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探研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的文化外交将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作为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位总统任期内的美国文化外交政策进行概括,并探索不同时期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相通之处和鲜明个性。美国外文化的过程中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忽视了世界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其实质是以美国的意识形态为指向,以实现国家利益为根本宗旨,影响世界秩序。
  关键词:冷战后;美国;文化;文化外交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与国际关系一样古老,它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应该说它源于文化关系又“高”过之,文化外交的整体性含义包括两层:一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以文化为手段的外交范畴,它与军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并称为外交的“四大手段”;二是以维护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利益为宗旨,以包括文化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进行的外交活动与决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外交理论和政策。1所以,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有意识地以本国的政治哲学、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等为主要文化内容,运用种种文化手段与措施来达成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
  美国的文化外交將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作为主要内容,而意识形态的输出主要有两件东西: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前者体现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及市场力量,后者体现为竞选政治及政治多元化。从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无一不是将美国的民主输出作为文化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不遗余力的试图用美国的价值标准把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统一起来,实现冷战后“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一”。
  二、老布什时期的文化外交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刻。面对巨变的世界,恰逢其时入主白宫的老布什总统及其外交班子踌躇满志地提出要构建“世界新秩序”。老布什强调要继续里根以“实力求和平”的方针,为未来美国外交政策确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实力地位,参与世界事务,不从国际经济中退出。2
  老布什文化外交的首要特征就是“埋葬”冷战。冷战刚一结束,作为冷战“武器”的“公共外交”即遭诟病,受到多方面的批评。各个层面的文化外交也受到牵连,呈现颓势。冷战结束后,美国学术界和国会中的保守派开始反思,质疑冷战结束后美国是否仍需要保持在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项目的经费投入以及文化外交是否仍需要保留在公共外交的框架内。冷战刚结束的一段时间,美国出现新的孤立主义思想,福山等一些著名学者认为,冷战结束标志着意识形态斗争已经终结,自由主义已经战胜共产主义并成为人类最后的意识形态。3
  老布什还将文化外交看作“超越遏制’’的跳板。“超越遏制”是老布什政府的基本对外战略,其目标是要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纳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西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采取援助、贷款等形式鼓励苏东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老布什执政时的美国在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时,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民主制度的吹鼓手”,其任务就是在这些国家“引导改革”。从老布什“超越遏制”的外交战略措施中可以看出,推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模式、民主政治制度,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美国引导世界“走出冷战”的重要途径。而这些活动,都可以被归纳到文化外交的制度和价值观输出的范畴当中。
  三、克林顿时期的文化外交
  为维护和加强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在世界事务中的“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克林顿政府对美对外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并最终确立了以“参与和扩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安全、促进繁荣和推进民主”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战略。4
  克林顿政府文化外交首先表现为对外推广“自由市场”,克林顿外交理念的核心是经济安全。在克林顿的世界观中,经济是第一位的。在他的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减少联邦赤字和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上提高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推动“自由市场模式”的扩展,传播新自由主义思想,是克林顿政府文化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
  克林顿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美式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目的在使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其政治制度在全世界扩散。为达成这个目的,美国采用如下主要方针“扩展民主”:在总体布局上,提出以强化“民主堡垒”、消化“民主”成果、演化“民主”敌手为三大步骤,把加强西方国家的内部协调、扶植“新生民主国家”、打击“敌视民主与市场的国家”列为基本方向。在策略手法上,主张循序渐进和以非军事手段为主。克林顿政府在对外政策实践中逐步认识到,通过高压手段推行美式“民主”和“人权”会造成一种“西方帝国主义”的形象,故提出美应区别不同地区情况,通过加强交往,重点以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交流等非军事手段,逐步促使有关国家出现“和平演变”。
  克林顿的文化外交还体现在扩张美国的文化产业上。尽管美国是一个文化资源稀缺的国家,却在世界上率先将文化纳入产业化轨道。克林顿时期的美国通过设立和更新行业标准,利用它的市场吸引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向世界推销“文化产业”的产业标准。美国的这种做法,实际是在世界上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建立起全球化的文化资源供应与保障系统合法化。这不仅消除了美国发展文化产业所需文化资源缺乏的危机,而且使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资源暴露在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掠夺和竞争的压力面前。凭借市场地位和经济优势,制定体现和维护美国利益的文化产业标准,并将其纳入文化外交范畴,借助多种外交手段将这种标准确立为国际通用规范,是克林顿政府借用文化外交帮助美国文化产业扩张的重要途径。
  四、小布什时期的文化外交
  从小布什政府文化外交政策的推行过程来看,注重“民主”观念的传播和对目标国家进行“思想改造”是它的一大特征。这突出表现在小布什政府围绕反恐而开展的“大中东”计划、“大中亚”计划等外交举措上。要根除恐怖主义就必须彻底改造孳生恐怖主义的伊斯兰文化政治现实,打破恶性循环的怪圈,最终在伊斯兰世界建立起杜绝恐怖主义的“真正伊斯兰主义和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   小布什政府极力向世界输出的不仅仅有美国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等政治意识形态内容,将美式自由市场体制及自由贸易向世界推广也是小布什政府文化外交的重要内容。在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小布什政府就发出将“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呼声;在2006年发布的《战略》中,‘小布什政府再次指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衡量“民主’’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经济与政治自由是密不可分的",美国要在世界上鼓励开放市场,促使发展中国家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鼓励它们深化改革、提高经济透明度并改善人们生活,建立市场经济,在全球建立透明度、可信度、安全程度更高的国际金融体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澎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强,文化除越来越呈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权力化倾向外,还日益融入经济之中形成越来越庞大的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在促进生产力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展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5。当今世界的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开这种形势,小布什政府文化外交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积极促进电视、电影、录像带、音乐、美术等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美国是世界文化产业强国,在小布什执政后的第四年,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占当年GDP总量的21%。文化产业不仅产生经济效益还潜移默化地传播了美国价值观。
  五、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的实质及影响
  美国政府在实施对外文化的过程中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传播先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作用。美国文化所长期宣扬的自由民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再加上美国大众文化中所具有的较强的时代性和竞争活力,使得美國文化易于为全球接纳,因而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然而,美国文化外交战略早已暴露出其自身无法克服的根本缺陷,即它忽视了世界各国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由各国家民族文化传统、民主理念、社会制度、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所决定的,而美国却仍妄图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式推行自认为完美的美国式民主,其结果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认识到,美国文化外交的实质是以美国特有的意识形态为指向,以国家制度及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内涵,以实现国家利益为根本宗旨,在使世界“美国化”的基础上,将美国晋升为世界秩序的主宰,把世界变成美国的一统天下。美国政府的对外文化不仅起到了辅助其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实现其全球霸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的潜在作用,即对处于其他文化中的人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美国对外文化本质上是为美国整体对外战略服务的,文化在这里只是其推行对外政策的一个工具,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美国一统天下的全球霸权。
  参考文献
  [1] 彭新良著《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2] 丁奎松、沈志勋:《美国新总统乔治·布什》,载《现代国际关系》,1989年第1期。
  [3] 胡文涛著:《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4] 萨本望、尚鸿:《美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评估》,载《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5] 李庆余著:《美国外交史:从独立战争至2004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
  [6] 李江涛等著:《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注释:
  ① 彭新良著《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② 丁奎松、沈志勋:《美国新总统乔治·布什》,载《现代国际关系》,1989年第1期,第56页。
  ③ 胡文涛著:《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77页。
  ④ 萨本望、尚鸿:《美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评估》,载《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39页。
  ⑤ 李江涛等著:《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4页。
  作者简介:张金元,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不高,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久而久之数学技能得不到提升,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优化高职数学课堂,打造个性化的学生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堂中发挥潜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数学;个性化;高职生;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延安时期鲁艺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一段历史,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旧中国”与“新中国”的音乐之路,因此,延安鲁艺音乐是每一个中国音乐人无法逃避的历史现实,是值得中国音乐界深深思考的一段历史事实。  关键词:音乐教育;延安时期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 年4 月在延安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其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企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具有促进左永刚,如果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则会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平台中传播的各种数据信息的安全应用,受到具体部门的具体保护,不会被不法分子恶意的拦截和篡改数据信息,使网络信息内容能够安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我国对中专学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专语文课堂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略显落后,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逐渐脱离时代进步轨道。教师应及时转变理念,将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体验,更好地参与其中,提升授课质量。学生在充满时代感的环境下,重燃热情体会到语文的魅力,紧跟教师引导去探究更多内容,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响应教育部 “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提出高职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及网络课程资源,有效开展网课,提高教学质量的想法。明确了在网络教学背景下需要高职教师形成开放的教育觀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将网络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高网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师;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质量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响应教育
期刊
摘 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将“导”与“学”结合到一起,以提高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本文从优化教学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两个角度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模式的意义进行了整理。之后从引导学生预习、丰富教学形式、设置提问环节,三个角度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初中阶
期刊
摘 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以独特的豪迈,肆意挥洒的笔墨,展现作者或喜或悲,平静而激荡的情绪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洋洋洒洒的笔法真是让后世书者望而生叹,沉醉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书法魅力,堪称后世行书之楷模。  关键词:行书;《兰亭集序》;作品赏析;文学瑰宝;书法魅力  王羲之《兰亭
期刊
摘 要: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使得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更为多元化,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找到更贴合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本文对网格化管理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网络化管理模式的运用策略,以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输出人才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剧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文凭与本科生、硕士生无法抗衡,这也使得此类院校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侧重分析了高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同时针对辅导员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建议,希望对辅导员就业指导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实践策略  引言:  高职院校就业率会直接影响生源,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上涨,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却是十分有限,这就使
期刊
摘 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高中数学课的教学带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在当前数学课程的教育中,教师也一改传统数学教育的弊端,积极地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调整数学教育模式,以期打造现代化、高效能的数学课堂。对此,在本文中提出应用微课技术、创建线上交流小组,以及利用网络软件等策略,浅谈如何有效地实现网络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网络;高中数学;微课  时代的迅速发展,使得现代化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