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的体育科教片通常是作为宣传体育、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科教片的发展呈现出了新局面。“十七年”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科教片的增多,促使体育科教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此时的体育科教片通过对一些体育基础知识、传统体育运动的宣传,使人们对体育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此一时期的体育科教片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呈现出这一时期特有的精神风貌,为后来者研究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关键词 中国体育科教片 十七年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Physical Education in Old Images
——On the "Seventeen Years" of Chinese Sports Science Film
PAN Hongyan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China sports science film is usually used as propaganda sports, sports science education tool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cience film presents a new situation. "Seventeen Year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popular science, to promote sports science film wo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pomp, this time sports science film through the basics of some sports, traditional sports publicity, so that people in sport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Sports science film in this period has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grand occasion, showing the unique spirit of this period, stud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outlook of the period for latecomers provide valuable image data.
Key words Chinese sports science film; seventeen years; physical education
中国的体育科教片通常是作为宣传体育、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工具,从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体育科教片在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正好反映了不同时代对体育科教片的需求。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科教片的发展呈现出了新局面,这不仅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
建国之初,我国在借鉴苏联科教片的经验上提出了创作的要求,认为“科教片的创作应该四要四不要。四要,即:要反映科学技术,要真实,要通俗易懂,要短小精炼;四不要,即:不要塑造人物,不要虚构故事,不要夸张情节,不要深奥冗长。”①并成立了教育片组,由北影、长影、上影等故事片厂派出摄制组,拍摄了一批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的影片。到1952年底,教育片摄制组拍出了12部影片,大都讲的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卫生常识和国民建设工农业生产技术,如《乡村卫生》、《深耕增产》等。②
1 传统与现代共舞
1953年,中央政府政务院在《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中给科教片制定了明确的方针:“科学教育片应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宣传和推广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并适合一般群众水平的各种科学和技术知识。”③
1953年2月2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专业生产科教片的基地诞生。同年,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科教片《体育与健康》,标志着新中国体育科教片的诞生。随后,又拍摄了《跑的技术》(1956年)、《射击运动》(1957年)、《投掷技术》(1957年)、《男子竞技体操》(1957年)、《体育用品》(1958年)、《女子竞技体操》(1958年)、《初学游泳》(1959年)、《大家都来打乒乓球》(1960年)、《游泳技术》(1960年)、《中国武术》(1961年)、《小足球》(1962年)等体育科教片。其中,《中国武术》还获得了1963年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科教片荣誉奖。“1960年3月12日……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经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组成了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④成为中国科教片的又一个重要创作基地。随后,拍摄了《跨越式跳高》(1960年)、《俯卧式、剪式跳高》(1960年)、《从小锻炼身体》(1962年)、《初级长拳二路》(1964年)、《江河湖海游泳安全知识》(1965年)、《踩水》(1965年)、《足球》(1966年)、《滑翔运动》(1966年)等体育科教片。
从这些体育科教片可以看出,此时的题材多为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并且多数是宣传基本的体育知识,介绍基本的体育运动的方法。
比如:“《体育与健康》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体育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首先指出只有很好地进行经常的体育锻炼,才能有发达的肌肉和健康的身体。接着介绍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人们的机体,还可以使人们更加灵敏和机智,使脑、体能高度协调。影片还说明了进行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性急、贪多,否则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最后影片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在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⑤《初学游泳》则指出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它不仅会使人感到凉爽舒适,而且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本片通过某游泳训练班的教学过程,介绍了学习游泳的步骤方法和初步技巧。本片不仅能使初学游泳的人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对已经掌握游泳技巧的人来说,也能从正确而又优美的姿势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2 技术与思想齐飞
与此同时,电影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体育科教片的发展。“1949年10月22日至11月8日,电影局召开艺术委员会,制作委员会和发行会议……拉开了全国电影技术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发展的序幕。”⑥新中国电影技术也由此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53年,上海科影厂在拍摄科教片《根治水稻害虫——螟》时,首次使用了放大摄影技术;1955年,该厂采用了阿克发底片,拍摄了国内第一部彩色科教片《桂林山水》;1957年,该厂制成了第一架木制水下摄影装置。该装置用木头做成桶状,前方装一块玻璃,里面放置一台“埃姆”摄影机用铁丝做成旁侧取景器,用于拍摄水下镜头;1959年,上海科影厂在拍摄《中国猿人》中运用了特技镜头,如运用了木偶和动画相结合、化石标本与动画相结合以及模型场景制作木偶等方法,使枯燥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影像;1962年的科教片《金小蜂与红蛉虫》展现了放大摄影技术发展的新高度。
这些摄影技术也运用到了体育科教片中,尤其是水下摄影技术,1957年拍摄的《初学游泳》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术。在摄影技术的提高方面,上海市电影技术研究所于1962年确定了三项研究:试制字幕摄影机、研究彩色活动马斯克、试制水底摄影放水罩。1963年,试制的水下摄影装置获得成功,1964年,在第一代水下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用树脂和玻璃钢制作的第二代水下摄影机外壳,内装电瓶和“卡米”摄影机。北京科影厂为组建水下摄制组,引进法国制造的水下摄影机阿里弗克斯放水罩,内装卡米弗莱克斯35mm摄影机一台,前苏联制造的旧式潜水器材两套,150kg/平方厘米的空气压缩机一台。⑦除此之外,录音技术、照明技术、电影洗印技术等各项电影技术的发展,都对体育科教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也使得此时的体育科教片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 结语
总之,十七年时期的体育科教片在体育事业和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涌现出了许多介绍体育基础知识、传统体育项目的作品。这些科教片对推广体育运动、进行体育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这些科教片主要通过电影放映的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其传播途径的局限也使得其传播效果相对较弱,这也削弱了体育科教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后的文革十年使体育科教片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新的发展。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现代体育传播研究”[项目号:13TD001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赵惠康,贾磊磊.中国科教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7.
② 赵惠康、贾磊磊.中国科教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7-38.
③ 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98.
④ 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年鉴[K].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170.
⑤ 北京电化教育馆.电影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113.
⑥ 许浅林.中国电影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8.
⑦ 许浅林.中国电影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52-68.
关键词 中国体育科教片 十七年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Physical Education in Old Images
——On the "Seventeen Years" of Chinese Sports Science Film
PAN Hongyan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China sports science film is usually used as propaganda sports, sports science education tool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cience film presents a new situation. "Seventeen Year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popular science, to promote sports science film wo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pomp, this time sports science film through the basics of some sports, traditional sports publicity, so that people in sport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Sports science film in this period has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grand occasion, showing the unique spirit of this period, stud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outlook of the period for latecomers provide valuable image data.
Key words Chinese sports science film; seventeen years; physical education
中国的体育科教片通常是作为宣传体育、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工具,从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体育科教片在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正好反映了不同时代对体育科教片的需求。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科教片的发展呈现出了新局面,这不仅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
建国之初,我国在借鉴苏联科教片的经验上提出了创作的要求,认为“科教片的创作应该四要四不要。四要,即:要反映科学技术,要真实,要通俗易懂,要短小精炼;四不要,即:不要塑造人物,不要虚构故事,不要夸张情节,不要深奥冗长。”①并成立了教育片组,由北影、长影、上影等故事片厂派出摄制组,拍摄了一批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的影片。到1952年底,教育片摄制组拍出了12部影片,大都讲的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卫生常识和国民建设工农业生产技术,如《乡村卫生》、《深耕增产》等。②
1 传统与现代共舞
1953年,中央政府政务院在《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中给科教片制定了明确的方针:“科学教育片应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宣传和推广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并适合一般群众水平的各种科学和技术知识。”③
1953年2月2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专业生产科教片的基地诞生。同年,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科教片《体育与健康》,标志着新中国体育科教片的诞生。随后,又拍摄了《跑的技术》(1956年)、《射击运动》(1957年)、《投掷技术》(1957年)、《男子竞技体操》(1957年)、《体育用品》(1958年)、《女子竞技体操》(1958年)、《初学游泳》(1959年)、《大家都来打乒乓球》(1960年)、《游泳技术》(1960年)、《中国武术》(1961年)、《小足球》(1962年)等体育科教片。其中,《中国武术》还获得了1963年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科教片荣誉奖。“1960年3月12日……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经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组成了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④成为中国科教片的又一个重要创作基地。随后,拍摄了《跨越式跳高》(1960年)、《俯卧式、剪式跳高》(1960年)、《从小锻炼身体》(1962年)、《初级长拳二路》(1964年)、《江河湖海游泳安全知识》(1965年)、《踩水》(1965年)、《足球》(1966年)、《滑翔运动》(1966年)等体育科教片。
从这些体育科教片可以看出,此时的题材多为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并且多数是宣传基本的体育知识,介绍基本的体育运动的方法。
比如:“《体育与健康》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体育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首先指出只有很好地进行经常的体育锻炼,才能有发达的肌肉和健康的身体。接着介绍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人们的机体,还可以使人们更加灵敏和机智,使脑、体能高度协调。影片还说明了进行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性急、贪多,否则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最后影片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在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⑤《初学游泳》则指出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它不仅会使人感到凉爽舒适,而且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本片通过某游泳训练班的教学过程,介绍了学习游泳的步骤方法和初步技巧。本片不仅能使初学游泳的人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对已经掌握游泳技巧的人来说,也能从正确而又优美的姿势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2 技术与思想齐飞
与此同时,电影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体育科教片的发展。“1949年10月22日至11月8日,电影局召开艺术委员会,制作委员会和发行会议……拉开了全国电影技术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发展的序幕。”⑥新中国电影技术也由此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53年,上海科影厂在拍摄科教片《根治水稻害虫——螟》时,首次使用了放大摄影技术;1955年,该厂采用了阿克发底片,拍摄了国内第一部彩色科教片《桂林山水》;1957年,该厂制成了第一架木制水下摄影装置。该装置用木头做成桶状,前方装一块玻璃,里面放置一台“埃姆”摄影机用铁丝做成旁侧取景器,用于拍摄水下镜头;1959年,上海科影厂在拍摄《中国猿人》中运用了特技镜头,如运用了木偶和动画相结合、化石标本与动画相结合以及模型场景制作木偶等方法,使枯燥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影像;1962年的科教片《金小蜂与红蛉虫》展现了放大摄影技术发展的新高度。
这些摄影技术也运用到了体育科教片中,尤其是水下摄影技术,1957年拍摄的《初学游泳》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术。在摄影技术的提高方面,上海市电影技术研究所于1962年确定了三项研究:试制字幕摄影机、研究彩色活动马斯克、试制水底摄影放水罩。1963年,试制的水下摄影装置获得成功,1964年,在第一代水下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用树脂和玻璃钢制作的第二代水下摄影机外壳,内装电瓶和“卡米”摄影机。北京科影厂为组建水下摄制组,引进法国制造的水下摄影机阿里弗克斯放水罩,内装卡米弗莱克斯35mm摄影机一台,前苏联制造的旧式潜水器材两套,150kg/平方厘米的空气压缩机一台。⑦除此之外,录音技术、照明技术、电影洗印技术等各项电影技术的发展,都对体育科教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也使得此时的体育科教片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 结语
总之,十七年时期的体育科教片在体育事业和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涌现出了许多介绍体育基础知识、传统体育项目的作品。这些科教片对推广体育运动、进行体育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这些科教片主要通过电影放映的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其传播途径的局限也使得其传播效果相对较弱,这也削弱了体育科教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后的文革十年使体育科教片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新的发展。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现代体育传播研究”[项目号:13TD001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赵惠康,贾磊磊.中国科教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7.
② 赵惠康、贾磊磊.中国科教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7-38.
③ 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98.
④ 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年鉴[K].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170.
⑤ 北京电化教育馆.电影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113.
⑥ 许浅林.中国电影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8.
⑦ 许浅林.中国电影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