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很多生活场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直播成了最亮眼的风口,尤其是直播带货,薇娅、李佳琦成为人间顶流,4月1日“淘宝直播一姐”薇娅在直播间甚至卖出了一台火箭,原价4500万元,直播间售4000万元。巨大的流量、人气以及市场价值,吸引主流媒体也纷纷入局。直播带货,是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拥抱新技术,走向新受众,积极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不仅可以构建优质丰富的多样化内容,还能激发受众参与传播的积极性,以更新鲜的方式传递主流价值观,从而实现传播价值、用户价值、社会价值的多赢。但在直播的大浪潮里,大型平台竞争激烈,县市长、总裁、明星纷纷走进直播间,主流媒体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避免风口变成一阵风?直播带货又对媒体融合带来哪些启示?
1.主流媒体涌入直播带货
从3月底开始,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在内的主流媒体纷纷为荆楚味道带货。一时间,湖北带货、拼单、助农成为全国媒体的公益关键词。3月3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推出文章——《“鄂”醒了,买它!这些湖北农产品等你下单》,文章中推荐了香菇、小龙虾、茶叶等湖北知名农产品,并附上待销数量和联系人电话。
除了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向全国网友推荐湖北农产品,不少媒体联合拼多多、京东、家乐福、淘宝等电商平台推广湖北农产品,这也是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央媒首次密集地为电商平台导流。比如,人民日报化身“带货KOL”,上线 “买光湖北货-湖北产品爱心网购平台”,在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等渠道重点推荐。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联合京东发起“买光湖北货”行动。4月1日起,在京东App搜索“春雨行动”、打开京喜App,一起来买湖北货。
“小朱配琦”直播组合备受瞩目。4月6日央视新闻与淘宝、微博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直播上,朱广权和李佳琦搭档为湖北直播带货,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1.22亿,直播间点赞数1.6亿,累计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在业界看来,这代表着传统媒体与新兴行业的碰撞与相融。
4月12日,央视与快手联合举办的公益直播活动上,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化身“带货官”与演员王祖蓝在快手上演了带货首秀,卖货6100万元,这是《新闻联播》主持人第一次直播带货。
一贯严肃脸的主流媒体主持人,跨界直播带货,展现出主流媒体风趣、活泼的一面,这种新奇感让人们涌入直播间,主流媒体的信用背书也让观看量和交易额不断上涨,将主流媒体直播带货这一阵风推向了高潮。
“国家队”入局之后,省市主流媒体也纷纷加入,联手抖音、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浙江,“FM93浙江交通之声”的两位电台主持人分别打扮成了许仙和白娘子,在抖音直播间中推销起了周黑鸭与手工藕粉;在湖北,“武汉广电”的主持人在直播间边吃边唱起了一首武汉风味十足的《嘬鸭脖》歌,节目效果拉满;在贵州,贵州都市报在抖音直播间开启整整三小时的湖北特产好物直播推荐,拉起助力湖北的满格能量条……
2.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形式大于内容?
对于主流媒体联手社交媒体平台做直播带货,业内大多数人认为优势颇多:可以优势互补、协同作战。首先,主流媒体长期以来树立了公信力,在直播带货中,主流媒体以其品牌为带货信任背书,很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因此很有号召力。其次,主流媒体的直播更能获得电商平台和流量平台的流量扶持,因为媒体有良好的品牌认知,以及其直播大多属公益直播。此外,主流媒体,尤其是广电媒体,旗下的主持人有的本身就极具关注度、影响力,转为主播后,能迅速成为“网红主播”。
而对于主流媒体本身来说,大爆发的直播带货带来的流量与创收机会也是非常诱人的。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直播带货是媒体电商的一种形式。早在之前,媒體电商之路探索就已开始。2010年南方报业集团推出“天天红酒网”“鞋包世界网”,网上卖货;2014年《中国新闻周刊》在微博卖茶叶、纸质版杂志、Pad版杂志等各类文化产品;浙江《都市快报》推出过健康产品购物平台“大家健康商城”;云南《春城晚报》也推出了“慧生活”商城……当年120余家市级党报、都市报成立的“中国报商联盟”,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出一条纸媒转型发展、跨界经营的新路子。如今,借着短视频、直播的风口,媒体电商走向与社交媒体平台联姻,试水直播带货之路,也意味着传统媒体电商化的进一步探索。除了对经营方式的改变,直播带货还对媒体的整体运转模式、资源配置和各种配套机制带来了改变,如何盘活内外资源,努力实现经营模式的突破,是不少主流媒体思考的问题。
但由于直播效果、带货能力、创收能力偏弱,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形式大于内容的声音一直存在。质疑背后主要是困扰主流媒体带货直播的三个问题。
(1)流量能否变现?综观目前主流媒体的直播带货,主要以“公益”、“扶贫”为主,公益带货流量能否转为商业带货流量?这种公益带货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虽然容易吸引流量,但并不是可持续,日常带货还是以商业带货为主。
(2)媒体是否有电商团队和渠道?要做好直播带货,需要抓好选品、品控、售后、物流等逐个环节。这需要专门团队的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媒体目前的直播带货大多公益属性,变现能力弱,要扶持专门的电商渠道很成问题。此外,有的媒体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和团队,直播与购买的融合度较好,可以在看直播中直达购买链接。但更多的是媒体直播与购买并不在一起,用户需要看完直播之后再找到购买链接。
(3)如何保持“直播带货”长效性?“直播带货”非常依靠魅力人格,培养一个带货主播不容易,主播要培养起自己的垂直用户群也不容易,需要时间。如果仅仅只是做几次“公益带货”,很难培养出自己的带货主播,也就很难找准自己的用户群。同时,如果专业电商团队没能跟进,媒体带货直播也会变成一阵风,难成势头。
3.直播带货也讲“内容为王”
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实现了媒体的内容属性、服务属性及金融属性的融合,同时主流媒体直播带货也可以加速媒体融合的进程。因此,如何在直播带货中借风而上,考验着主流媒体对新的传播环境的适应度、用户新需求的响应度,也将决定主流媒体是否还能“主流”。
要做好直播带货,主流媒体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对主流媒体来说,直播带货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缺乏有经验电商人才,这样的直播带货只是与品牌方的临时性合作。要想把直播带货做成风口而非一阵风,媒体需要培养自己的电商人才,包括主播。虽然媒体不缺能说会道的主播,但由于长期语境不同,体制内思维策划,有的媒体人表达不够互联网化,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让直播从“领导满意”转到“群众满意”上,按直播带货的规律而不是媒体的规律来运作。
二是做好选品和品控。选品和品控,决定着直播带货是否成功,做不好更会给媒体带来损伤自身公信力的风险。因此主流媒体直播带货一定要慎重选品。所卖商品既要符合媒体自身的定位,又要符合大众的期待;既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又不辜负网友的爱心,同时让购买者得到实惠。
三是多平台联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品牌优势,与流量平台合作,获得流量支持。同时根据带货的品类和特点,以及各个平台的特点,选择更契合的平台。比如适宜走量的选择拼多多,旅游产品带货则选抖音更佳。
四是讲好故事。发挥媒体讲故事的优势,围绕直播带货,加强宣传策划力度,以“内容为王,立足优质”为目标做好宣传,形成长尾效应。
参考文献
[1]传媒内参——国家队入局“直播带货”,一次破天荒的尝试!2020年4月29日.
[2]李磊,传媒茶话会《央视+快手直播带货6100万,给媒体融合哪些启示?》2020年4月15日.
1.主流媒体涌入直播带货
从3月底开始,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在内的主流媒体纷纷为荆楚味道带货。一时间,湖北带货、拼单、助农成为全国媒体的公益关键词。3月3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推出文章——《“鄂”醒了,买它!这些湖北农产品等你下单》,文章中推荐了香菇、小龙虾、茶叶等湖北知名农产品,并附上待销数量和联系人电话。
除了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向全国网友推荐湖北农产品,不少媒体联合拼多多、京东、家乐福、淘宝等电商平台推广湖北农产品,这也是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央媒首次密集地为电商平台导流。比如,人民日报化身“带货KOL”,上线 “买光湖北货-湖北产品爱心网购平台”,在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等渠道重点推荐。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联合京东发起“买光湖北货”行动。4月1日起,在京东App搜索“春雨行动”、打开京喜App,一起来买湖北货。
“小朱配琦”直播组合备受瞩目。4月6日央视新闻与淘宝、微博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直播上,朱广权和李佳琦搭档为湖北直播带货,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1.22亿,直播间点赞数1.6亿,累计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在业界看来,这代表着传统媒体与新兴行业的碰撞与相融。
4月12日,央视与快手联合举办的公益直播活动上,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化身“带货官”与演员王祖蓝在快手上演了带货首秀,卖货6100万元,这是《新闻联播》主持人第一次直播带货。
一贯严肃脸的主流媒体主持人,跨界直播带货,展现出主流媒体风趣、活泼的一面,这种新奇感让人们涌入直播间,主流媒体的信用背书也让观看量和交易额不断上涨,将主流媒体直播带货这一阵风推向了高潮。
“国家队”入局之后,省市主流媒体也纷纷加入,联手抖音、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浙江,“FM93浙江交通之声”的两位电台主持人分别打扮成了许仙和白娘子,在抖音直播间中推销起了周黑鸭与手工藕粉;在湖北,“武汉广电”的主持人在直播间边吃边唱起了一首武汉风味十足的《嘬鸭脖》歌,节目效果拉满;在贵州,贵州都市报在抖音直播间开启整整三小时的湖北特产好物直播推荐,拉起助力湖北的满格能量条……
2.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形式大于内容?
对于主流媒体联手社交媒体平台做直播带货,业内大多数人认为优势颇多:可以优势互补、协同作战。首先,主流媒体长期以来树立了公信力,在直播带货中,主流媒体以其品牌为带货信任背书,很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因此很有号召力。其次,主流媒体的直播更能获得电商平台和流量平台的流量扶持,因为媒体有良好的品牌认知,以及其直播大多属公益直播。此外,主流媒体,尤其是广电媒体,旗下的主持人有的本身就极具关注度、影响力,转为主播后,能迅速成为“网红主播”。
而对于主流媒体本身来说,大爆发的直播带货带来的流量与创收机会也是非常诱人的。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直播带货是媒体电商的一种形式。早在之前,媒體电商之路探索就已开始。2010年南方报业集团推出“天天红酒网”“鞋包世界网”,网上卖货;2014年《中国新闻周刊》在微博卖茶叶、纸质版杂志、Pad版杂志等各类文化产品;浙江《都市快报》推出过健康产品购物平台“大家健康商城”;云南《春城晚报》也推出了“慧生活”商城……当年120余家市级党报、都市报成立的“中国报商联盟”,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出一条纸媒转型发展、跨界经营的新路子。如今,借着短视频、直播的风口,媒体电商走向与社交媒体平台联姻,试水直播带货之路,也意味着传统媒体电商化的进一步探索。除了对经营方式的改变,直播带货还对媒体的整体运转模式、资源配置和各种配套机制带来了改变,如何盘活内外资源,努力实现经营模式的突破,是不少主流媒体思考的问题。
但由于直播效果、带货能力、创收能力偏弱,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形式大于内容的声音一直存在。质疑背后主要是困扰主流媒体带货直播的三个问题。
(1)流量能否变现?综观目前主流媒体的直播带货,主要以“公益”、“扶贫”为主,公益带货流量能否转为商业带货流量?这种公益带货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虽然容易吸引流量,但并不是可持续,日常带货还是以商业带货为主。
(2)媒体是否有电商团队和渠道?要做好直播带货,需要抓好选品、品控、售后、物流等逐个环节。这需要专门团队的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媒体目前的直播带货大多公益属性,变现能力弱,要扶持专门的电商渠道很成问题。此外,有的媒体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和团队,直播与购买的融合度较好,可以在看直播中直达购买链接。但更多的是媒体直播与购买并不在一起,用户需要看完直播之后再找到购买链接。
(3)如何保持“直播带货”长效性?“直播带货”非常依靠魅力人格,培养一个带货主播不容易,主播要培养起自己的垂直用户群也不容易,需要时间。如果仅仅只是做几次“公益带货”,很难培养出自己的带货主播,也就很难找准自己的用户群。同时,如果专业电商团队没能跟进,媒体带货直播也会变成一阵风,难成势头。
3.直播带货也讲“内容为王”
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实现了媒体的内容属性、服务属性及金融属性的融合,同时主流媒体直播带货也可以加速媒体融合的进程。因此,如何在直播带货中借风而上,考验着主流媒体对新的传播环境的适应度、用户新需求的响应度,也将决定主流媒体是否还能“主流”。
要做好直播带货,主流媒体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对主流媒体来说,直播带货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缺乏有经验电商人才,这样的直播带货只是与品牌方的临时性合作。要想把直播带货做成风口而非一阵风,媒体需要培养自己的电商人才,包括主播。虽然媒体不缺能说会道的主播,但由于长期语境不同,体制内思维策划,有的媒体人表达不够互联网化,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让直播从“领导满意”转到“群众满意”上,按直播带货的规律而不是媒体的规律来运作。
二是做好选品和品控。选品和品控,决定着直播带货是否成功,做不好更会给媒体带来损伤自身公信力的风险。因此主流媒体直播带货一定要慎重选品。所卖商品既要符合媒体自身的定位,又要符合大众的期待;既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又不辜负网友的爱心,同时让购买者得到实惠。
三是多平台联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品牌优势,与流量平台合作,获得流量支持。同时根据带货的品类和特点,以及各个平台的特点,选择更契合的平台。比如适宜走量的选择拼多多,旅游产品带货则选抖音更佳。
四是讲好故事。发挥媒体讲故事的优势,围绕直播带货,加强宣传策划力度,以“内容为王,立足优质”为目标做好宣传,形成长尾效应。
参考文献
[1]传媒内参——国家队入局“直播带货”,一次破天荒的尝试!2020年4月29日.
[2]李磊,传媒茶话会《央视+快手直播带货6100万,给媒体融合哪些启示?》202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