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是中学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新媒体时代的出现,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出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班主任,如何应对中学德育之机遇与挑战,是我们必须要处理的重大课题。
關键词:新媒体;中学德育;挑战;应对
在互联网不断渗透的信息化浪潮下,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9岁以下网民约占全体网民的21.6%,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新媒体的出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学德育出现之问题,探索应对之策略,是我们中学班主任需要认真面对的新难题。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曾担任过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技术研究所所长的美国人彼得·卡尔·戈德马克(Peter Carl Goldmark)于1967年提出的。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当前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媒体。
二、新媒体时代中学德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对中学德育教学是一种机遇。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媒体的运用,能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能够打破德育的空间限制,使得德育的资源更加丰富,同时也能丰富德育的方法。班主任能够借助于新媒体进行德育,比如可以采用网络视频、微视频、微课等形式开展授课。这就使得德育的方法更加多元化,并增强了学生对品德教育学习的自主性,为中学提供及时的网络舆情预警。但不可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对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互动挑战了中学德育权威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上拥有道德话语“霸权”。新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班主任主体”地位受到了削弱。新媒体非线性交互传播的特点使得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制造者,促使知识传递由单一地师向生传递演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传递。德育教学过程中这种去中心化的互动,使得学校的德育权威性受到质疑。
(二)使得中学德育的环境更加复杂
班主任可以通过相关网站为学生搜索德育的内容,提升德育的有效性,然而学生也能够在该网站上搜索其他的内容、各个方面的视频等。这就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从而使其思想受到冲击,对于其更好地发展是不利的。同时,新媒体中的内容多种多样,蕴含着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
(三)提升了中学德育的管理难度
因信息的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扰乱了信息传播环境,造成的社会伦理问题、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问题、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在新媒体中能够搜寻来自各个方面的内容,有些内容会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也有很多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得学生的行为更加多样化,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会不断提升。
三、新媒体时代下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新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教育手段,为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就适得其反,可能影响教学和日常管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这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更新德育观念
班主任应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更新自己的德育教学观念,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班主任可以利用手机媒体创新中学德育的方法。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利用手机短信、教育App 与学生互动。也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如微信、QQ、云课堂等)与学生讨论、交流,进行主题宣传和教育,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强化文明用网意识
班主任应积极主动进行舆情研判,采取理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要向学生强调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第一道防线,文明上网,文明用网。
(三)推进德育平台的多样化、个体化
新媒体时代,班主任可以用微课、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微小”新生事物,实现传统的线上德育与新颖的线下实践的无缝对接。班主任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发言、QQ上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动态和价值选择的背后意图,可以通过及时互动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重塑其主观世界。
(四)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
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下,中学生很容易被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所吞噬和淹没,无法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学校应整合德育环境资源,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要注重加强网络知识教育,规范学生在新媒体空间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实现现实与虚拟的统一。
(五)加大沟通力度,有效构建和谐有序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构建和谐有序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应以沟通交流为基础。因此中学班主任在实际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大沟通交流力度。这就要求班主任同学校、家长和学生建立亲密的沟通联系,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结合德育工作水平,利用和谐有序网络信息传播环境,高效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消除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对于这种新事物,作为网络时代的班主任不应一概排斥,而应主动接纳,充分发挥其优势,减小其危害。我们应及时更新德育观念,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积极建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德育框架。
参考文献:
[1] 杜伟.:《互联网+ 时代中学德育境遇之反思》,载《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12期。
[2] 肖彩燕:《新媒体对中学德育的影响》,载《现代交际》2019年第12期。
[3] 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4] 李季、贾高见:《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關键词:新媒体;中学德育;挑战;应对
在互联网不断渗透的信息化浪潮下,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9岁以下网民约占全体网民的21.6%,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新媒体的出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学德育出现之问题,探索应对之策略,是我们中学班主任需要认真面对的新难题。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曾担任过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技术研究所所长的美国人彼得·卡尔·戈德马克(Peter Carl Goldmark)于1967年提出的。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当前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媒体。
二、新媒体时代中学德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对中学德育教学是一种机遇。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媒体的运用,能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能够打破德育的空间限制,使得德育的资源更加丰富,同时也能丰富德育的方法。班主任能够借助于新媒体进行德育,比如可以采用网络视频、微视频、微课等形式开展授课。这就使得德育的方法更加多元化,并增强了学生对品德教育学习的自主性,为中学提供及时的网络舆情预警。但不可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对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互动挑战了中学德育权威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上拥有道德话语“霸权”。新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班主任主体”地位受到了削弱。新媒体非线性交互传播的特点使得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制造者,促使知识传递由单一地师向生传递演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传递。德育教学过程中这种去中心化的互动,使得学校的德育权威性受到质疑。
(二)使得中学德育的环境更加复杂
班主任可以通过相关网站为学生搜索德育的内容,提升德育的有效性,然而学生也能够在该网站上搜索其他的内容、各个方面的视频等。这就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从而使其思想受到冲击,对于其更好地发展是不利的。同时,新媒体中的内容多种多样,蕴含着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
(三)提升了中学德育的管理难度
因信息的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扰乱了信息传播环境,造成的社会伦理问题、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问题、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在新媒体中能够搜寻来自各个方面的内容,有些内容会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也有很多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得学生的行为更加多样化,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会不断提升。
三、新媒体时代下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新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教育手段,为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就适得其反,可能影响教学和日常管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这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更新德育观念
班主任应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更新自己的德育教学观念,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班主任可以利用手机媒体创新中学德育的方法。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利用手机短信、教育App 与学生互动。也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如微信、QQ、云课堂等)与学生讨论、交流,进行主题宣传和教育,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强化文明用网意识
班主任应积极主动进行舆情研判,采取理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要向学生强调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第一道防线,文明上网,文明用网。
(三)推进德育平台的多样化、个体化
新媒体时代,班主任可以用微课、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微小”新生事物,实现传统的线上德育与新颖的线下实践的无缝对接。班主任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发言、QQ上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动态和价值选择的背后意图,可以通过及时互动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重塑其主观世界。
(四)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
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下,中学生很容易被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所吞噬和淹没,无法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学校应整合德育环境资源,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要注重加强网络知识教育,规范学生在新媒体空间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实现现实与虚拟的统一。
(五)加大沟通力度,有效构建和谐有序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构建和谐有序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应以沟通交流为基础。因此中学班主任在实际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大沟通交流力度。这就要求班主任同学校、家长和学生建立亲密的沟通联系,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结合德育工作水平,利用和谐有序网络信息传播环境,高效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消除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对于这种新事物,作为网络时代的班主任不应一概排斥,而应主动接纳,充分发挥其优势,减小其危害。我们应及时更新德育观念,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积极建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德育框架。
参考文献:
[1] 杜伟.:《互联网+ 时代中学德育境遇之反思》,载《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12期。
[2] 肖彩燕:《新媒体对中学德育的影响》,载《现代交际》2019年第12期。
[3] 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4] 李季、贾高见:《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