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要求德智兼备,小学教育正是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开始,而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方式
在应试教育體制下,智育一直以来被看做是学校教育的重心,但在当今素质教育体制下,智育和德育要平衡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智育的开发,更要注重德育的培养,它是一个人受人尊重认可,一个国家安定有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处于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德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和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文明,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将来继承共产主义事业,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德育教育历史悠久,在当今素质教育体制下也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一、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角色。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宣传主体,自身的行为习惯本身就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说一套做一套只能使学生更加抵触,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多渠道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 :一方面学习德育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教师行为道德素质,让教师的德、智、才、情在教学中充分表现,使德育教育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生动自然、深入人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接受教师影响。
实行开放式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以分数为衡量德育学习的标准,实行互动式教学。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通过举实例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判断是与非、对与错。这样,老师通过转换角色,成为德育教学的发起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通过必要的引导,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同时,老师以自身的行为表现,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二、关注“主体”,因材施教
“人”字肃然只是简单单的一撇一捺,但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真的很难。而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才是德育教育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即真正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出发,深刻了解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积极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不同的学生都存在着个性之间的差异,智能上的多元。再加之,学生所处的不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必然有其不同的成长轨迹。这正是现代德育的一些新课题。如果用同一要求,相同的教育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德育素质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决定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在坚持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段目标的层次性相统一的前提下,我们要进行分层德育规划。首先是制订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其次是教育内容要不同;最后是教育方法的不同。因此,德育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背后”,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规范为抓手,狠抓基础文明习惯和养成教育训练。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背后”,因材施教,用爱心、耐心、细心、进取心来唤起他们的醒悟,让他们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争取进步,德育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掉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创设民主氛围,采用多方式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永远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的课堂气氛往往都是比较低沉的,这是传统观念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束缚,我们必须要打破这一常规,只有这样,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才会将课堂所学为他们今后所用。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还应该做到民主,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将自己的心理包袱放下,学习气氛才不会变得紧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将教师所讲到的内容进行全面吸收,教学效果才会变得更加的出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电教手段,宣传社会公益活动或者先进事例、先进个人,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代表时代先进形象的电影,引导学生抵制黄赌毒等社会垃圾的影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宣传引导正确的个人发展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热爱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学生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人。
五、不可忽视的家校联合
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都能在学校获得的,学生的成长也不都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许多习惯都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德育必须整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我们要以学校教育为纽带、为桥梁,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抓好家庭教育。我们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只有家校联合,才能促进德育教育模式的良好形成。
总之,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要实现社会的文明,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联手合作,从孩子抓起,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方式
在应试教育體制下,智育一直以来被看做是学校教育的重心,但在当今素质教育体制下,智育和德育要平衡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智育的开发,更要注重德育的培养,它是一个人受人尊重认可,一个国家安定有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处于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德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和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文明,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将来继承共产主义事业,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德育教育历史悠久,在当今素质教育体制下也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一、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角色。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宣传主体,自身的行为习惯本身就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说一套做一套只能使学生更加抵触,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多渠道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 :一方面学习德育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教师行为道德素质,让教师的德、智、才、情在教学中充分表现,使德育教育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生动自然、深入人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接受教师影响。
实行开放式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以分数为衡量德育学习的标准,实行互动式教学。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通过举实例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判断是与非、对与错。这样,老师通过转换角色,成为德育教学的发起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通过必要的引导,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同时,老师以自身的行为表现,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二、关注“主体”,因材施教
“人”字肃然只是简单单的一撇一捺,但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真的很难。而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才是德育教育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即真正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出发,深刻了解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积极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不同的学生都存在着个性之间的差异,智能上的多元。再加之,学生所处的不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必然有其不同的成长轨迹。这正是现代德育的一些新课题。如果用同一要求,相同的教育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德育素质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决定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在坚持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段目标的层次性相统一的前提下,我们要进行分层德育规划。首先是制订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其次是教育内容要不同;最后是教育方法的不同。因此,德育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背后”,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规范为抓手,狠抓基础文明习惯和养成教育训练。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背后”,因材施教,用爱心、耐心、细心、进取心来唤起他们的醒悟,让他们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争取进步,德育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掉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创设民主氛围,采用多方式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永远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的课堂气氛往往都是比较低沉的,这是传统观念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束缚,我们必须要打破这一常规,只有这样,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才会将课堂所学为他们今后所用。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还应该做到民主,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将自己的心理包袱放下,学习气氛才不会变得紧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将教师所讲到的内容进行全面吸收,教学效果才会变得更加的出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电教手段,宣传社会公益活动或者先进事例、先进个人,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代表时代先进形象的电影,引导学生抵制黄赌毒等社会垃圾的影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宣传引导正确的个人发展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热爱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学生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人。
五、不可忽视的家校联合
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都能在学校获得的,学生的成长也不都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许多习惯都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德育必须整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我们要以学校教育为纽带、为桥梁,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抓好家庭教育。我们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只有家校联合,才能促进德育教育模式的良好形成。
总之,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要实现社会的文明,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联手合作,从孩子抓起,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