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习作发展最重要的能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6期的“百家讲坛”栏目发表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的文章《“发现”与“观察”:孰轻孰重?》。管老师从儿童作家蒋方舟的写作经验上得出“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继而提出“发现题材”靠的是“发现”,而不是“观察”。最后提出作文教学要取得真正的突破,就必须从“外在的观察”走向“内在的发现”;作文教学只有大力着眼于“发现”,而不是“观察”,才有大的转变。管老师认为习作教学中,“发现”重于“观察”。
  我们都知道,管建刚老师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践,形成了自己对习作教学的一些想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他的有些观点是对过去习作教学经验的颠覆,比如轻指导重修改,等等。但是,说在习作教学中“发现”比“观察”重要,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在此,关于“观察”的重要性,笔者想说说自己的见解,期待和各位老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弄清习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观察——获得素材的重要途径
  
  观察是什么?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感受生活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像一幅幅图画,会久远地保留在儿童的记忆里。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习作教学,观察同样非常重要。作文首先需要内容。从根本上说,它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而观察是通向生活之门的一条路。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指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动用自己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去看、听、尝、触摸,体验事物的形、色、声、味及触感。是的,我们应该带孩子们去观察自然,那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观察生活是正确认识生活的前提。观察得越多越仔细,对生活的认识越全越深,可写的内容越多,言语就越丰富。作文要写得好,必须在头脑里积累客观事物大量的表象,表象直接参与作文心理过程,而没有观察,就没有表象,没有表象的“库存”,作文必然是空话套话,言之无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积累丰富的、鲜明的表象,为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就不会苦于“没东西可写”。
  
  第二、观察——准确表达的重要前提
  
  “随便看看”或“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地听,是说不出所以然、写不出好文章的。只有主动地、有意识地、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完整的、具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和抽象,才能综合、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做出准确、生动的描述。这说明观察除了感知因素外,还含有思维因素。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形成的概念就越准确,也就越容易由某个观察到的事物联想到其他有关事物。这些体验和想法,会为作文带来生命的活力。善于观察不仅是小学生学好语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他们今后工作、继续学习和人格完善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充分领略生活的美好,才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不足与弊端。
  管建刚老师特别强调“发现”在学生习作中的重要性。“发现”是什么呢?著名特级教师潘文彬说:“作文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作文的眼睛’,让他们用自己的这双眼睛去观察纷繁的世界,体验多彩的生活。学生一旦拥有了这双‘作文的眼睛’,他们就会发现路边的一株柔嫩的小草,东方的一缕晨曦,雨后荷叶上的一滴晶莹的水珠……”你看!“发现”离不开观察,它是观察的延伸,也可以这么说,“发现”的实质就是一种细心的观察。生活是具体的、灵动的,需要仔细观察,用心去体验,这样,才会有真切的感受,才会有准确的表达。
  
  第三、观察——习作训练的重要能力
  
  观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作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教学评价”部分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在第三学段习作阶段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茅盾先生说:“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特级教师潘文彬说:“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然而不少学生却熟视无睹,鲜有发现。在他们的眼里,平日的生活就是上学、回家、写作业,如此简单的循环而已。”由此可见,善于观察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感受生活的情趣,对于写好习作是何等的重要呀!因此,可以这么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古人说得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了很多见闻,就能够自然地“薄发”,就不愁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很多值得写的人和事了。“发现”与“观察”究竟孰轻孰重,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其他文献
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构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在总课题《基于目标的小学习作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的引领下,我们三年级子课题组开展了“构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立足并列、总分、承接、因果四种基本段式,设计了16次段式专项训练,并积极开展了相应的课例研究。《有趣的课间活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并列段式”的专项训练课。为了凸显主题,我把“能运用连接词句写出两个以上活动场面”定为本课的教学目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八册第五组课中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最后被花的勇气所震撼,从而明白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这篇课文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词语充满了感情色彩。教师若能牢牢地抓住这一特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位教师上《花的勇气》这一课时,紧紧地抓
摘要:美国《健康与幸福》教材设计特点有:注重整体化设计,教材愿景、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实践活动一脉相承;注重知行合一,用实践活动塑造健康行为;注重程序体验,将学习策略恰当地融合在学习内容之中。这些为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实践活动;健康行为;《健康与幸福》教材;体育与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
叶圣陶先生曾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语感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感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需要经过长期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才能形成。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潜入文本,涵咏词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语感由最初的低层次感性直觉向着全面、深刻、丰富而又灵敏的深层次理性直觉迈进,应从反复诵读、潜心会文、比较品味、追索拓展、揣摩想象等五个方面进行培养。 
【教材分析】  《乞巧》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能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四篇课文以“人与动物”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笔者在这组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学习时机,巧妙借助不同形式的学习单,努力使学生对教材文本及语言经历从学习感知、迁移深化到尝试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前“单元预习单”,为整组阅读做好铺垫  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
一、“多读多写多背”的解构  在语文教学中,类似“多读多写多背”的提法不少,对于这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常识性说法,如不加思考就盲目搬用,只能降低语文教学的效能,销蚀语文教学的科学理性。  面对语文教学之难,大伙儿都说,小学语文其实没什么难的,就是要“多读多写多背”,以至于有人无端地把“多读多写多背”奉为圭臬。此一“多”字无异于用“暗胡同”绑架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什么时候才有望摆脱暗中摸索、误打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整体把握脉络    师出示一组表现西部地区缺水状况的图片和反映缺水之苦的当地民谣,让学生说说感受。  师:图片中那一块块干裂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实验版相比,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加入了“教科书编者”这一维度,就是确立和凸显“教科书编者”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编者”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个先导的作用。教科书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精心加工而成的,是师生教
所谓“读本秘妙”,即王国维先生所指出的“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语文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创意。读本秘妙具体表现为某种精妙、流畅的语言形式,有趣、动人的故事情节,独特、深刻的思想情感,丰满、感人的人物形象,或者是一波三折的结构脉络……简而言之,读本秘妙就是这一读本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是读本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这个秘妙是这个读本独有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