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最初的直播化妆、游戏到直播“造人”、车祸,网络直播在经历“很黄很暴力”的野蛮生长之后,终于迎来了“规范期”。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这一年,明星、草根同台竞技,直播与“网红经济”结合产生巨大能量,移动互联网真正迎来了“直播时代”。然而,这一年的网络直播曾多次被人以“乱象”“无序”等词形容。随着一系列监管细则的出台,网络直播行业该如何健康有序发展值得探讨。
不断被突破的底线
2016年11月初,网络直播平台“快手”上,一个名为“快手黑叔”的主播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十余名衣着破旧的村民站成两排,几名满身文身的网络主播向他们发放现金。本以为是一场慈善捐助,没想到却是网络主播假借公益之名行骗,录完视频后又从村民手中将钱收回……
事实上,不止是“快手”上的“假慈善”,过去一年,类似电钻吃玉米、喝辣椒油、假装吸毒、脱衣秀、火葬等无聊甚至低俗的直播内容不断被曝出。
网络直播,对网民来说已经毫不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体验,网络直播的确给广大网民带来了新的休闲方式,也让普通人有了成为“明星”的机会,这也是网络直播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迅速火爆的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
网络直播的火热上线催生了“网红经济”。由于主播的收入与在线收看的粉丝人数和点赞数量直接挂钩,为了吸引更多的看客,主播不惜冒着危险进行各种“挑战”,甚至不断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监管新规密集发布
从最初的直播化妆、游戏到直播“造人”、车祸,网络直播在经历“很黄很暴力”的野蛮生长之后,终于迎来了“规范期”。
2016年12 月13 日,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对包含网络表演和网络游戏直播在内的互联网直播经营活动进行了规范。
事实上,2016年以来,多个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对野蛮生长的网络直播行业加以规范。这些措施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明确了“谁能直播”“怎么直播”“直播什么”等核心问题。
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做新闻类直播的直播平台,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过去一年发布的相关文件来看,为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平台,需要取得国家网信办授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同时也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且要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满足上述条件,要建立健全审核制度,新闻直播类先审后发,落实主播实名制。从事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的主播个人,也要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直播需实名,遵守法律法规,禁播的内容不得出现在节目中。
各平台着手布局高质量内容
直播新规在2016年下半年密集发布,行业发展过于野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了解,过去一年,每个月都会出现很多新兴的直播平台。
“平台爆发的同时,高质量的内容却跟不上,这种发展势头令人担心。”映客副总裁王昊告诉本刊记者,“内容安全是映客的生命线,映客平台的审核团队近1200人,对所有直播间的视频内容和个人信息进行实时巡查和监督处理。公司采取技术监督、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模式来保障直播内容的安全。”
斗鱼直播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张文明认为,网络直播的竞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做很糙的平台,签一批网红砸钱,买流量、买用户,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已经过时。直播平台是强运营项目,就是内容和产品。
据介绍,自斗鱼直播提出并实施“直播 ”战略以来,已经迅速在科技、综艺、财经、娱乐、公益、电商、教育、旅游、户外等十几个领域开拓直播内容。
“一直播自2016年5月份上线以来,始终将内容安全放在首位,对违法有害的直播内容和互动内容进行严厉打击。”一下科技副总裁陈太锋告诉本刊记者。
据了解,按照《一直播直播服务协议》和社区管理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等的直播内容和违规用户,一直播进行了下线、删除和封号处理。截至2016年11月,共计下线违规直播2058路,封停账号3000余个。
陈太锋等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对于直播行业来讲,政府的监管无疑将更加快速、有效地推动行业的良性运转。随着行业内部的调整和外界监管的要求,行业竞争将聚焦于高质量直播内容的比拼。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这一年,明星、草根同台竞技,直播与“网红经济”结合产生巨大能量,移动互联网真正迎来了“直播时代”。然而,这一年的网络直播曾多次被人以“乱象”“无序”等词形容。随着一系列监管细则的出台,网络直播行业该如何健康有序发展值得探讨。
不断被突破的底线
2016年11月初,网络直播平台“快手”上,一个名为“快手黑叔”的主播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十余名衣着破旧的村民站成两排,几名满身文身的网络主播向他们发放现金。本以为是一场慈善捐助,没想到却是网络主播假借公益之名行骗,录完视频后又从村民手中将钱收回……
事实上,不止是“快手”上的“假慈善”,过去一年,类似电钻吃玉米、喝辣椒油、假装吸毒、脱衣秀、火葬等无聊甚至低俗的直播内容不断被曝出。
网络直播,对网民来说已经毫不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体验,网络直播的确给广大网民带来了新的休闲方式,也让普通人有了成为“明星”的机会,这也是网络直播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迅速火爆的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
网络直播的火热上线催生了“网红经济”。由于主播的收入与在线收看的粉丝人数和点赞数量直接挂钩,为了吸引更多的看客,主播不惜冒着危险进行各种“挑战”,甚至不断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监管新规密集发布
从最初的直播化妆、游戏到直播“造人”、车祸,网络直播在经历“很黄很暴力”的野蛮生长之后,终于迎来了“规范期”。
2016年12 月13 日,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对包含网络表演和网络游戏直播在内的互联网直播经营活动进行了规范。
事实上,2016年以来,多个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对野蛮生长的网络直播行业加以规范。这些措施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明确了“谁能直播”“怎么直播”“直播什么”等核心问题。
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做新闻类直播的直播平台,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过去一年发布的相关文件来看,为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平台,需要取得国家网信办授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同时也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且要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满足上述条件,要建立健全审核制度,新闻直播类先审后发,落实主播实名制。从事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的主播个人,也要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直播需实名,遵守法律法规,禁播的内容不得出现在节目中。
各平台着手布局高质量内容
直播新规在2016年下半年密集发布,行业发展过于野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了解,过去一年,每个月都会出现很多新兴的直播平台。
“平台爆发的同时,高质量的内容却跟不上,这种发展势头令人担心。”映客副总裁王昊告诉本刊记者,“内容安全是映客的生命线,映客平台的审核团队近1200人,对所有直播间的视频内容和个人信息进行实时巡查和监督处理。公司采取技术监督、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模式来保障直播内容的安全。”
斗鱼直播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张文明认为,网络直播的竞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做很糙的平台,签一批网红砸钱,买流量、买用户,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已经过时。直播平台是强运营项目,就是内容和产品。
据介绍,自斗鱼直播提出并实施“直播 ”战略以来,已经迅速在科技、综艺、财经、娱乐、公益、电商、教育、旅游、户外等十几个领域开拓直播内容。
“一直播自2016年5月份上线以来,始终将内容安全放在首位,对违法有害的直播内容和互动内容进行严厉打击。”一下科技副总裁陈太锋告诉本刊记者。
据了解,按照《一直播直播服务协议》和社区管理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等的直播内容和违规用户,一直播进行了下线、删除和封号处理。截至2016年11月,共计下线违规直播2058路,封停账号3000余个。
陈太锋等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对于直播行业来讲,政府的监管无疑将更加快速、有效地推动行业的良性运转。随着行业内部的调整和外界监管的要求,行业竞争将聚焦于高质量直播内容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