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学者对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广泛研究,课程质量保障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本文从课程资源、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三个方面对制约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瓶颈问题及其根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 课程质量 课程资源 课程理念 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Course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LI X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n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also attracted the researchers' focus attention. We make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curriculum quality and its causes in local colleg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curriculum idea and curriculum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nd then 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of local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Key words curriculum 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 curriculum idea; curriculum management
0 引言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而课程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主要体现,对高校的教育质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课程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的好坏都取决于高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课程管理的规范性。特别地,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趋势下,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如何站在全球的角度,运用国际先进知识与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作为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研究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本文拟通过深入探讨现有制约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瓶颈问题,提出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为提高我国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以及如何构建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制约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瓶颈问题与根源分析
关于高校课程质量方面的研究,黄秋明、胡小飞等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把制约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地方高校课程资源与地方高校教育目标不匹配、地方高校课程管理不规范、地方高校课程理念的封闭落后等三个方面:
1.1 地方高校课程资源与高校教育目标不匹配
教材是地方高校主要的课程资源,导致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教材是地方高校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实际上,课程资源既有校内的课程资源与校外的课程资源之分,也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之分,因而往往也就导致了地方高校在实现地方高校教育目标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匹配不足,使得地方高校课程资源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高水平教师资源匮乏。教师是地方高校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主体,是保证地方高校办学与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也不断得到扩充,基本上满足了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力量,但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还存在问题,无法真正达到实现“优质教学”所需的师资水平,毫无疑问就会给课程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更不用说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人才。二是地方高校财力资源投入不足与投入政策执行不力。显然,要改善课程质量,就需要在财政资金上提供支持,但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经费支持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近年来学生招生的不断扩招,使得地方高校人均教育教育经费在不断下降。三是地方高校教材资源创新不足。目前,地方高校大多教材均还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教材知识点比较陈旧,有些内容已经是被淘汰的知识,无法跟上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不利于学生吸收新的知识。
1.2 地方高校课程管理不规范
现有地方高校对课程管理存在不规范性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地方高校课程的建设质量。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课程设置没有明确的标准。现有地方高校虽然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质量控制,但大多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标准,因而造成地方高校对课程设置的质量控制往往就成了一种形式。二是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在课程实施的中,大多数地方高校教师采取应付一差不多就行的实施方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侧重的是书本知识的传送,而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课堂教授太少。同时地方高校也存在教师知识量有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特别是对于新进地方高校教师,往往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三是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缺陷。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课程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单一化,目前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教师的奖惩提供依据,而并没有从发展的眼光来制定课程评价体系。同时,在制定课程评价标准时,往往只关注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评价,而对于教师职业素养和思想到达方面的评价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1.3 地方高校课程理念的封闭落后
当然,要想切实改善地方高校课程质量,除了需要与地方高校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地方高校课程资源、地方高校课程管理的规范化之外,还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先进思想理念。课程理念的封闭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从目前地方高校课程结构设置来看,理论性课程居多,实践性课程较少。从地方高校课程内容设置来看,无论是理论性课程还是实践性课程,理论知识都占据了较大比例,而操作层面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少。二是地方高校课程重科学轻技术。从目前地方高校课程结构的设置来看,现有的地方高校课程大多是关于科学理论的介绍,而对于技术理论与运用方面的关注较少。
2 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对策分析
2.1 在地方高校课程资源方面,建立课程有效运行机制与管理控制机制
一是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通过制定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为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出国访问、进修,进一步优化年轻教师队伍。二是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地方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为改善高校教学条件,地方政府应制定扶持地方高校发展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为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改进提供有效资金。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吸取国内外优秀课程与教材。面对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地方高校的应开设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传授国际化人才所需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2.2 在地方高校课程管理上,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课程质量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课程质量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与课程质量相关的合理的评价制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加强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性管理体制,进行课程管理制度创新。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开展课程质量提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参与对高校课程质量的监督与各项教学工作的评估,切实对高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并邀请专家对高校教务人员与教师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考核方式等方面评估,切实使高校课程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并针对上述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勇于进行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使地方高校课程质量切实符合高校发展定位。三是将外部社会力量吸入到高校课程质量的建设当中来。地方高校应积极构建校内外互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课程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中来,提出有助于改善高校课程质量的建设性意见与想法,制定高质量的课程运行管理机制与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推动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3 在课程理念上,树立科学发展的课程质量保障观
发展是高校实施课程质量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高校要站在发展的角度来对待目前高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根据问题来查找原因,并以此调整高校的发展战略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措施,并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典范,不断探索课程建设机制、教学模式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提出符合自身高校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同时,以高校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的方式开展高校的课程建设,高校的课程建设紧密跟踪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发展和培育与当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和相关的新型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课题资助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3]2089号)
参考文献
[1] 马悦宁.课程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础和核心——陇东学院课程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李亦华.中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之比较[J].机械职业教育,2008.5.
[3] 胡小飞.地方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6):26-31.
[4]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4):60-81.
[5] 官瑞娜,薛媛.美国州立大学对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发展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
[6] 杨秀丹,张坤鹏,赵延杰.美国情报学硕士课程设置研究与启示——以密歇根大学为例[J].在国外,2010.33(10):124.
关键词 课程质量 课程资源 课程理念 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Course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LI X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n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also attracted the researchers' focus attention. We make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curriculum quality and its causes in local colleg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curriculum idea and curriculum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nd then 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of local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Key words curriculum 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 curriculum idea; curriculum management
0 引言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而课程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主要体现,对高校的教育质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课程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的好坏都取决于高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课程管理的规范性。特别地,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趋势下,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如何站在全球的角度,运用国际先进知识与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作为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研究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本文拟通过深入探讨现有制约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瓶颈问题,提出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为提高我国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以及如何构建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制约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瓶颈问题与根源分析
关于高校课程质量方面的研究,黄秋明、胡小飞等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把制约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地方高校课程资源与地方高校教育目标不匹配、地方高校课程管理不规范、地方高校课程理念的封闭落后等三个方面:
1.1 地方高校课程资源与高校教育目标不匹配
教材是地方高校主要的课程资源,导致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教材是地方高校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实际上,课程资源既有校内的课程资源与校外的课程资源之分,也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之分,因而往往也就导致了地方高校在实现地方高校教育目标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匹配不足,使得地方高校课程资源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高水平教师资源匮乏。教师是地方高校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主体,是保证地方高校办学与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也不断得到扩充,基本上满足了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力量,但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还存在问题,无法真正达到实现“优质教学”所需的师资水平,毫无疑问就会给课程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更不用说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人才。二是地方高校财力资源投入不足与投入政策执行不力。显然,要改善课程质量,就需要在财政资金上提供支持,但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经费支持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近年来学生招生的不断扩招,使得地方高校人均教育教育经费在不断下降。三是地方高校教材资源创新不足。目前,地方高校大多教材均还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教材知识点比较陈旧,有些内容已经是被淘汰的知识,无法跟上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不利于学生吸收新的知识。
1.2 地方高校课程管理不规范
现有地方高校对课程管理存在不规范性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地方高校课程的建设质量。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课程设置没有明确的标准。现有地方高校虽然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质量控制,但大多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标准,因而造成地方高校对课程设置的质量控制往往就成了一种形式。二是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在课程实施的中,大多数地方高校教师采取应付一差不多就行的实施方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侧重的是书本知识的传送,而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课堂教授太少。同时地方高校也存在教师知识量有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特别是对于新进地方高校教师,往往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三是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缺陷。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课程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单一化,目前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教师的奖惩提供依据,而并没有从发展的眼光来制定课程评价体系。同时,在制定课程评价标准时,往往只关注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评价,而对于教师职业素养和思想到达方面的评价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1.3 地方高校课程理念的封闭落后
当然,要想切实改善地方高校课程质量,除了需要与地方高校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地方高校课程资源、地方高校课程管理的规范化之外,还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先进思想理念。课程理念的封闭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从目前地方高校课程结构设置来看,理论性课程居多,实践性课程较少。从地方高校课程内容设置来看,无论是理论性课程还是实践性课程,理论知识都占据了较大比例,而操作层面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少。二是地方高校课程重科学轻技术。从目前地方高校课程结构的设置来看,现有的地方高校课程大多是关于科学理论的介绍,而对于技术理论与运用方面的关注较少。
2 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对策分析
2.1 在地方高校课程资源方面,建立课程有效运行机制与管理控制机制
一是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通过制定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为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出国访问、进修,进一步优化年轻教师队伍。二是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地方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为改善高校教学条件,地方政府应制定扶持地方高校发展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为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改进提供有效资金。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吸取国内外优秀课程与教材。面对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地方高校的应开设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传授国际化人才所需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2.2 在地方高校课程管理上,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课程质量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课程质量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与课程质量相关的合理的评价制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加强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性管理体制,进行课程管理制度创新。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开展课程质量提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参与对高校课程质量的监督与各项教学工作的评估,切实对高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并邀请专家对高校教务人员与教师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考核方式等方面评估,切实使高校课程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并针对上述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勇于进行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使地方高校课程质量切实符合高校发展定位。三是将外部社会力量吸入到高校课程质量的建设当中来。地方高校应积极构建校内外互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课程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中来,提出有助于改善高校课程质量的建设性意见与想法,制定高质量的课程运行管理机制与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推动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3 在课程理念上,树立科学发展的课程质量保障观
发展是高校实施课程质量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高校要站在发展的角度来对待目前高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根据问题来查找原因,并以此调整高校的发展战略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措施,并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典范,不断探索课程建设机制、教学模式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提出符合自身高校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同时,以高校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的方式开展高校的课程建设,高校的课程建设紧密跟踪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发展和培育与当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和相关的新型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课题资助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3]2089号)
参考文献
[1] 马悦宁.课程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础和核心——陇东学院课程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李亦华.中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之比较[J].机械职业教育,2008.5.
[3] 胡小飞.地方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6):26-31.
[4]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4):60-81.
[5] 官瑞娜,薛媛.美国州立大学对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发展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
[6] 杨秀丹,张坤鹏,赵延杰.美国情报学硕士课程设置研究与启示——以密歇根大学为例[J].在国外,2010.33(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