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我国目前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进行教学的时候,得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的十分缓慢,水平比较低。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一些教师便提出了以写促读的办法,有效的解决了当前学生阅读水平低下,并且进步缓慢的情况,将读和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以写促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在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初中阶段。十分有必要对写作和阅读两个方面进行大力的强化,想要更好地做好以写促读,就必须在以写促读的基础上对读写的结合点进行探索,只有找对了读写的结合点,对二者进行对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以写促读的提出
(一)我国大部分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阅读便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对于一篇文章的分析和阅读,而阅读能力本身的提高是和学生自己的阅读水平知识技能密不可分的。在现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辨别也越来越困难,阅读能力不够的话,是很难应付这些信息的。因而,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地位举足轻重并且不可动摇。
如今,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进行中,阅读往往是占的时间最多的,然而效果跟文言文和基础知识比也是最差的,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的读懂一篇文章,原因就在于把握不住文章的主旨所在。所以想要学生更准确的读懂一篇文章,就必须加强语文阅读的教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把握好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学生无法把握好文章的主旨,不能体会到文章的奥妙,便谈不上阅读的享受,阅读的现状是,学生对于阅读有时候会“发怵”,没有一点的兴趣。只能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我们的教学本身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如今,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仍在采用落后了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毫无创新。
这种教学方法基本上就五个阶段,一是,了解文章的作者以及写这篇文章的时代大背景;二是,对生僻的字词进行讲解;三是,对文章中的人物的形象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文章结构和重点难点;四则是,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最后就是,对文章的写作的特点进行讲解。这种办法起源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在如今能够发挥的作用已经很小,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只能导致所有的文章都千篇一律,失去原有的特点,学生也会失去对文章的兴趣,觉得阅读课乏味无比。
(二)提出以写促读这个概念
在我国的语文课本中,语文课文大都是名家的作品,内容丰富魅力独特,教师不应该千篇一律,让其失去独有的特点,有必要从课文本身进行出发,将课文和写作联系到一起,以写作来促进阅读,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若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便会进一步的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解决,了解和获取到新的知识,增加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去阅读去写作去表达。
二、以写促读这种模式合理的依据
(一)以寫促读符合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性质
语文是一个把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来合二为一的基础性质的学科。在初中的课堂上特别是老师的教学中,往往把语言的运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的社会运用中,我们对于读的使用要远远的多于写。毕竟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每一个学生都去当作家去写文章,所以让学生大量的掌握写作的技巧,是十分不必要的。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读的能力,正确的把握信息中的主旨,吸收大量的信息,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所以,语文的学习出发点应该是读。写是读的必然结果,而写本身则必须回归到读上去,以写促读,把写作和阅读的位置摆放正确,更好的进行阅读。
(二)以写促读是和对话理论相符合的
阅读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和文章进行对话,是相互的,在本质上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去写去读去点评,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不断地和文章进行积极的对话,这样教学才更加的有趣,效果也会更加的明显。
三、怎样进行以写促读
(一)对文体进行转换,用写作的方法来促进阅读的深度
在进行诗歌的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都会觉得很好,但是说不出来,觉得说出来就毁掉了诗词本身的韵味,其实不然,讲不出来明确的体会,只能说明对于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更好的进行解析。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诗词进行一定的改写,改写成散文或者小说,用文字来对诗词的意境进行重塑,有助于学生对诗歌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生的改写,老师们便能够真正的看出学生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的水平,只要学生写了,有自己的道理,老师就必须给予肯定,不能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通过写作促进阅读的广度,进行评点的议论
有些重要的课文,思想性比较强,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让学生动手去写一些评论性的文章或者是读后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的本身和把握文中的形象。
(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情节进行改编
对情节进行改编,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促进阅读的灵活度,只要学生的想象是合理的,就应该肯定学生的努力,比如在学生面对《出师表》的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的进行穿越的写作,变身诸葛亮的身边的人,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和改变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老师有心,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用写作促进阅读,学生写的开心了,自然更加愿意去读,阅读的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必然会有大的提高。
四、结语
在如今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程度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想要按照旧的办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只有进行以写促读的新的办法,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范媚.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以写促读”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3)
[2]赵立,刘琪娟.紧扣教材,以读代写、以写促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3]曹建军,申卫平.读写对接以写促读——读写新观兼探新课语文读写低效现象[J].中学语文,2008(6)
【关键词】 以写促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在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初中阶段。十分有必要对写作和阅读两个方面进行大力的强化,想要更好地做好以写促读,就必须在以写促读的基础上对读写的结合点进行探索,只有找对了读写的结合点,对二者进行对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以写促读的提出
(一)我国大部分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阅读便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对于一篇文章的分析和阅读,而阅读能力本身的提高是和学生自己的阅读水平知识技能密不可分的。在现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辨别也越来越困难,阅读能力不够的话,是很难应付这些信息的。因而,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地位举足轻重并且不可动摇。
如今,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进行中,阅读往往是占的时间最多的,然而效果跟文言文和基础知识比也是最差的,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的读懂一篇文章,原因就在于把握不住文章的主旨所在。所以想要学生更准确的读懂一篇文章,就必须加强语文阅读的教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把握好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学生无法把握好文章的主旨,不能体会到文章的奥妙,便谈不上阅读的享受,阅读的现状是,学生对于阅读有时候会“发怵”,没有一点的兴趣。只能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我们的教学本身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如今,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仍在采用落后了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毫无创新。
这种教学方法基本上就五个阶段,一是,了解文章的作者以及写这篇文章的时代大背景;二是,对生僻的字词进行讲解;三是,对文章中的人物的形象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文章结构和重点难点;四则是,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最后就是,对文章的写作的特点进行讲解。这种办法起源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在如今能够发挥的作用已经很小,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只能导致所有的文章都千篇一律,失去原有的特点,学生也会失去对文章的兴趣,觉得阅读课乏味无比。
(二)提出以写促读这个概念
在我国的语文课本中,语文课文大都是名家的作品,内容丰富魅力独特,教师不应该千篇一律,让其失去独有的特点,有必要从课文本身进行出发,将课文和写作联系到一起,以写作来促进阅读,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若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便会进一步的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解决,了解和获取到新的知识,增加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去阅读去写作去表达。
二、以写促读这种模式合理的依据
(一)以寫促读符合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性质
语文是一个把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来合二为一的基础性质的学科。在初中的课堂上特别是老师的教学中,往往把语言的运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的社会运用中,我们对于读的使用要远远的多于写。毕竟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每一个学生都去当作家去写文章,所以让学生大量的掌握写作的技巧,是十分不必要的。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读的能力,正确的把握信息中的主旨,吸收大量的信息,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所以,语文的学习出发点应该是读。写是读的必然结果,而写本身则必须回归到读上去,以写促读,把写作和阅读的位置摆放正确,更好的进行阅读。
(二)以写促读是和对话理论相符合的
阅读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和文章进行对话,是相互的,在本质上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去写去读去点评,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不断地和文章进行积极的对话,这样教学才更加的有趣,效果也会更加的明显。
三、怎样进行以写促读
(一)对文体进行转换,用写作的方法来促进阅读的深度
在进行诗歌的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都会觉得很好,但是说不出来,觉得说出来就毁掉了诗词本身的韵味,其实不然,讲不出来明确的体会,只能说明对于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更好的进行解析。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诗词进行一定的改写,改写成散文或者小说,用文字来对诗词的意境进行重塑,有助于学生对诗歌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生的改写,老师们便能够真正的看出学生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的水平,只要学生写了,有自己的道理,老师就必须给予肯定,不能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通过写作促进阅读的广度,进行评点的议论
有些重要的课文,思想性比较强,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让学生动手去写一些评论性的文章或者是读后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的本身和把握文中的形象。
(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情节进行改编
对情节进行改编,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促进阅读的灵活度,只要学生的想象是合理的,就应该肯定学生的努力,比如在学生面对《出师表》的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的进行穿越的写作,变身诸葛亮的身边的人,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和改变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老师有心,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用写作促进阅读,学生写的开心了,自然更加愿意去读,阅读的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必然会有大的提高。
四、结语
在如今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程度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想要按照旧的办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只有进行以写促读的新的办法,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范媚.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以写促读”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3)
[2]赵立,刘琪娟.紧扣教材,以读代写、以写促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3]曹建军,申卫平.读写对接以写促读——读写新观兼探新课语文读写低效现象[J].中学语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