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品德课中问题的设计对对话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问题设计要抓住以下要领:设问铺路,引入对话;连续追问,展开对话;两难问题,深入对话;互问互答,提升对话。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对话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 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46-02
问题对话教学就是主体间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进行平等的、饱含感情的沟通。由于思想品德课本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它的学习主要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思想和情感交流为主,因而问题对话教学十分适宜于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对话教学实质是以问题驱动对话,所以问题设计是关键,一个平庸的问题只能引导对话走向庸俗和无聊,一个精致的问题就有可能把对话引向深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问题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狠下一番功夫。
一、设问铺路,引入对话
问题对话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话题,而高质量的话题首先要给学生起着一个提示,引领作用。不仅要引起话题,而且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不仅要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有一定的思想,有实质性的价值,不仅要引起学生对话的兴趣,而且要使对话在开放的基础上纳入教学目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成为沟通学生生活世界与课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生的探究铺路。因此,问题要有明确的在指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逆反心理有危害”,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爱的冲突”后,如果简单地布置任务:谈谈阅读这一材料后有何感想。这一问题太笼统,很难激发学生谈话的热情,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课堂出现冷场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一些引领性的问题,提示学生问题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提供对话的具体思路,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阅读上述材料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仔细阅读材料,体会一下,会不会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了?还是爸爸妈妈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不对?会不会爸爸妈妈表达爱的方式比较含蓄,而我们又太粗心了,所以未能及时察觉?在两代人的“代沟”中,究竟是谁不理解谁?是爸爸妈妈缺乏对我们的理解?还是我们缺乏对爸爸妈妈的理解,抑或是双方都缺乏对对方的理解?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给学生指明了对话的思路,而且实际上是以提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谈话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不至于使对话偏离中心话题。
二、连续追问,展开对话
连续追问是一联串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先后相继关系或逻辑递进关系。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使对话随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横向拓展、纵向深入,从而使对话的话题能够得以顺利地展开。连续追问,往往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特别适合学生谈感受、体验或心路历程。如教学“爱的冲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在爱的冲突中的感受和体验。如,你有没有经历过爱的冲突?如果有请谈谈你的感受。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出于省事的心态,会简单地说“没有”完事,即使谈了也不会深刻,谈不到点子上,话题就很难展开。这时,教师如果能够设计一些连续追问性的问题,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话题,使得对话深入展开。如,你当时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行为方式?为什么会采取这一行为方式,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的行为导致了什么结果?你当时对这一结果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结果对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就能按照现在的想法去做,那么将会出现怎么的结果?
连续追问也可以在一个具体情境中,随着情境的展开,不断生成新问题,形成一联串的追问,使对话层层展开。如在教学《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时,我设计了话题“我眼中的‘早恋’现象”。在出示了一个男生暗恋女生的情境材料后设置问题一:男生的暗恋女生是否正常?大家讨论认为这是属于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现象后。教师追问二:这位男生可不可以把心里话告诉女生?我们假定这位男生用偷偷递纸条的方式向女生发出了约会,你认为,这位女生该不该赴约?当学生围绕去与不去进行一翻辩论后,教师追问三:你能否帮助这位女生出个更好的处理这件事的主意?再假设情境,这位男生求爱不成,由爱变恨,扬言要给这位女生点颜色看看。追问四:你能为这位女生想想办法,找到一条自我保护的好办法吗?
三、两难问题,深入对话
道德两难问题是经常令我们困惑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需要我们作出选择,又令我们左右为难,一时难以决断的问题。利用道德两难问题,深入对话,其关键在于要以两难问题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两难取舍之间,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道德两难问题的设置其实质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展讨论式和辩论式对话,以刺激学生道德认识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水平,以增进学生解决道德问题的实际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面对人生的选择,常常会碰到一些两难问题,教师要善于深入学生生活,把准学生思想脉搏,设置一些青少年学生所关心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两难问题,让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合作与对话中相互碰撞,激起个体的内心价值冲突,使对话不断深入。如,学习《成长不烦恼》一节,我们设置了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烦恼?”这一话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与对话。设置了以下讨论题:①当自己的理想与父母的愿望相矛盾时,你是放弃自己的理想,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如果不服从父母的意志你将怎样去说服父母以求得谅解和支持?②父母唠叨时,我不想与父母发生冲突,又不想让自己心烦,你该怎么做?③父母经常偷看我的日记,我不想自己的心中秘密让父母知道,但又不想让父母伤
心,我该怎么办?
四、互问互答,提升对话
对话强调理解互动,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出学生更多的问题。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它强调的是平等交流,互利互惠,达到双赢。因此,提问与应答要不断转换,对话的任何一方都无权主宰和控制另一方。对话不是形式上的一问一答,那些没有思维含量的教师问学生问答的对话,实质上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那样双边活动就成了单边活动,这与传统的灌输法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必须是互问互答,并伴有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传递,心灵的感应。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浆》时,围绕“男女同学应该怎样友好相处”的话题,教师以校园中的男女生交往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引出了师生的互问互答:教师提问,一男一女两个同学经常一起活动,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提问:①班里男女同学讨论学习问题,被同学说成是一对儿,该怎么办?②班里有位女生从不与男生交往,这样对她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吗?
这样教师不仅是主动提问者和倾听者,也是被学生问的应答者,学生主动提问,表明了课堂参与的一种积极状态。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见解和智慧,交流彼此的情感,思想和理念,使对话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对话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 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46-02
问题对话教学就是主体间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进行平等的、饱含感情的沟通。由于思想品德课本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它的学习主要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思想和情感交流为主,因而问题对话教学十分适宜于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对话教学实质是以问题驱动对话,所以问题设计是关键,一个平庸的问题只能引导对话走向庸俗和无聊,一个精致的问题就有可能把对话引向深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问题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狠下一番功夫。
一、设问铺路,引入对话
问题对话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话题,而高质量的话题首先要给学生起着一个提示,引领作用。不仅要引起话题,而且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不仅要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有一定的思想,有实质性的价值,不仅要引起学生对话的兴趣,而且要使对话在开放的基础上纳入教学目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成为沟通学生生活世界与课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生的探究铺路。因此,问题要有明确的在指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逆反心理有危害”,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爱的冲突”后,如果简单地布置任务:谈谈阅读这一材料后有何感想。这一问题太笼统,很难激发学生谈话的热情,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课堂出现冷场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一些引领性的问题,提示学生问题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提供对话的具体思路,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阅读上述材料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仔细阅读材料,体会一下,会不会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了?还是爸爸妈妈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不对?会不会爸爸妈妈表达爱的方式比较含蓄,而我们又太粗心了,所以未能及时察觉?在两代人的“代沟”中,究竟是谁不理解谁?是爸爸妈妈缺乏对我们的理解?还是我们缺乏对爸爸妈妈的理解,抑或是双方都缺乏对对方的理解?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给学生指明了对话的思路,而且实际上是以提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谈话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不至于使对话偏离中心话题。
二、连续追问,展开对话
连续追问是一联串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先后相继关系或逻辑递进关系。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使对话随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横向拓展、纵向深入,从而使对话的话题能够得以顺利地展开。连续追问,往往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特别适合学生谈感受、体验或心路历程。如教学“爱的冲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在爱的冲突中的感受和体验。如,你有没有经历过爱的冲突?如果有请谈谈你的感受。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出于省事的心态,会简单地说“没有”完事,即使谈了也不会深刻,谈不到点子上,话题就很难展开。这时,教师如果能够设计一些连续追问性的问题,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话题,使得对话深入展开。如,你当时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行为方式?为什么会采取这一行为方式,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的行为导致了什么结果?你当时对这一结果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结果对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就能按照现在的想法去做,那么将会出现怎么的结果?
连续追问也可以在一个具体情境中,随着情境的展开,不断生成新问题,形成一联串的追问,使对话层层展开。如在教学《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时,我设计了话题“我眼中的‘早恋’现象”。在出示了一个男生暗恋女生的情境材料后设置问题一:男生的暗恋女生是否正常?大家讨论认为这是属于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现象后。教师追问二:这位男生可不可以把心里话告诉女生?我们假定这位男生用偷偷递纸条的方式向女生发出了约会,你认为,这位女生该不该赴约?当学生围绕去与不去进行一翻辩论后,教师追问三:你能否帮助这位女生出个更好的处理这件事的主意?再假设情境,这位男生求爱不成,由爱变恨,扬言要给这位女生点颜色看看。追问四:你能为这位女生想想办法,找到一条自我保护的好办法吗?
三、两难问题,深入对话
道德两难问题是经常令我们困惑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需要我们作出选择,又令我们左右为难,一时难以决断的问题。利用道德两难问题,深入对话,其关键在于要以两难问题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两难取舍之间,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道德两难问题的设置其实质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展讨论式和辩论式对话,以刺激学生道德认识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水平,以增进学生解决道德问题的实际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面对人生的选择,常常会碰到一些两难问题,教师要善于深入学生生活,把准学生思想脉搏,设置一些青少年学生所关心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两难问题,让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合作与对话中相互碰撞,激起个体的内心价值冲突,使对话不断深入。如,学习《成长不烦恼》一节,我们设置了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烦恼?”这一话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与对话。设置了以下讨论题:①当自己的理想与父母的愿望相矛盾时,你是放弃自己的理想,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如果不服从父母的意志你将怎样去说服父母以求得谅解和支持?②父母唠叨时,我不想与父母发生冲突,又不想让自己心烦,你该怎么做?③父母经常偷看我的日记,我不想自己的心中秘密让父母知道,但又不想让父母伤
心,我该怎么办?
四、互问互答,提升对话
对话强调理解互动,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出学生更多的问题。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它强调的是平等交流,互利互惠,达到双赢。因此,提问与应答要不断转换,对话的任何一方都无权主宰和控制另一方。对话不是形式上的一问一答,那些没有思维含量的教师问学生问答的对话,实质上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那样双边活动就成了单边活动,这与传统的灌输法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必须是互问互答,并伴有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传递,心灵的感应。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浆》时,围绕“男女同学应该怎样友好相处”的话题,教师以校园中的男女生交往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引出了师生的互问互答:教师提问,一男一女两个同学经常一起活动,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提问:①班里男女同学讨论学习问题,被同学说成是一对儿,该怎么办?②班里有位女生从不与男生交往,这样对她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吗?
这样教师不仅是主动提问者和倾听者,也是被学生问的应答者,学生主动提问,表明了课堂参与的一种积极状态。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见解和智慧,交流彼此的情感,思想和理念,使对话的品质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