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幼儿对动画片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幼儿对世界的理解与看法。在幼儿眼中,实际上有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存在(其实成人心中也有,只是隐藏得更深罢了)。在这个世界中,一切变化都是可能的,所有的夸张只是一种常态:汽车压过身体,身体应该会变成如一张纸那样薄的一片:人从方形的管子中钻出来,那头与身体一定会变成方形,这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世界。幼儿尚处在主、客体互渗期,所以对他们而言,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常常可以融为一体,他们可以和花草讲话,能感受到桌椅被损坏后的疼痛等。他们理解与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的世界。由于现实与幻想融合,使许多成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幼儿眼中成为可能,因此成人觉得这是想象奇特与丰富的表现。
一、看动画片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对幼儿而言,动画片并不是想象丰富与否的问题,而只是能否将这一世界全部表达出来的问题,认为动画片具有想象丰富、大胆、奇特等特点,只是成人的看法,对幼儿而言,这应该是世界的原貌。正因为幼儿理解与感受到世界是一个现实与幻想相融合的世界,所以将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进行表现的文学作品便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动画片由于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使得它能够充分展示幼儿所理解得世界,因此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
幼儿认知是以身体——动作为基础的,而动画片主要用动作来完成故事的讲述,再表现形式上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图画的直观性及影视的活动性,能将幼儿内心的第二世界形象、直观、动感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内心已有的第一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体验和复现。这样,幼儿喜爱动画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不必为孩子看动画片而烦恼
许多家长与教师常常为无法将幼儿从动画片中拉出来而苦恼。其实,家长和教师不必为此着急。因为每个人,尤其是充满好奇心的幼儿,他们都急于想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若幼儿过分沉迷于这一幻想世界,家长和教师可以用其他同样表现幻想世界的文学形式,如图画故事书、故事讲述等,适当地分散幼儿对动画片的注意,让幼儿从其他文学形式中去体会幻想世界,这样,便可以减少幼儿对动画的痴迷程度。在幼儿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更为客观时,他们自然会走出动画片所构造出来的幻想世界。
三、重点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许多家长与教师在幼儿看完动画片之后,急于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或复述故事,当幼儿讲不出来时,便十分着急。其实,这也大可不必。动画片有不同的类型,有些是直接表达幼儿在第二世界中的情感体验的,如迪斯尼的《猫和老鼠》等打打斗斗,热闹非凡,幼儿能得到情绪上的放松与愉悦:有些则用来表述第二世界中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我们不妨称前一类为抒情型,后一类为叙事型。对幼儿而言,这两类动画片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幼儿观看抒情型的动画片时,只要让幼儿得到某种情感体验便可,而无需要求幼儿从叙事等角度进一步发掘。如《猫和老鼠》,幼儿通过观看老鼠如何机智地猫的追打,在焦虑一一释放地接受模式中,快节奏地体验急速焦虑(老鼠被凶恶的猫追得无处可逃)与速度的焦虑释放(老鼠突然一拐弯,猫撞到墙上,成了薄片,而老鼠胜利逃跑)所带来得快感,从而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类动画片本身的重点也放在娱乐上,因此让幼儿去复述其中的情节变化过程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让幼儿带着兴奋、快乐的情绪,用肢体语言把动画片的某些细节表达出来,进一步强化这种快乐情绪,这样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对幼儿的情感发展也会有帮助。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幼儿观看叙事型的动画片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要求幼儿有序、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上,从而达到训练其思维的完整与严密性的目的。这类动画片有完整的叙事结构,故事性强,而且其中表现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极为接近。这类动画片以完整的形式将幼儿的第二世界表达出来,加上其中的情节发展往往曲折生动,情节结构又非常完整,幼儿在看完后,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愿望,以印证自己的感受,这时,成人如果顺势加以引导,幼儿会乐于接受。而幼儿要将情节变化讲述清楚,就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可以起到训练思维的完整性与严密性的作用了。
四、允许不同孩子有不同理解与表达
对同一动画片,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与表述也会有所不同。以《猫和老鼠》为例,小班幼儿欣赏后,只要他们体会到了热闹的气氛,能调动其情绪,感到愉快便可。而大班幼儿,因为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因此可让他们在观看后用言语与肢体语言想结合的方式,发挥想象,表述自己的感受或续编老鼠斗猫的各种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情绪上的愉快,也可适当地培养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动画片具有丰富奇特地想象、奇妙大胆的夸张及快节奏的动感等特点。许多孩子爱看动画片,作为家长或老师要正确理解幼儿喜欢动画片的原因,積极引导帮助发展。
幼儿对动画片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幼儿对世界的理解与看法。在幼儿眼中,实际上有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存在(其实成人心中也有,只是隐藏得更深罢了)。在这个世界中,一切变化都是可能的,所有的夸张只是一种常态:汽车压过身体,身体应该会变成如一张纸那样薄的一片:人从方形的管子中钻出来,那头与身体一定会变成方形,这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世界。幼儿尚处在主、客体互渗期,所以对他们而言,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常常可以融为一体,他们可以和花草讲话,能感受到桌椅被损坏后的疼痛等。他们理解与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的世界。由于现实与幻想融合,使许多成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幼儿眼中成为可能,因此成人觉得这是想象奇特与丰富的表现。
一、看动画片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对幼儿而言,动画片并不是想象丰富与否的问题,而只是能否将这一世界全部表达出来的问题,认为动画片具有想象丰富、大胆、奇特等特点,只是成人的看法,对幼儿而言,这应该是世界的原貌。正因为幼儿理解与感受到世界是一个现实与幻想相融合的世界,所以将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进行表现的文学作品便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动画片由于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使得它能够充分展示幼儿所理解得世界,因此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
幼儿认知是以身体——动作为基础的,而动画片主要用动作来完成故事的讲述,再表现形式上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图画的直观性及影视的活动性,能将幼儿内心的第二世界形象、直观、动感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内心已有的第一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体验和复现。这样,幼儿喜爱动画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不必为孩子看动画片而烦恼
许多家长与教师常常为无法将幼儿从动画片中拉出来而苦恼。其实,家长和教师不必为此着急。因为每个人,尤其是充满好奇心的幼儿,他们都急于想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若幼儿过分沉迷于这一幻想世界,家长和教师可以用其他同样表现幻想世界的文学形式,如图画故事书、故事讲述等,适当地分散幼儿对动画片的注意,让幼儿从其他文学形式中去体会幻想世界,这样,便可以减少幼儿对动画的痴迷程度。在幼儿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更为客观时,他们自然会走出动画片所构造出来的幻想世界。
三、重点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许多家长与教师在幼儿看完动画片之后,急于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或复述故事,当幼儿讲不出来时,便十分着急。其实,这也大可不必。动画片有不同的类型,有些是直接表达幼儿在第二世界中的情感体验的,如迪斯尼的《猫和老鼠》等打打斗斗,热闹非凡,幼儿能得到情绪上的放松与愉悦:有些则用来表述第二世界中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我们不妨称前一类为抒情型,后一类为叙事型。对幼儿而言,这两类动画片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幼儿观看抒情型的动画片时,只要让幼儿得到某种情感体验便可,而无需要求幼儿从叙事等角度进一步发掘。如《猫和老鼠》,幼儿通过观看老鼠如何机智地猫的追打,在焦虑一一释放地接受模式中,快节奏地体验急速焦虑(老鼠被凶恶的猫追得无处可逃)与速度的焦虑释放(老鼠突然一拐弯,猫撞到墙上,成了薄片,而老鼠胜利逃跑)所带来得快感,从而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类动画片本身的重点也放在娱乐上,因此让幼儿去复述其中的情节变化过程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让幼儿带着兴奋、快乐的情绪,用肢体语言把动画片的某些细节表达出来,进一步强化这种快乐情绪,这样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对幼儿的情感发展也会有帮助。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幼儿观看叙事型的动画片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要求幼儿有序、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上,从而达到训练其思维的完整与严密性的目的。这类动画片有完整的叙事结构,故事性强,而且其中表现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极为接近。这类动画片以完整的形式将幼儿的第二世界表达出来,加上其中的情节发展往往曲折生动,情节结构又非常完整,幼儿在看完后,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愿望,以印证自己的感受,这时,成人如果顺势加以引导,幼儿会乐于接受。而幼儿要将情节变化讲述清楚,就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可以起到训练思维的完整性与严密性的作用了。
四、允许不同孩子有不同理解与表达
对同一动画片,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与表述也会有所不同。以《猫和老鼠》为例,小班幼儿欣赏后,只要他们体会到了热闹的气氛,能调动其情绪,感到愉快便可。而大班幼儿,因为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因此可让他们在观看后用言语与肢体语言想结合的方式,发挥想象,表述自己的感受或续编老鼠斗猫的各种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情绪上的愉快,也可适当地培养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动画片具有丰富奇特地想象、奇妙大胆的夸张及快节奏的动感等特点。许多孩子爱看动画片,作为家长或老师要正确理解幼儿喜欢动画片的原因,積极引导帮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