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贫困学生接收物质资助后所表现出依赖心理强,自卑与虚荣并存心理需引起资助育人工作者密切关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阳光的心理,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现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中一个具体案例为例,结合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该理论提出一种工作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根据调查了解当前资助效益现状,主要表现在受助学生心理依赖强,资助育人工作者指责尚未明确等。在我校某二级学院开展春季助学金是否继续发放调查工作中,接收到本班一名学生对受助学生的举报。资助老师立刻重视此事,并以社工身份介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之所以选择这一理论模式是因为理性情绪模式治疗法致力于对当事人非理性信念的批驳以及对新的理性信念的建立,整个治疗过程相似于导与学的过程,社工扮演者导师的角色,案主则扮演学生的角色。社工的这一角色们决定了社工的任务。
1 案例背景
被举报学生C是南通市区低保户,家里父亲残疾,母亲身体多病,C的爷爷奶奶年纪偏大,无劳动能力还需照顾,C还有一个在读书的弟弟,家里唯一经济收入就是残疾父亲打短工,可以说的确是家庭情况不容乐观,捉手见肘。鉴于家庭情况,结合成绩和平时该生在校表现,C申报了困难资助,在高职四年级第一学期成功获得国家助学金2000元,还有2000元于下学期发放。但此次被匿名举报问题谈到该生不符合再受助,原因是“该生有贵重物品苹果手机”这一项违背了学校规定的受助生不能购买高档手机。班主任对此事进行取证,并且在教室里进行其他同学调查摸底该生情况:据其他同学反馈,C同学手机的确是该生利用节假日期间兼职打工赚钱购买。C同学得知被举报后情绪激动,扬言自己使用苹果手机是自立根生,甚至放话要报复那位眼红的好事者。由于受到这件事情影响,C同学在期中考试中没有发挥好,還出现了不及格,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糟糕,班主任找其谈话沟通,发现C思想极端。于是由二级学院转职资助D老师以社工身份进行介入。
2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1 明确引发情绪困扰的当前问题
首先,通过老师向C同学介绍理性情绪治疗的基本原理,特别是ABC理论,使C明确:造成当事人情绪和行为困扰的问题,不是事件,而是非理性信念。让C相信理性情绪治疗有用、有效。
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中,A=S,B=O,C=R.于是形成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指的是个人所遭遇的缘起事件或逆境,例如事件、人物、想法等;“C”是与“A”相关的情绪或行为结果;“B”是指对于“A”(缘起事件)的信念。
通常,人们认为情绪或行为反应(C)由诱发事件A引起,即A引起了C。但是,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仅为情绪或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对诱因事件的信念、认知、评价和看法(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如果应用一定的方法,帮助案主质疑自己的信念,进而摒弃自我的非理性信念。那么,案主的情绪问题就迎刃而解。
D老师:“我看最近一段时间你的心情和状态都不是很好,是受什么事情影响了吗?可以和我说说吗?”
C同学:“我知道不就是我拿助学金了吗?我拿了4000元一年的,大家就看不惯我,觉得我有钱了就变虚荣了!”
D老师:“你的意思是你听到有同学议论你了对吗?”
C同学:“我不是都被举报了吗?就因为我买了苹果手机,大家都觉得我犯法了,吞占国家资金买了手机,其实这是我自己打工得来的!”
D老师:“你现在情绪比较激动,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对吗?”
C同学:“是的。”(眼圈泛红)
D老师:“我想明确一下你委屈的真正原因,你获得上一年度国家助学金并且是最高等级4000元一学年,据我了解助学金是分2个学期发放的,你在上学期应该已经拿到2000元了,现在被某位学生举报,他觉得你不符合拿助学金,是这样吗?”
C同学:“嗯。”
2.2 检查非理性信念
D老师:我听说你今年寒假期间买了部iphone 7手机,很贵吧?
C同学:6000多,这是我花的我自己的钱买的,平时打工兼职攒下来的钱。
D老师:上学期的2000元助学金你时怎么使用的?
C同学:我把它省下来了,也部分加入了购买手机的投资里。
D老师:你看老师工作好多年了,也有一定积蓄,但是也没有买苹果7,因为对我来说这个手机还是算高档电子产品,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苹果7手机算是高档电子产品,你认为呢?
C同学:“恩,但问题是老师这是我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钱买的,我一没偷二没抢,花自己的钱给自己买好手机也不行吗?我马上就要实习了,我不想进单位后被别人嘲笑我用差手机。”
针对C同学一直强调花自己的钱买手机,不应当被批评的理念,深入挖掘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由于C觉得自己在学校被挂上贫困生头衔,心理难免有一些自卑,想到马上就要预就业进单位实习,用一部高档手机可以有面子。针对这一问题,D老师帮助C同学运用ABC理论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
A(诱发事件):C同学因为购买高档手机,被同学举报不应再接受资助。
B(信念):C同学认为购买高档手机的钱是自己平时积攒,使用差手机会被嘲笑而拥有苹果手机有面子。
C(情绪结果):得知被举报,觉得同学是嫉妒她,与班级同学关系恶化,成绩下滑。
2.3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在找到导致C同学出现情绪和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后,D老师就需要通过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专门辅导技术来帮助当事人向非理性信念和思维质疑,进而帮助C同学放弃这些非理性信念。
D老师:“你的情况我基本了解了,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你在申请加入我校贫困生库的时候所提交的一系列材料我都经手审核过,我对你的家庭情况比较有印象,你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家中只有肢体残疾三级的父亲养家,需要常年维持老人的医药费,除此之外还要供给你和你弟弟读书,家中的经济负担很大,为什么你拿到助学金后没有想过补贴家用呢?” C同学:(沉默)
D老师:“从现实来看,你应该把自己的获得填补在家庭里,不该买苹果手机,当然你沉默体现你有愧。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老怎有小呢’,买手机,虽然钱是你挣得的外加受资助的,但资助的目的是什么呢?让你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当然结合你的家庭情况,你也可以拿出部分给爷爷奶奶治病。贵重物品不买为宜,家庭不幸已经是件憾事,人生应该多为家庭和自身考虑,贪图享受和我们的勤俭节约是相悖的。”
C同学:“我……我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我也努力打临工挣钱,我就是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家里有钱的孩子,我不想被别人看不起,再怎么努力也是个勤奋的穷人,我想我用了苹果手机就可以和他们一样了。”(C忍不住哭了起来)
D老师:“攀比之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真空,老师相信你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不快,但是只要自己保持内心坚定和纯真,就没有人可以左右你,今天别人嘲笑你用差手机,你省吃俭用买了好手机,明天有人嘲笑你骑自行车,你难道要借高利贷去买汽车吗?那么现在你买到苹果最新款手机了,你内心真的觉得自己很快乐吗?”
C同学:“没有很快乐……一个手机的确也改变不了命运。”
2.4 获得新的理性信念
在识别并驳倒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D老师作为社会工作者还要进一步诱导、帮助当事人找出适宜的、理性化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达到用现实的、理性的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的目标,让理性信念和适宜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关联起来,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心态阳光乐观的学生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3 自我接纳
3.1 一个情绪健康的人
一个情绪健康的人,能接纳自己,不为其他,纯粹是为自己的存在,C同学不以自己的成就或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我价值。无论贫困与否都是暂时的,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努力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3.2 自我负责
年满18周岁已是成年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都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贫困生不应有高消费,如有不当之举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3 有容忍度
一个情绪健康的人,对别人的行为和错误有宽宏的容忍度,因为她明白他人有做事的权利。虽然她不喜欢别人质疑自己,但她不会因此敌对他人。
3.4 能有系统地思考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她能够客观、理性、系统地进行深入思考。这不仅是指,要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思考,也包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思考,更要对情绪行为造成的结果做出积极的反思。
3.5 学会理性地学习和生活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帮助案主把所学到的客观的、现实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个人的生活态度,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利用模式中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学会理性地生活。
4 案例成效
D老师和C同学进行深入交流后,C同学表示自己购买高档手机行为确实不应该,并且也认可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对贫困生管理规定,助学金在春季学期进行发放前会考察受助学生行为,对有高消费和受到违纪处分行为的同学不再发放助学金,将这部分助学金进行结余在下一年度发放给真正需要资助表现良好的贫困生。C同学表示自己在被举报这段时间,由于心中不满造成非理性情绪,对班主任和同学都产生敌对态度很不应该,通过D老师帮自己分析后,明白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并接受资助中心处理结果。
5 案例反思与工作方法总结
资助工作者长期处理贫困学生一线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相关心理学知识,科学的工作方法、成熟的理论知识和艺术性的谈话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5.1 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为资助育人提供有效支持
5.2 助人自助理論强化学生自立能力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真正的帮助人是帮人之所需,使帮助富有效果,而且效果持久。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进行有效的资助,同时贫困生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帮扶。以最终目的来看,基本达到提升个人素质及意识的水平,由此看来社会工作模式与资助育人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5.3 角色理论促进受助学生正向发展
角色理论是指人们与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我校受助贫困生,首先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再之作为获得资助的学生更应当了解这一角色的规范和要求,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并将之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比如心怀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学习,今后成为有用之才也去帮助他人。
5.4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可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每一学年国家助学金都分两学期发放,应当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将强联合督查受助学生提供的贫困生证明,建立举报邮箱、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也对贫困生校园卡消费记录,助学金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责任追究制度是每一位受助学生必须遵守的。
5.5 结合感恩教育与人格塑造可促进资助育人效益持续发展
学校应以资助工作作为平台,对接受资助的学生制定帮扶精神方案,开展“诚信感恩 励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受助学生踊跃参与感恩演讲比赛,在诚信还款承诺活动签名宣誓。对于存在心理隐患的贫困学生,应当建立贫困生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个案辅导、开展小组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分享优秀贫困生典型事迹等形式,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李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03-204.
[2]江苏省大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3]王晓青.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的探索和创新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李建坡.构建“资助+教育”一体化资助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5]许永莉.在高职院校中做好贫困生工作的方式探索[J].重庆: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15.
作者简介
缪妍妍(1988-),女,江苏省南通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资助和学生管理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根据调查了解当前资助效益现状,主要表现在受助学生心理依赖强,资助育人工作者指责尚未明确等。在我校某二级学院开展春季助学金是否继续发放调查工作中,接收到本班一名学生对受助学生的举报。资助老师立刻重视此事,并以社工身份介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之所以选择这一理论模式是因为理性情绪模式治疗法致力于对当事人非理性信念的批驳以及对新的理性信念的建立,整个治疗过程相似于导与学的过程,社工扮演者导师的角色,案主则扮演学生的角色。社工的这一角色们决定了社工的任务。
1 案例背景
被举报学生C是南通市区低保户,家里父亲残疾,母亲身体多病,C的爷爷奶奶年纪偏大,无劳动能力还需照顾,C还有一个在读书的弟弟,家里唯一经济收入就是残疾父亲打短工,可以说的确是家庭情况不容乐观,捉手见肘。鉴于家庭情况,结合成绩和平时该生在校表现,C申报了困难资助,在高职四年级第一学期成功获得国家助学金2000元,还有2000元于下学期发放。但此次被匿名举报问题谈到该生不符合再受助,原因是“该生有贵重物品苹果手机”这一项违背了学校规定的受助生不能购买高档手机。班主任对此事进行取证,并且在教室里进行其他同学调查摸底该生情况:据其他同学反馈,C同学手机的确是该生利用节假日期间兼职打工赚钱购买。C同学得知被举报后情绪激动,扬言自己使用苹果手机是自立根生,甚至放话要报复那位眼红的好事者。由于受到这件事情影响,C同学在期中考试中没有发挥好,還出现了不及格,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糟糕,班主任找其谈话沟通,发现C思想极端。于是由二级学院转职资助D老师以社工身份进行介入。
2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1 明确引发情绪困扰的当前问题
首先,通过老师向C同学介绍理性情绪治疗的基本原理,特别是ABC理论,使C明确:造成当事人情绪和行为困扰的问题,不是事件,而是非理性信念。让C相信理性情绪治疗有用、有效。
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中,A=S,B=O,C=R.于是形成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指的是个人所遭遇的缘起事件或逆境,例如事件、人物、想法等;“C”是与“A”相关的情绪或行为结果;“B”是指对于“A”(缘起事件)的信念。
通常,人们认为情绪或行为反应(C)由诱发事件A引起,即A引起了C。但是,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仅为情绪或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对诱因事件的信念、认知、评价和看法(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如果应用一定的方法,帮助案主质疑自己的信念,进而摒弃自我的非理性信念。那么,案主的情绪问题就迎刃而解。
D老师:“我看最近一段时间你的心情和状态都不是很好,是受什么事情影响了吗?可以和我说说吗?”
C同学:“我知道不就是我拿助学金了吗?我拿了4000元一年的,大家就看不惯我,觉得我有钱了就变虚荣了!”
D老师:“你的意思是你听到有同学议论你了对吗?”
C同学:“我不是都被举报了吗?就因为我买了苹果手机,大家都觉得我犯法了,吞占国家资金买了手机,其实这是我自己打工得来的!”
D老师:“你现在情绪比较激动,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对吗?”
C同学:“是的。”(眼圈泛红)
D老师:“我想明确一下你委屈的真正原因,你获得上一年度国家助学金并且是最高等级4000元一学年,据我了解助学金是分2个学期发放的,你在上学期应该已经拿到2000元了,现在被某位学生举报,他觉得你不符合拿助学金,是这样吗?”
C同学:“嗯。”
2.2 检查非理性信念
D老师:我听说你今年寒假期间买了部iphone 7手机,很贵吧?
C同学:6000多,这是我花的我自己的钱买的,平时打工兼职攒下来的钱。
D老师:上学期的2000元助学金你时怎么使用的?
C同学:我把它省下来了,也部分加入了购买手机的投资里。
D老师:你看老师工作好多年了,也有一定积蓄,但是也没有买苹果7,因为对我来说这个手机还是算高档电子产品,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苹果7手机算是高档电子产品,你认为呢?
C同学:“恩,但问题是老师这是我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钱买的,我一没偷二没抢,花自己的钱给自己买好手机也不行吗?我马上就要实习了,我不想进单位后被别人嘲笑我用差手机。”
针对C同学一直强调花自己的钱买手机,不应当被批评的理念,深入挖掘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由于C觉得自己在学校被挂上贫困生头衔,心理难免有一些自卑,想到马上就要预就业进单位实习,用一部高档手机可以有面子。针对这一问题,D老师帮助C同学运用ABC理论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
A(诱发事件):C同学因为购买高档手机,被同学举报不应再接受资助。
B(信念):C同学认为购买高档手机的钱是自己平时积攒,使用差手机会被嘲笑而拥有苹果手机有面子。
C(情绪结果):得知被举报,觉得同学是嫉妒她,与班级同学关系恶化,成绩下滑。
2.3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在找到导致C同学出现情绪和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后,D老师就需要通过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专门辅导技术来帮助当事人向非理性信念和思维质疑,进而帮助C同学放弃这些非理性信念。
D老师:“你的情况我基本了解了,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你在申请加入我校贫困生库的时候所提交的一系列材料我都经手审核过,我对你的家庭情况比较有印象,你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家中只有肢体残疾三级的父亲养家,需要常年维持老人的医药费,除此之外还要供给你和你弟弟读书,家中的经济负担很大,为什么你拿到助学金后没有想过补贴家用呢?” C同学:(沉默)
D老师:“从现实来看,你应该把自己的获得填补在家庭里,不该买苹果手机,当然你沉默体现你有愧。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老怎有小呢’,买手机,虽然钱是你挣得的外加受资助的,但资助的目的是什么呢?让你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当然结合你的家庭情况,你也可以拿出部分给爷爷奶奶治病。贵重物品不买为宜,家庭不幸已经是件憾事,人生应该多为家庭和自身考虑,贪图享受和我们的勤俭节约是相悖的。”
C同学:“我……我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我也努力打临工挣钱,我就是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家里有钱的孩子,我不想被别人看不起,再怎么努力也是个勤奋的穷人,我想我用了苹果手机就可以和他们一样了。”(C忍不住哭了起来)
D老师:“攀比之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真空,老师相信你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不快,但是只要自己保持内心坚定和纯真,就没有人可以左右你,今天别人嘲笑你用差手机,你省吃俭用买了好手机,明天有人嘲笑你骑自行车,你难道要借高利贷去买汽车吗?那么现在你买到苹果最新款手机了,你内心真的觉得自己很快乐吗?”
C同学:“没有很快乐……一个手机的确也改变不了命运。”
2.4 获得新的理性信念
在识别并驳倒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D老师作为社会工作者还要进一步诱导、帮助当事人找出适宜的、理性化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达到用现实的、理性的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的目标,让理性信念和适宜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关联起来,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心态阳光乐观的学生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3 自我接纳
3.1 一个情绪健康的人
一个情绪健康的人,能接纳自己,不为其他,纯粹是为自己的存在,C同学不以自己的成就或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我价值。无论贫困与否都是暂时的,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努力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3.2 自我负责
年满18周岁已是成年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都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贫困生不应有高消费,如有不当之举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3 有容忍度
一个情绪健康的人,对别人的行为和错误有宽宏的容忍度,因为她明白他人有做事的权利。虽然她不喜欢别人质疑自己,但她不会因此敌对他人。
3.4 能有系统地思考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她能够客观、理性、系统地进行深入思考。这不仅是指,要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思考,也包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思考,更要对情绪行为造成的结果做出积极的反思。
3.5 学会理性地学习和生活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帮助案主把所学到的客观的、现实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个人的生活态度,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利用模式中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学会理性地生活。
4 案例成效
D老师和C同学进行深入交流后,C同学表示自己购买高档手机行为确实不应该,并且也认可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对贫困生管理规定,助学金在春季学期进行发放前会考察受助学生行为,对有高消费和受到违纪处分行为的同学不再发放助学金,将这部分助学金进行结余在下一年度发放给真正需要资助表现良好的贫困生。C同学表示自己在被举报这段时间,由于心中不满造成非理性情绪,对班主任和同学都产生敌对态度很不应该,通过D老师帮自己分析后,明白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并接受资助中心处理结果。
5 案例反思与工作方法总结
资助工作者长期处理贫困学生一线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相关心理学知识,科学的工作方法、成熟的理论知识和艺术性的谈话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5.1 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为资助育人提供有效支持
5.2 助人自助理論强化学生自立能力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真正的帮助人是帮人之所需,使帮助富有效果,而且效果持久。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进行有效的资助,同时贫困生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帮扶。以最终目的来看,基本达到提升个人素质及意识的水平,由此看来社会工作模式与资助育人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5.3 角色理论促进受助学生正向发展
角色理论是指人们与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我校受助贫困生,首先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再之作为获得资助的学生更应当了解这一角色的规范和要求,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并将之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比如心怀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学习,今后成为有用之才也去帮助他人。
5.4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可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每一学年国家助学金都分两学期发放,应当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将强联合督查受助学生提供的贫困生证明,建立举报邮箱、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也对贫困生校园卡消费记录,助学金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责任追究制度是每一位受助学生必须遵守的。
5.5 结合感恩教育与人格塑造可促进资助育人效益持续发展
学校应以资助工作作为平台,对接受资助的学生制定帮扶精神方案,开展“诚信感恩 励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受助学生踊跃参与感恩演讲比赛,在诚信还款承诺活动签名宣誓。对于存在心理隐患的贫困学生,应当建立贫困生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个案辅导、开展小组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分享优秀贫困生典型事迹等形式,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李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03-204.
[2]江苏省大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3]王晓青.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的探索和创新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李建坡.构建“资助+教育”一体化资助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5]许永莉.在高职院校中做好贫困生工作的方式探索[J].重庆: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15.
作者简介
缪妍妍(1988-),女,江苏省南通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资助和学生管理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