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作品赏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以独特的豪迈,肆意挥洒的笔墨,展现作者或喜或悲,平静而激荡的情绪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洋洋洒洒的笔法真是让后世书者望而生叹,沉醉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书法魅力,堪称后世行书之楷模。
  关键词:行书;《兰亭集序》;作品赏析;文学瑰宝;书法魅力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等。全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用笔点画堪称精妙绝伦,犹如舞蹈在纸上飞舞,又如神人相助挥洒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都躲不开“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可惜的是,《兰亭集序》真迹殉葬昭陵,但是有摹本、临本传世,其中以"神龙本"最佳。
  一、《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47岁时,创作《兰亭集序》,主要记载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以美景为伴,诗酒为乐,情至浓时挥笔写下千古行书。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后世对其有很多说法,给其增添了故事性色彩。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认为《兰亭集序》当属是“尽善尽美”之作,随即下令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对于现传《兰亭集序》的真伪论断,引发书法界激烈争辩,但是这并不妨碍《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地位。
  宋代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这也充分说明了王羲之书法的宝贵,另一层面说,历代书法家的摹本甚多,甚至达到十几种,这在书法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现象。
  二、《兰亭集序》的作品赏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开篇独特,以时间为开端,原原本本记录当时友人会集兰亭盛游的美景。整篇文章短小精炼,审美价值颇高。《兰亭集序》在书法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以一种典雅、潇洒的时代风格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是后世无法超越并且争相模仿的。《兰亭集序》就好像是一座即平凡朴实,但又奇幻莫测的幽静,让人在每一次的临摹都有新的体会和感受。
  书法开篇交代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参与人物。之后转变到对于美景的描写。宗白华曾经指出,《兰亭集序》是用一种虚灵的胸襟去领会自然,以一种淳朴的眼光去看待自然,是一种美的和独特的意境。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集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集序》之神最恰当的评语。在整卷书法中,王羲之并没有大肆渲染,或使用技巧,而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描绘了兰亭的曼妙景色。本文仅324个字,但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由乐到痛再到悲。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的觉醒,对自己的生命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追求。
  三、《兰亭集序》的情感表达
  《兰亭集序》的序言简单而又不失深远意境,是王羲之一贯的散文风格。读起来玲珑剔透,琅琅上口。语句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等等,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朴实。语言简洁富有张力。这也是王羲之想积极入世的一种表达。可惜的是,王羲之真迹传承坎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作品,都是唐代以后的摹本,其中以“神龙本兰亭”为最精美。据说是由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它将原作的笔墨表现得最为真切。原本上带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都摹写得很细腻,改写的字迹也显示出了先后的层次,行笔踪迹、墨色浓淡十分清晰,间架结构也是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显得自然生动。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人生观虽不是出世的隐遁,但是却能够真实反映出当时魏晋时期文人生活的不易,绘画艺术作品是对时代的展现,书法作品又何尝不是呢?在现实中面对社会动荡。精神上却想要极具的自由观。
  小结:
  书法之美,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使人“悦目”的外在形象,二是让人“赏心”的内在神韵。王羲之应该是这个领域里集大成者,而《兰亭序》就像一个民族的记号。总之,《兰亭集序》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是注入了灵魂的书法,既有笔法秀逸,使转进退,无不如意,又有灵秀遒逸之势。字里行间妙趣横生。综上所述,《兰亭集序》具有很高的文學价值,能够通过《兰亭集序》看到魏晋文人的状况,何尝不是一种生命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3] 陈碧.《山水之乐,死生之悲—王羲之兰亭序思想探析》.湖北: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3月
  [4] 王乃全.《兰亭序》的文学价值及思想意义.陕西龙山书院网.
  作者简介:段问民,1994.1.11,汉族,河北邯郸,2017级在读研究生,美术专业。
其他文献
(一)项目内容概述  在新兴事物与外来文化冲击下,千禧一代的年轻人,本应该作为继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但大多数却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文物的价值所在,习近平主席说:“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所以设立此项目,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将现代的新技术新思想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受青年群体欢迎的设计手法,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打造一款集传统文化科普与休闲娱乐所结合的
期刊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进步,我们生活的物质水平也逐渐提高。如今,人们为了满足心理需求,更多的花费金钱来丰富自己的物质,而其中存在着一部分没有收入的大学生。  但是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生活费的多少更像是生活的底气,打个比方,假如和室友出去吃饭玩耍,一般来说抢先付账的人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不管这顿饭花了多少钱,都会让别人对你这种大方豪气的人赞美有加。现在各种品牌的衣服数不胜数,用华丽的外形来吸引大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源,它承载着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悠长璀璨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后人传承和发扬。语文科目作为发扬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发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文化;发扬;策略  引言
期刊
摘 要:唐代的国势隆盛,政治安定、经济文化交流极其活跃,为绘画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唐代绘画继承汉魏六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在题材、形式、风格技巧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风貌。其中,唐代的工笔人物画是绘画发展的一个高峰,在人物画的绘画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唐代人物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在造型特点、构图章法、绘画技法的分析,加深对唐代工笔人物画传承脉络的了解以及
期刊
摘 要: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不高,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久而久之数学技能得不到提升,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优化高职数学课堂,打造个性化的学生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堂中发挥潜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数学;个性化;高职生;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延安时期鲁艺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一段历史,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旧中国”与“新中国”的音乐之路,因此,延安鲁艺音乐是每一个中国音乐人无法逃避的历史现实,是值得中国音乐界深深思考的一段历史事实。  关键词:音乐教育;延安时期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 年4 月在延安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其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企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具有促进左永刚,如果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则会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平台中传播的各种数据信息的安全应用,受到具体部门的具体保护,不会被不法分子恶意的拦截和篡改数据信息,使网络信息内容能够安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我国对中专学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专语文课堂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略显落后,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逐渐脱离时代进步轨道。教师应及时转变理念,将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体验,更好地参与其中,提升授课质量。学生在充满时代感的环境下,重燃热情体会到语文的魅力,紧跟教师引导去探究更多内容,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响应教育部 “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提出高职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及网络课程资源,有效开展网课,提高教学质量的想法。明确了在网络教学背景下需要高职教师形成开放的教育觀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将网络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高网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师;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质量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响应教育
期刊
摘 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将“导”与“学”结合到一起,以提高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本文从优化教学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两个角度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模式的意义进行了整理。之后从引导学生预习、丰富教学形式、设置提问环节,三个角度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初中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