举人,九品以上官员有一百多人,这在番禺乃至广州也属罕见的现象。为此,对这些名流中对家乡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且名声清廉的先贤的事迹加以搜集和整理,使之成为乡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以此激励后辈为国家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其中杰出代表如明朝的陈昊元、清朝的陈廷选、陈仲良、陈泰初、陈泰遂、近代的何添、何贤等,他们或者为官清廉自律,或者著述甚丰,或者为官一方,兴利除弊,或捐建医院,造福一方,其著作、其事迹、其精神等均为后辈学习的楷模。这些本土涌现出来的名人,对后世有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石楼各校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践行“莲品育人”教育理念,与此不无关系。
四、探究民俗民风,了解乡土文化
八百多年的岁月,勤劳聪明的石楼人为后世留下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民间风俗,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取之不尽的素材。一是纪念类,如洪圣诞、吕祖诞等是深受石楼人喜爱的民间活动,并由此衍生出诸如投花炮、烧花炮等寓意深刻的活动。二是风俗类,如自梳、守节等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俗。三是手工类,如精美的刺绣艺术。对这些民俗民风加以挖掘和整理,从中筛选出富有历史价值,积极健康的内容,利用各种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方面让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一方面激发他们传承乡土文化的热情。
五、保护历史古迹,培养社会责任
(一)自然风貌类。如大岭村风水自然风貌、漁米之乡的田园风光、村落等,典型的岭南水乡如国画般镶嵌在石楼。
(二)古典建筑类。分布在各村的古典建筑,多不胜数。保存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岭南艺术魅力的古典建筑如:1.墙类(蚝壳墙);2.塔类(大魁阁塔);3.祠类(显宗祠);4.桥类(龙津桥);5.牌坊类。不仅保留着丰富的建筑,还保留了代表岭南建筑艺术精华的灰塑、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装饰,上面不管是飞禽、走兽、人像、图案,还是花草,均栩栩如生,朴素精美,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岭南特色。建于康熙年间的石拱桥龙津桥,至今仍屹立在村口显宗祠门前的玉带河上,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每一座祠堂,每一个门楼,每一块牌坊,每一条麻石巷,每一棵古树,每一面蚝壳墙,都是乡土文化中卓越精华的结晶,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活生生的“教材”,对这些“教材”加以科学地利用,必定能培育出具有浓烈乡土情结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六、了解发展成就,培育爱乡之情
定期把石楼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展览、视频、座谈、参观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成就的过程中自觉地生发出强烈的自豪感,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七、打造多种教育模式,深化德育工作
(一)依托课程。石楼镇紧密依托课程,大力推动阅读、辩论、综合实践、书法、武术、舞狮、舞龙等丰富的活动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各具特色的德育课程,以实现培育有文化、有内涵、有情怀的综合型人才的德育目标。
(二)依托活动。一是校内的活动,诸如团队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等。二是校外的活动,主要是指镇、村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三是请专家到校,不定期邀请区、市等各领域的专家到校,或开设讲座,或现场言传身教。通过这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推动了乡土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一方面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往前发展。因此,由校内到校外,由课堂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引领进广阔的乡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里巧妙地把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德育的滲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依托科技。一是通过家校通、微信平台等形式,及时把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或把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通过家校通或微信平台的方式向家长及时汇报,通过家长再一次与孩子分享的过程,让活动内容再一次得以呈现,深化和巩固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二是通过课堂回放的形式,利用班会课或团队课、综合实践课等课堂,针对性地选择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乡土文化活动影像视频进行播放,解决了学生因时间冲突或时间不足导致无法参与相关活动的问题,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更进一步地提高活动的德育效果。
(四)依托平台。一是比赛的平台,由镇或由校为单位组织与乡土文化相衔接的各种形式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学习后检验成效的平台。二是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如绘画、刺绣、雕塑、舞狮、武术、舞龙等与乡土文化息息相关的作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供全校或全镇师生共同欣赏学习交流。
通过对石楼乡土文化的挖掘和探究、整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使之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德育内容,有效地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空间,把最能呈现乡土文化特色的每一块砖头、每一扇门窗、每一座建筑、每一个传统均化成拓展德育工作的沃土,在系列化的活动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家乡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感受到乡土文化的辉煌,引起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经过多年的努力,石楼教育人凭着迎难而上的风骨,坚韧自信的毅力,博采精华的豁达,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走出了一条专属于石楼人的“莲品育人”的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拓展;德育;空间
石楼镇经过八百多年的历史沉淀,自然风光之美丽,名胜古迹之精妙,先贤名人之辈出,风俗民情之丰富,形成了极具岭南特色的乡土文化,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活水”。对如何利用这些乡土文化资源,并通过利用的过程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活动中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情感上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我们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
一、挖掘乡土文化,筛选德育精华
结合番禺区教育局确立的“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石楼镇教育指导中心结合本镇历史及现实等因素,从中提炼并确立了“莲品育人”的教育理念。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从中筛选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文化精华。为此,全镇各中小学对辖区内的乡土文化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各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创建学校特色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如石楼中学“莲品教育”、南派小学“三棋”特色、中心幼儿园“编织”特色等。在调查、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路径,通过各校的努力,在对乡土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利用,并编撰成各校的德育校本教材,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并使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所托,形成了系列化的“一校一品”建设工程,为拓展德育的新空间和推动全镇德育工作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二、诵读经典史稿,传承中华文化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向各校推荐由著名岭南历史文化研究者朱光文先生和广州地区研究楹联文化的专家陈铭新先生合著的《省会海门番禺名镇——石楼地区历史、社会与文化》一书,以综合实践课及相关活动课程为阵地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诵读过程中学习、了解石楼的昨天和今天,对石楼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莲花山及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石楼八景、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人、诞会文化、龙舟文化、对联文化等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寻找名人足迹,弘扬先贤精神
在经过对石楼乡土文化较为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乡土文化中为石楼人引以为豪的大量历史名人,尤其是以大岭村为核心,通过对大岭村的夹旗杆及其族谱等历史资料的考证,得知光是一个小小的大岭村就出了一个探花(清代),三十四个进士,五十三个举人,九品以上官员有一百多人,这在番禺乃至广州也属罕见的现象。为此,对这些名流中对家乡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且名声清廉的先贤的事迹加以搜集和整理,使之成为乡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以此激励后辈为国家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其中杰出代表如明朝的陈昊元、清朝的陈廷选、陈仲良、陈泰初、陈泰遂、近代的何添、何贤等,他们或者为官清廉自律,或者著述甚丰,或者为官一方,兴利除弊,或捐建医院,造福一方,其著作、其事迹、其精神等均为后辈学习的楷模。这些本土涌现出来的名人,对后世有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石楼各校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践行“莲品育人”教育理念,与此不无关系。
四、探究民俗民风,了解乡土文化
八百多年的岁月,勤劳聪明的石楼人为后世留下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民间风俗,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取之不尽的素材。一是纪念类,如洪圣诞、吕祖诞等是深受石楼人喜爱的民间活动,并由此衍生出诸如投花炮、烧花炮等寓意深刻的活动。二是风俗类,如自梳、守节等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俗。三是手工类,如精美的刺绣艺术。对这些民俗民风加以挖掘和整理,从中筛选出富有历史价值,积极健康的内容,利用各种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方面让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一方面激发他们传承乡土文化的热情。
五、保护历史古迹,培养社会责任
(一)自然风貌类。如大岭村风水自然风貌、漁米之乡的田园风光、村落等,典型的岭南水乡如国画般镶嵌在石楼。
(二)古典建筑类。分布在各村的古典建筑,多不胜数。保存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岭南艺术魅力的古典建筑如:1.墙类(蚝壳墙);2.塔类(大魁阁塔);3.祠类(显宗祠);4.桥类(龙津桥);5.牌坊类。不仅保留着丰富的建筑,还保留了代表岭南建筑艺术精华的灰塑、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装饰,上面不管是飞禽、走兽、人像、图案,还是花草,均栩栩如生,朴素精美,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岭南特色。建于康熙年间的石拱桥龙津桥,至今仍屹立在村口显宗祠门前的玉带河上,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每一座祠堂,每一个门楼,每一块牌坊,每一条麻石巷,每一棵古树,每一面蚝壳墙,都是乡土文化中卓越精华的结晶,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活生生的“教材”,对这些“教材”加以科学地利用,必定能培育出具有浓烈乡土情结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六、了解发展成就,培育爱乡之情
定期把石楼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展览、视频、座谈、参观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成就的过程中自觉地生发出强烈的自豪感,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七、打造多种教育模式,深化德育工作
(一)依托课程。石楼镇紧密依托课程,大力推动阅读、辩论、综合实践、书法、武术、舞狮、舞龙等丰富的活动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各具特色的德育课程,以实现培育有文化、有内涵、有情怀的综合型人才的德育目标。
(二)依托活动。一是校内的活动,诸如团队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等。二是校外的活动,主要是指镇、村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三是请专家到校,不定期邀请区、市等各领域的专家到校,或开设讲座,或现场言传身教。通过这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推动了乡土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一方面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往前发展。因此,由校内到校外,由课堂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引领进广阔的乡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里巧妙地把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德育的滲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依托科技。一是通过家校通、微信平台等形式,及时把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或把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通过家校通或微信平台的方式向家长及时汇报,通过家长再一次与孩子分享的过程,让活动内容再一次得以呈现,深化和巩固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二是通过课堂回放的形式,利用班会课或团队课、综合实践课等课堂,针对性地选择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乡土文化活动影像视频进行播放,解决了学生因时间冲突或时间不足导致无法参与相关活动的问题,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更进一步地提高活动的德育效果。
(四)依托平台。一是比赛的平台,由镇或由校为单位组织与乡土文化相衔接的各种形式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学习后检验成效的平台。二是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如绘画、刺绣、雕塑、舞狮、武术、舞龙等与乡土文化息息相关的作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供全校或全镇师生共同欣赏学习交流。
通过对石楼乡土文化的挖掘和探究、整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使之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德育内容,有效地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空间,把最能呈现乡土文化特色的每一块砖头、每一扇门窗、每一座建筑、每一个传统均化成拓展德育工作的沃土,在系列化的活动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家乡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感受到乡土文化的辉煌,引起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经过多年的努力,石楼教育人凭着迎难而上的风骨,坚韧自信的毅力,博采精华的豁达,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走出了一条专属于石楼人的“莲品育人”的教育内涵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