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所以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预防心理疾病尤为重要。 我们把身心发展看成一个整体,如果一个孩子有健康的体魄,但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也仍是一个不“健全”的人。 心理健康不但能让孩子身体健康,还能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自信,并使孩子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而实际上许多人格特征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例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公正无私等。 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健全孩子的体魄和人格的重要保证。 现代社会的复杂和竞争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长高于社会发展对它的要求,才能避免心理疾患产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碰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爸爸妈妈的训斥,更多的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它们都不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消极的、自卑的心理。只有有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才能从容地把压力转化为促进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因此,孩子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作为老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辅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一、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尊重、关爱学生
老师首先要通过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并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教育起来也有的放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灵的交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又是相互的,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爱需要沟通,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则是沟通的桥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倾诉。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近你,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老师微笑地走上讲台,用明亮有力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注视着我,老师重视我,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老师更应让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冷落,从而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加强沟通,避免由认知差异而导致心理问题
平等地沟通是理解和教育的前提。现在常常听到老师和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孩子们又抱怨老师和家长不理解他们。当彼此不能沟通理解时,许多问题就容易发生。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孩子们的情感,要抽出时间倾听他们讲自己的事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老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激起学生的自信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考试前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使小学生心情愉快,心理放松,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i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4)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對、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
(5)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我们许多家长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自主性差,能力不强。他们却不了解,恰恰是他们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溺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例如,有的家长,还要为孩子削苹果,削成片递给孩子;有的家长,一定要自己整理孩子的书包才放心,这样的孩子能够独立吗?他们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处事能力、选择能力和决定能力时,能不自卑吗?我们只有让他们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在挫折和错误中增长经验,磨练意志,才能够成熟和成长。企图代替孩子的成长,不让他们经受痛苦和磨炼,就无法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适应和生存,更无法参与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所以,教师还要巧妙地提醒家长,不要事事包办,那会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总之,现代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多了解一点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讲究教育的艺术,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把学生引向正确的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应该本着“健康才快乐”的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尊重、关爱学生
老师首先要通过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并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教育起来也有的放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灵的交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又是相互的,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爱需要沟通,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则是沟通的桥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倾诉。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近你,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老师微笑地走上讲台,用明亮有力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注视着我,老师重视我,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老师更应让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冷落,从而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加强沟通,避免由认知差异而导致心理问题
平等地沟通是理解和教育的前提。现在常常听到老师和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孩子们又抱怨老师和家长不理解他们。当彼此不能沟通理解时,许多问题就容易发生。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孩子们的情感,要抽出时间倾听他们讲自己的事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老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激起学生的自信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考试前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使小学生心情愉快,心理放松,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i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4)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對、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
(5)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我们许多家长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自主性差,能力不强。他们却不了解,恰恰是他们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溺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例如,有的家长,还要为孩子削苹果,削成片递给孩子;有的家长,一定要自己整理孩子的书包才放心,这样的孩子能够独立吗?他们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处事能力、选择能力和决定能力时,能不自卑吗?我们只有让他们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在挫折和错误中增长经验,磨练意志,才能够成熟和成长。企图代替孩子的成长,不让他们经受痛苦和磨炼,就无法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适应和生存,更无法参与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所以,教师还要巧妙地提醒家长,不要事事包办,那会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总之,现代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多了解一点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讲究教育的艺术,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把学生引向正确的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应该本着“健康才快乐”的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