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基础教育学校如何发挥主动性和主体性,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是当前学校管理研究的热点。在此方面,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西大附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设依据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构,应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全面貫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西大附小以相关文件为指引,明确教师地位的超优先性,着眼于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学校系统分析了教师培养中的普遍问题和自身不足,充分意识到学校教师队伍具有年轻化、可塑性强、有激情、有活力、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同时,学校存在教师培养工作职责分散、教师资历划分不明、缺乏长期设计等问题。最后,借鉴“耗散结构”理论,明确了需以开放合作的形式,吸纳更多新鲜力量加入,为学校和个体发展带来外部动能,同时,应建立教师进步梯层结构,提升教师上升势能。
  基于上述三点,西大附小制定了ISPS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即一体化入职教育(Integration)、阶段化培养成长(Staging)、个性化定制发展(Personalization)、专业化深造支持(Specialization)“四位一体”的部署,以职前培养、教师发展三项工程、未来教育家培养为主要发展渠道,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实施路径
  设立机构,统筹规划运行。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责任分散、不易协作、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等问题,西大附小从校办和教务处抽调骨干力量,统整教师专业发展事务,同时将科研室并入其中,整合形成了由校长主持、副校长具体负责的教师发展中心,集中统筹研究教师发展的各项行政事务和业务培训工作。
  统整资源,拓展深度广度。教师发展中心从校内和校外两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拓展。在学校内部,将原有教师培养工作内容整理成政策制度,并发展学校学术性期刊,细化校、区、市各级课题的申报标准与要求,设立项目研究基金,孵化教学成果。在校外领域,与西南大学等教育单位签订教师培训、硕博培养、资源共享等协议,并与国外基础教育机构洽谈国际化办学项目,为拓展教师的国际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课程设计能力搭建平台。
  科学分层,建立资历架构。资历架构是一种跨越学术、实践和继续教育等界别的资历等级制度,用以标明不同资历等级的教师所应达到的不同标准。目前常见的资历体系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资历体系孤立化,没有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权利和义务建立联系,没有搭建帮助教师晋级、上升的通道;二是资历体系形式化,教师资历体系界限模糊,且标准过低或过高,难以衡量使用,缺乏实际的激励作用;三是资历体系边缘化,教师群体对于资历体系漠不关心,学校也常常淡化相关工作;四是资历体系非学历化,体系评定标准往往以教学成果、课题研究、班级管理为指标和内容,对于教师的学历教育部分甚少涉及。
  对此,西大附小在继承原有“入格、合格、风格”三格资历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每一级资历的评定标准和相应权益,在规范工作年限、教学实践、教育研究、进修培训等内容的前提下,以“立交桥”思想将与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职称评定、课题申报、骨干资格、学历提升、评奖资格、岗位应聘也纳入资历框架中,明确了每一级教师的具体评定标准,以及所匹配的权利和义务,将教师晋级标准显性化,激励教师成长进步。
  建设项目,落实外培内化。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三格资历架构的有效实施和教师队伍素质的切实提升,学校为教师的梯队晋级铺设了相关渠道,三项教师“培养工程”以及职前教师培养和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与三格培养资历架构相呼应,实现了各层次教师全覆盖。
  职前教师培养。职前教师培养以录用的高校毕业生为对象,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以内部跟岗学习为主要形式,包含听课观摩、教学设计、课堂展示、班级管理、教研学习、自主学习六项内容,从职业观和教学技能方面为教师正式入职打下基础。完成职前培养的教师将自动进入“培优工程”。
  培优工程。培优工程通过选拔校内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面向入职两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展开,围绕教学基本技能、学科专业技能、班级管理技能、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生活关怀五个方面,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师身份,提升教学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科学的教学观念,奠定实践科研基础。培优工程以两年为一个周期,两年后参培教师若顺利通过考察,即被认定为“入格”教师,可申报参与“青蓝工程”。
  青蓝工程。青蓝工程通过对学校内部优质师资力量的集结和分配,面向具备较为熟练的教学技能、掌握一定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个性化、细致化的培养。由学校审批认定各学科、各领域最为优秀的教师担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面向名师工作室设定了相应的业绩要求和奖惩制度。“入格”教师自己选择要加入的名师工作室。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促进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及科研能力提升,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由“入格”教师逐渐成长为满足“合格”要求的教师。其中的优秀学员,可参与“卓越工程”。
  卓越工程。卓越工程采取外培协作的形式,面向具备成熟学科教学能力和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开展,由西大附小与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培养,实施定制化培养策略。一方面,大力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发展学术思维,助推教师成为具备独特教学思想或教育理念的专家型人才;另一方面,丰富教师教学成果,提升教师个人在该学科领域的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由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安排导师,导师、高校、学校三方签署协议,通过集中培训、小组合作、导师面授等形式,打造符合“风格”标准的教师。
  未来教育家培养。在经历卓越工程的教师当中,选拔杰出教师,联络全国各学科领军人物担任其导师,将其培养成为在全国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师。在建设名师个人品牌的同时,回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领学校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基础教育集团。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反思总结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已经从系统的、建构的、合作的模式向多元形式的、研究取向的、配合工作情境的方向发展,接下来需要多边关系的有效联动,以及久久为功的恒心。总而言之,要打破过去闭门造车的做法,以整合的视野,大胆引入和输出资源,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学校内部,在为教师量身设计资历晋级架构的同时,要注重梳理资源,打造教师梯队进阶提升的渠道和项目;在学校外部,要重视社会各项资源,特别是高校资源与力量的引入,系统推进教师培养,科学构建新时代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刘洁
  在学校内部,在为教师量身设计资历晋级架构的同时,要注重梳理资源,打造教师梯队进阶提升的渠道和项目;在学校外部,要重视社会各项资源,特别是高校资源与力量的引入,系统推进教师培养,科学构建新时代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高频词,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那么,就基础教育而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创新发展。《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
期刊
回望这些年来中国教育的进步,着墨最多的当是“均衡”二字。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中国的义务教育正从“基本均衡”大步走向“优质均衡”。  笔者在乡村走访中,见识了另一种更为迅疾也更为恢弘的“均衡化”景观:“农村教育城镇化”——  小学从村庄向乡镇集中。远近不同,都是早出晚归,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最难熬的是隆冬时节,顶着清晨刺骨的寒风,家长们纷纷骑上自行车、摩托车
期刊
当前,中职招生比较困难,竞争激烈,面对复杂的形势,企业对生产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中职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满意?这就需要一种崭新的教育质量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进步,现在质量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以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和满意度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即:教育必须“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
期刊
某地一学校营建书香校园,校长在教学楼的楼道、大厅置了一些开放式书架,把长期锁在图书室里的书搬了出来,让学生们有时间就翻翻、读读。结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对此大加指责,认为不应该把书搬出来,并质问校长:这些书弄烂了怎么办?搞丢了谁负责?  这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常务学术委员汤勇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分享的一个故事。笔者读到时,既觉讽刺,又感悲愤。不由想起一校长对当下教育的评价——“套路多于思路”。仔细一
期刊
最近几年“饭圈”成了热点话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中小学校园,然而非理性的“饭圈”文化一时间成了“怪圈”,对正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在班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清“饭圈”,走出“怪圈”。  开展学科活动,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班主任在取得各科教师支持的前提下,成立以课代表为主要成员的“寻找学科魅力”活动小组,配合各学科教师开展好課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地球”等宣传口号。从本质上讲,这是环境意识的体现,提醒我们要做出对生存环境无害的经济选择。当人们选择“绿色”的时候,就是在实践环境意识。  从人类诞生开始,人与环境就存在着对立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后果。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的、小范围的问题发展成地区性的、全球性的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广泛
期刊
因追星而衍生出的青少年行为和思想问题屡见不鲜,群体的盲从与撕裂、言语和行为攻击、超出能力的非理性应援和消费……不良“饭圈”文化误导和腐蚀着青少年的“三观”,也给班主任管理出了一道难题。面对班级里狂热的“追星族”,班主任该如何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呢?  去年我带的班里,有一个“不讨喜”的男生,总是蜷缩在角落,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表现都不算好。有一天上课时,我走到他的座位前,发现他的文
期刊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兴国”和“强师”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推进。其中专门提到: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是新时代党
期刊
生涯规划,指个人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审慎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趋势,根据自己的职业向往,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早期的职业指导是为应对经济危机下青年失业问题而产生的,后来在美国衍生出生涯教育构想,被设想成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我国,生涯规划更多是在大学阶段开展,用以帮助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好地选择职业。随着新课程、新教
期刊
“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刷题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不知从何时起,学习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开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滋生并蔓延,类似“读高中是为了考好大学,考好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的“教育价值说”已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困扰下,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家》杂志邀请相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