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o395495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人际交往维度,系统研究了大学生在交往意识、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情绪等问题。最后,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学校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提供健康交往平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不同方面做出正确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性格 教育引导
  人际交往对刚刚脱离父母保护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至关重要。相对于中学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交往范围扩大、交往方式多元化、交往更加开放化等新特点。适应这些变化对于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就适应速度而言,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能够很快结交新朋友融入到新的环境中;而保守内敛的学生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适应新环境。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的言行上。人际交往的性格类型指的是个人在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强烈个性化特征的类别。我们了解自己交往的性格类型,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心理学家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原则,对性格类型进行了分类,如按照人在交往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人际交往的类型分为社交外向型、社交内向型。社交外向型是一种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动机明显,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并倾向于外部世界的人际交往类型。社交内向型是一种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隐藏动机、稳定深沉、抗干扰能力较强,在交往的过程中倾向于自己内心的人际交往类型。
  1.在交往意识方面。在交往意识方面,社交外向型的人有主动交往的意识,并且非常乐意去结交新朋友;而社交内向型的人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为人冷淡,喜欢独处,常常会等待别人开启交往。例如,老师在大学校园中行走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社交外向型的的学生,他们都会主动大方的向老师打招呼;相反,如果是社交内向型的学生,他们会尽可能的去避免和老师打招呼,一般会选择绕道或者是装作没看见。
  2.在交往对象方面。在交往对象上,社交外向型的人交往对象广泛,喜欢和不同行业的人进行交往,拥有很多朋友,但是因为交往范围广泛,所以不够专注,因此知心朋友和长期维持的交际关系比例不高;社交内向型的人有较高的选择性,交往的数量有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和他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但是只要是他们选定的对象,他们会一直交流下去,同时会投入大量的感情和精力。社交内向型的人如果在大学没有特别的需要,他们大多数会维持在室友、同学、老师之间的交往。社交外向型的人不仅会和室友、同学、老师的交流,而且还会和外系的同学进行交往,会参加社会实践。
  3.在交往方式方面。社交外向型的人,因为兴趣和交往对象广泛,他们接触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在交往方式上形式多样;社交内向型的人在交往的方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在交往过程中对于交往的过程及结果都比较的理想化。例如,在大学生的分组讨论学习上,二者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社交内向型的人一般会更加关注于学习,他们更加倾向于在课堂或者是寝室进行交流。而社交外向型的人,不仅会在课堂或者是寝室进行学习的探讨,而且他们还会在社团,聚会上进行学习探讨,更加具有灵活性。
  4.在交往情绪方面。社交外向型的人在交往过程中,会时常流露自己的情绪,因为外界的刺激不同而流露出不同的情绪,情绪变化较快;而社交内向型的人在交往过程中不会表露出自己的内心,情绪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大学约定好的聚餐活动,因为学校临时通知重要事情而不得不推迟,这个时候,每个学生的心中都会有一定的不满。但是两种社交类型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现:社交外向型的人在这个时候会大声的抱怨,并且会去了解原因,如果是合理的原因,他们会更加容易的接受;社交内向型的人,不会轻易的外露自己不满,但是却会显得闷闷不乐,并且在后面的活动中显得不积极。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性格常见的问题
  据汪雪莲等人在人际交往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47.8%,其中32.1%为轻度困扰者,15.7%为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着,4.4%具有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人际交往问题深深的困扰着大学生,那么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就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上文我们对社交外向型和社交内向型的交往活动特征的分析发现,大学生有满足人际交往需要并带有强烈的动机,但是却缺少价值观的指导。
  1.人际交往满足需要过程中强烈的自我中心问题。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我们看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的时候,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去认识事物,这导致他们不能够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其他事物。(1)在交往上他们会以自己的利益来衡量和制定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自己的方式去交往,不会主动去配合别人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社交内向型的人,不会主动去和别人交往,躲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自我存在感,有着很强的自卑感。这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失去自信。社交外向型的人会主动去和别人交往但是他们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交往,不会关心集体的利益。(2)在问题的思考上,也希望别人围绕自己的意见,不会主动去接纳和学习别人的思想。社交内向型的人很少关心班集体的动态,和同学之间交流很少,人际关系趋于紧张。社交外向型的人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有着很强的自负感,不太容易接近。不管是哪种社交类型,人际交往中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这都会导致个体很难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和集体生活中,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王立仁认为缺乏交往是生活经验是自我中心形成的根本原因。當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有着稳定的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物质基础,过着相当安逸的生活;同时这一代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全部的爱给予孩子,在家不会让他们做家务,有要求就满足。这些安逸的条件导致当代大学生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当然,自我中心的形成还离不开自己的内在因素,每一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个以自己为主的私心,只不过看一个人能不能很好的调节本我和他我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与外界的关系。例如:在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有关文章就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以及“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2.人际交往扩大的角色困惑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仅限于师生交往、同学交往、亲子交往。大学生的交际开始融入社会的角色,比如上下级关系,主人与客人交往类型的融入。这就使得大学生不仅要做好学生、子女、朋友的角色,而且开始成为一名社会人角色的任务。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isher认为“角色的转化意味着人和环境之间的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角色的混乱会让大学生不知道在交往中该怎样去表现,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性,被认为是交往中的另类,不合群。别人的排斥不理解最终会导致大学生出现交际恐惧。社交内向型的人在面对角色困扰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向别人求助,缺乏主动性,会被人误认为是不合群的那一类人。而社交外向型的人,虽然会主动交往,可是因为不能很好的把握角色需要,会让他在交往中独树一帜,也会让人觉得不合群,这样最终也会导致他们人际交往的失败。在解释角色问题产生原因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交际范围的扩大,还有大学教育方式的改变。在大学阶段,教师只会对学生行为规范提出大体要求,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去摸索和反思。这对于自主性不强的大学新生和即将入职的毕业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没人告诉他们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其次,管理方式的改变。在大学阶段,个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份突然来到的自由,让大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排。而对于即将入职的大学生,如何完成由学生向职员的角色转化同样会让人迷惑。
  3.人际交往动机强烈,方法上技巧不足。在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越来越明显,人际交往的动机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技巧不足,导致了人际交往的失败。首先,大学生在语言工具上的掌握不足。大学生不能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正確的语言:在正式的场合随意化;而在随意的场合却会使用很正式的言语。不懂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使得语言工具在沟通上不但不能为我们的人际交往加分,而且使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受损,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技巧不足。例如在拒绝他人的时候,显得生硬容易得罪他人。最后,在交往礼节方面过于随意。人们经常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可见大学中交往有很强的社会性。如何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做到有礼有节是多数大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不足的很大的原因是:(1)缺乏交往的经验。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相对单纯,而社会交往则复杂得多。大多数大学生有的是比较单纯的高中交往经验,没有过多的接触社会,所以在交往时存在经验不足。(2)父母的保护。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出面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可以躲在父母的羽翼下,不用去直面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就失去了去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然,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不足,也有许多外在的原因,比如说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等等。
  4.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价值观指导,情绪化明显。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价值观的指导,在行为上缺乏自控能力,所以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情绪化明显。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的时候,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大多会根据自己喜好去评价和完成一件事情。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采取回避的态度。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时,不能冷静下来解决问题而是在应激情绪的影响下,选择一种偏激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我爸是李刚”案件当中,李启铭在开车撞人以后,不但没有下车救人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还和下来阻拦的保安进行理论,没有及时给予受害者救助,导致一名受害者死亡。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的教育引导
  一个人的气质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没有办法在后天进行改变,但是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在后天进行培养和改善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一种社交性格类型是完美无缺的,为了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魅力,学校在教育引导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1.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德育课从小学开始就开始,但是却一直没有受到必要的重视。在大学的时候,在学生迷惘期,我们要更加注意学生困惑的解决。在德育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处事原则的教育,以及交往技巧的交流学习。首先,我们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学习,诚实守信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信任的重要条件。其次,遵守在人际关系中的平等尊重、宽容待人、平等互助的原则。在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别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交往的过程中宽容别人的过错,帮助有需要的人,散发自身的魅力,是人际交往维持的重要保证。一个人的行为准则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正确的价值取向,拥有正确的信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大学期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时他们时刻衡量着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他们的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所以,在大学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价值观树立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加强学生对于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学习。让大学生从学习中了解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内容与他的重要性。(2)老师、家长要做好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价值观培育有榜样作用。(3)学生要在生活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素质。首先,高等学校应该完善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要配备专门的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工作,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供相应的场所、资金、设备,完善基本设施,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应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让心理健康教育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从而更好地服务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来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不能再像中学的心理咨询工作一样满足于应付上级的检查验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教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且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情商、耐挫和沟通能力:(1)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我们要从学生的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2)让学生正确认识失败,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要气馁更不能放弃,要有不断向上的勇气和动力,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3)在情商培养方面: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要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突发事件,同时也能冷静的处理。其次,要正确的认识别人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情绪较大的情境性和冲动性让我们学会去体谅别人。最后,我们要主动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在沟通方面来说,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是加强的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最简练和准确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学会语言的艺术,能够委婉拒绝。我们要学会找到共同的兴趣话题进行交谈,并且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聆听。   3.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平台,创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才能去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才能够学会成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提前加强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大学生只有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触,去尝试失败,在失败中去总结,才会有進步。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规范管理。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起来的自治组织,是学校中最常见的学生人际交往平台。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家庭背景和院系,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挑战不同的人际交往的环境条件。在交往的过程中积累的人际交往技巧也为大学生走上社会提供了重要经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规范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包括兼职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在学生完成学业任务之余,应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所在社区的志愿者服务、企事业单位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增进学生对社会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
  4.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进行针对性指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不能笼统的进行,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社交外向型的人,活泼开朗愿意与人交往,但是社交内向型的人,却不愿意与人过多的交往。我们在引导这两类人的人际交往的时候,首先要看到每个类型人的优点。对于优点的肯定,可以得到他们的信任,并且保持优点的继续拥有。同时,我们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不足的地方,社交外向型的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我们就可以着重教导这类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注意冷静,不要冲动犯低级的错误。对于社交内向型的学生,不太主动与人交往,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更多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41—442.
  [2]展展.人际交往的性格类型[N].社交小词典,1999,4:62.
  [3]董浩,赵文婧.浅析性格对人际交往的作用[J].网络财富.理论探讨,2010.4:146.
  [4]汪雪莲等.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7—249.
  [5]孔治国.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障碍及其调适[J].大学生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24(1):61—63.
  [6]邵国勇.如何克服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J].教学研究,科学信息,2010,5:414.
  [7]王立仁.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成因及矫正[J].思想教育研究,2006,1:32—33.
  [8]涂永红.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困境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4(5):51—55.
  [9]王洪斌.大学新生适应期人际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426:119—121.
  [10]张视星.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问题研究[J].文化研究,2012,3:89—91.
  [11]冯宝晶.浅谈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12,(4):55—57.
  [12]陈艳,邱培彪.试论情绪因素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4(55):103—108.
  [13]余春园.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J].专题研讨:151.
  [14]叶忠根.广州地区1172名大学生个性倾向调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90—98.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大學生在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Swain认为 , “输出”能够促进语言的习得。2013年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驱动可以促进输入性语言知识运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依据“输出驱动”的教学策略,笔者针对每学期教学计划,设计输出驱动策略,制定评估标准。通
期刊
摘 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和不良社会心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95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实现发展观念的重塑、价值排序的更新和人文关怀的提振,提高对青年学子进行信仰驱动和价值领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95后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成本需要相应的进行降低,这样一来,医院才可以保证自身的稳定运营。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背景下,医院需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方面的意识,提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这需要进行必要的预算管理,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效率,使医院各方面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在新医院财务制度背景下,对医院的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新医院制度 成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社会对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应用能力方面,提出高等数学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 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已经来临,并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高校都很重视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应用型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型能力和社会竞争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以儒、法、道三家为典型代表,它们所持有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各异。本文以三家人性假设为基础,从而分析儒、法、道管理思想的理论差异以及管理方法的变化。在“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心性两分”,“人性三品论”,“人性好利恶害”,“人性本无善恶”等多种论点的基础上比较研究,进而总结儒家、法家、道家管理思想的特色。  关键词:人性假设 儒法道 管理方法 比较研究  管理形成学科源于西方,然
期刊
摘 要:隧道通风是公路隧道施工建设中的必要环节,它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展开、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原高海拔地区有着异于平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与施工环境,因此该地区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极高,文中将对通风技术在高原高海拔地区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中应用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对施工中通风面临的问题以及通风技术的选择情况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原 高海拔地区 特长公路 隧道施工 通風技术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使用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形式、结构特点的分析,结合检验过程中该装置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特别是夹绳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超速保护装置 具体措施  一、问题的由来、产生  电梯上行超速保护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实施后新增设的一种强制性要求。欧洲电梯标准EN81-1在1998年改版时把轿厢上行超速保护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运行环境也日渐复杂化,企业管理难度日渐增大。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紧密相连,如何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尤为重要,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其软实力。因此,本文作者以烟草企业为例,多角度阐述了党建工作融入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多层次了探讨了党建工作融入烟草企业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党建工作 融入 烟草企业 管理 有效
期刊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要求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大学生是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是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和实现“法治中国”的重要力量,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影响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整体进程和公民法治水平。契约精神,在法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法治观念 契约精神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为医院的形象和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好新媒体的宣传功能,成为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简单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医院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 医院宣传 新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等纷至沓来,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个体化、全球化的趋势。并在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宣传工作已經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此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