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学经典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学经典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正在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每个人,复兴国学无疑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就中小学及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来看现状并不乐观,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是当下教育机构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国学经典教育 基础教育 国学教育制度化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考验而屹立不倒,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人的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国学要义。在一百多年前,国学经典还是整个中华民族争相诵读钻研的典籍,短短的一百年后,人们已经放弃了对它的“忠诚”,而这源于中国近代数次思想上的大变革。变革的领袖想要唤醒愚昧保守的民众,极力破除传统落后文化,却有些矫枉过正,几乎将立身之本连根拔起,那段时期里国人谈“经典”色变,国学经典的辉煌不复往日。
  当21世纪翻开新的历史篇章时,国际上掀起了“软实力”的竞争,各国文化争奇斗艳。各种“申遗”运动使我们看到占领文化的高地是现代国际竞争的一种新的气象,人们更关注一国的民族魅力、文化气息、历史积淀,而不仅仅是GDP。如何使中华民族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自我和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盲目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只有重拾中华之魂——国学经典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少年是一国崛起的力量。作为民族的希望,少年一般被认为是可塑造的未来之才,而塑造的方式既取决于一国的发展理念,又决定了一国的发展前景。因此,国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国学经典教育观念。一般认为,通过基础教育,即中小学的语文教育课程来实现,是长远而有效果的传统文化教育。①其次要在大学开展国学经典的通识课程,但是经典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学教育中的“经典”含量更是不足。
  一、经典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逐渐蔓延开来。继《百家讲坛》推出“于丹《论语》心得”、“解读弟子规”等节目后,国学经典读物更是受到社会的热捧。各地中小学开始着重推出国学经典诵读课。清晨走进校园,朗朗书声不绝于耳,但却给人一种形式化的感觉,学生会不会背诵经典成了当下最为广泛的评价标准,而背诵之余对于经典的解读却远远不够。至于翻译作业,学生买一本翻译词典就可以应付,但是翻译书籍的准确性却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如果没有对语境的再现体验和深入把握是无法真正领会国学的内涵的。除了形式化的背诵以外,还有一种暗藏于学校和社会的功利心态。部分学校的应试教育指标、家长的攀比风气都在驱使或者说强迫学生追求背诵的数量与准确性,而各种竞赛手段更为国学经典抹上了一层功利性的色彩。这些流于表面的形式不仅没有抓住经典的本质,而且使经典成为一种商业化产品,使经典教育变成经典背诵、经典比赛。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使经典内涵严重流失,而且使学生产生了厌恶、漠视经典的情绪。
  在大学高度专门化的教学中,更难见到经典教育的一席之地。除去那些与国学经典有关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几乎没有涉及任何国学经典的再熏陶。大学生脑海里残留的还是初高中时期那些背过但还没能完全理解的经典。对经典的理解不是一时一刻,而应该是一生一世。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才能加深,受益才能匪浅。大学里既无经典课程的要求,又无兴趣的驱使,学生多半是精于科学,而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而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而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而荒于人品;精于权理,而荒于道理。②继而才有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犀利的疑问:“大学何为:生产有用的机器?锻造和谐的人?”不得不承认一些大学在忽略人文教育的实践中造成了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
  二、如何使经典走进课堂
  1.中小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1)确定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进入课堂。上个世纪对于经典的批判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古代经典中必定有落后的、不符合现实发展的内容。任何经典的传承都包含了对其不断选择、不断修正的过程,关键是要站在更加客观、科学、以人为本的角度去修正,保证选择的内容符合中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由于年代久远,国学经典中的精义已经不能体悟,因此我们引入课堂的内容不能太脱离现实。同时,国学经典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各学科的教授过程中会穿插一些国学知识,但却是只语片言、支离破碎的。因此,国学的学习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体系,让学生真正了解国学的框架内涵。背诵依然是国学经典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无论课堂形式变得多么时尚,基本功必须打好。当然背诵必须有层次划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经典段落;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加大难度,而那些本身拗口晦涩的段落则不宜背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礼仪、感恩、励志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使背诵活动更丰富,更系统。
  (2)国学的学习需要足够大的自我思考和表达空间。经典是整个民族和个人生命的源头活水,人人皆可从中取得有益成分。在理解上,必然是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③“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当摒弃,老师更多的应该是扮演互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持有不同见解,从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兴趣。与古人对照,于身心证解。④另外课堂教学中应当用一种现代视角来阐释经典文本。经典存留久远,其内在精义已经被不可避免地固定化,多元化审美视角无法突破这个壁垒。学生觉得经典都是些“老生常谈”、“老黄历”,毫无功用。囿于固有的价值体系而不去关注现实的社会变化同样会导致经典文化的流失。因此,经典的重新“构建”尤其重要,新的话语符号应当用来诠释经典文字,一些电视学术类节目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但是最有效的传播渠道仍是在学校学习中,因为学校教育在赋予经典现代意义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这是经典文化不断延续的一股力量。   国学教育中老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言传身教”的主要实践者,可以说老师的作用甚于课本,他们的国学素养直接影响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而现在的老师大多是在批判传统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理解与讲解过程中倾向于使学生以同样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因此,为国学“正名”,重新客观地评价国学的历史文化地位尤为重要。另外,国学内容博大精深,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应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学过程应当富有创造性,不要老调重弹,教师最好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独抒新见,进而赋予国学以生命力,赋予学生创新力。
  (3)“知行合一”的理念必须贯穿于课堂与生活。国学教育的重点并不是教人会背会写,而是会行会做。只知不行,纸上谈兵,最终将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为人处世上却总是表现不佳。而只行不知则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一是学生自身发展受到阻碍,因为缺乏知识的积淀,不可能创造出更高的人生价值,只能满足基本生活;二是对社会发展不利,一个没有人文教化的人由于自身的狭隘,更倾向于为害社会。因此,国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应当更多地考虑学生践行国学精神的状况,学校可以为学生创设充分发挥其主动自觉性的活动,例如社区义务服务、环保活动、虚拟课堂等,既可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又可以教会学生思考和处理问题。
  2.对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建议
  提高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将国学教育制度化只是一个起点,然而这个起点在目前看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高校通过开设国学选修课逐渐扩大国学的影响。这不失为一个稳健的办法,但是硬性的评价方式也要继续完善,力求形成一个“教—学—评”的完整过程。在这种体系中,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分制的灵活性,实行跨学科选课,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自由发展,在交叉学习中拓宽知识面以提高综合文化素质。⑤同时,大学课堂更注重思辨与论证,老师通过构建自己参与者的角色,在引导中尊重学生的智慧成果。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汇报等形式,使枯燥的课堂变成知识交流的论坛。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学术活动、文化节等形式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好感。
  注释:
  ①王丽娜.民国时期国学经典的教育观念变迁研究——兼沦当下中小学之国学教育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12.
  ②程林.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8(24)79.
  ③许家星.经典教育性质分析、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J].广东教育,2010(2)22.
  ④同上
  ⑤程林.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8(24)79.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民国时期国学经典的教育观念变迁研究——兼沦当下中小学之国学教育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程林.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8,(24)79.
  [3]许家星.经典教育性质分析、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J].广东教育,2010(2)22.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升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对考生答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形式之灵活、构思之巧妙总让那些平时死记硬背考点的考生感到束手无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即要重视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那么从哪些方面加强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在讲授新课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过去我们认为,讲授新课的任务只不过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让学生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分为三个层次: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整合、以学习资源为中心的整合和以课程为中心的整合。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的层次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失衡现象,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重构和谐、动态、兼容的外语教学生态环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外语教学 生态学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要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找准“教”与“学”的切合点,才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对现阶段的教师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定位,以期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实践提供可供检验的依据,并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农村英语教学 积极情感
摘 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语句优美,深受人们喜爱。对初中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须培养兴趣,在理解诗词的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积累,从而了解诗词常识性的知识,把握诗词中优美的意境、独特的神韵和深邃的思想。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培养兴趣 审美教学 注重积累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瑰宝,是浩瀚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在吟诵、涵泳
听魏书生老师讲学,看魏书生老师作课,我脑海中浮现出两句话:“生子欲如孙仲谋,其师当如魏书生。”因此,我说:“为师当效魏书生。”作为教师,魏书生表率性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高尚的品行,良好的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教育和影响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堪称师之楷模,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学习。  小处入手、放眼未来、育人为本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向盘锦市全体中小学生提出的课
摘 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今天,良好的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和谐幸福之本,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的日常生活中不过多地思考怎样适应生活,而使身体在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开展各种活动,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 Multisim仿真软件是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的EDA工具软件。本文就是针对《OTL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测量》,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该实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地表现出来,同时结合具体电路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OTL功率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电路设计可以通过计
娜是我的学生,当我三年前接手四年级(2)班时,她进入了我的眼帘。她长得很漂亮,清澈的双眸灵动,黝黑的肌肤处处透出健康,她很喜欢笑。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总会有几次无故的旷课,再上学时,脸上总能发现几处淤青,重返学校的那几日总会上课犯困,学习成绩的起伏也非常大。作为班主任,我只要一询问她原因,只要稍微提起她的家庭,她的笑容就马上凝结在了脸上,善良的眸子也氤出丝丝水氲。  在近三年的师生相处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五种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即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真实地写,未必就一定非得写实;从课文内容中挖掘写作资源;尽量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发现的眼光,抓住景物或人物的闪光点,用生动的、优美的词汇描绘出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资源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说到作文教学许多同行都叫苦连天,因为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摘 要: 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建设和发展,作者在省示范高中蚌埠二中针对未参加社团学生和已参加社团学生分别进行心理调查,并对两类班级同学进行比较,发现平行班的同学因为不了解社团而不愿加入社团的同学比重点班的同学多;因为自身性格原因和父母不允许等其他原因而不愿加入社团的也比重点班多;而因为学业负担重等原因不愿加入社团的两类班级同学无差异。在对于已加入社团的同学来说,两类班级同学加入社团后感到得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