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留痕策略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数与除法”一课旨在让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的联系,理解分数的“商”的定义,从而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从“一个整体”平均分这一分数概念。笔者以“分数与除法”磨课一疑谈起,从前测入手改进教学到再次教学,探究借助留痕策略进行有效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关键词:留痕策略;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一课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中的第二课时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表示。认识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的平均分。把“分数与除法”这一课安排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的后面,是通过安排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更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材通过两个实例,由计算■和■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重点从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到还可表示两个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这样就让学生很好地理清了分数的两种身份:既可表示分率(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表示分率时可以通过运算得到,也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表示量时可以通过度量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使学生对分数形成一个更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二、第一次试教及教学反思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笔者对“分数与除法”一课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教学。
  (一)教学片段展示
  片段一:探究“把3个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生列出算式,说出答案是■个。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不清)
  师:四人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合作来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亲自动手操作验证。
  出示温馨提示:
  1. 想一想:你们打算怎么分?
  2. 分一分:看看每人分得多少个?
  3. 说一说: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汇报,集体探究。)
  生1:一个一个分,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3个饼平均分成12份,每人可分得3份,就是■。
  生2:不对,一个一个分,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个,3个饼就有3个■,是■个。
  生3:把3个饼叠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共分成12份,每人分得3份就是■。
  看似热闹有效的操作,学生却得出一个错误的“■”,而且一再说“共分成了12份”。笔者思考,这是因为学生在剪开后,不管是一个一个剪还是三个一起剪,他们都是直观地看到了把3个饼平均分成了12份这个结果,很难看着自己剪开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剪开后,学生更容易看到的是操作后的结果:把3个饼平均分成了12块。所以学生在操作中分不清到底是把1个饼看作单位1,还是把3个饼看作单位1,进入了课堂操作的误区,顾此失彼,这样的探究实际上是低效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片段二:课件演示分饼过程,进行学法的指导。
  师:刚才几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种方法:一个一个分,把每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是1个饼的■,每人可分得3个■个饼,就是■个;第2种方法:把3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每份占这三个饼的■,就是■个。
  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及时组织了课件进行演示,尽管课件动态演示一个个推进,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是处在懵懂状态,难以理解。而且动态画面一晃而过,学生难留下印象。所以在跟进练习,描述把3个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时,学生总是很难把两种分法表述清楚,教学效果欠佳。
  (二)教学反思
  课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评估: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条绳子的■,每段长是■米。发现有64.2%的学生填成“每段是这条绳子的■”。学生量率难以区分,出错率较高,只能用除法模仿求出5÷7=■,并不明白这■米其实就是把5米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的是5米的■。
  那么,能不能让学生不剪,直接让学生画出来?还是剪、画一起上更合理?学生到底认知起点在哪里?于是,对另一个班学生进行了前测分析。
  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请把你的想法详细地写下来,你可以画图,可以列式,也可以文字描述。
  反馈如下:
  结果发现,这道题学生基本都能画图表征,部分学生还是能用“平均分”的方法,感悟到每人可以分到这样的3个小份。但是要把这三个小份再次合并成一个圆的■,也就是说要得出■个这个结果,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于处在这阶段的学生,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帮助他們进行思考,应当顺应儿童的视角,采用多元的表征方式,以图形、文字、符号等多种数学语言为桥梁。而留痕则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推理和验证。通过留痕,学生不仅能看到“原来的‘1’,现在的每份”,整个分的过程也能被清晰呈现,而且还能看到同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进而使数学思考过程清晰可见、条理分明,从而提高课堂探究的成效。
  三、第二次试教及其教学策略
  笔者改进了教学策略,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一)同桌合作,剪、画同步表征
  1. 探究步骤
  (1)想一想:你们打算怎么分?
  (2)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方式,研究每人分得多少个?
  (3)与其他小组交流你们的想法。
  2. 反馈交流
  为学生准备了剪的圆片和画的探究单两种材料,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进行操作,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全班收集的探究单来看,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画一画来探究,有一小部分学生是既剪又画,只有15个学生选择剪一剪来分。学生选择画出分饼的过程,让图形作为桥梁,架起学生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述出来,通过多个学生对■的质疑分析,让学生对分得的结果——3份就是3个■个合起来就是■个有了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相互的辨析交流中,学生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认知:一个一个分,或是3个一起分,都是把这些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些饼的■,3份就是■。
  (二)手动演示,留痕深刻思维
  在学生展示分饼过程后,教师适时小结。
  变课件演示为手动演示分饼过程,引领深化,形成正确认知。在学生分饼或画饼过程展示完后,还有部分学生处于懵懂的状态,似懂非懂,这时急需教师进行知识引领。而教师的手动演示更能带动学生更多的视觉、听觉感官的参与,特别是在第二种分法中,3个饼的■也就是■个,这里有一个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转化过程,让学生看得更清晰,唤醒学生的再现性思维,并且板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留痕,成了学生数学思维生长的推进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维的过程,更容易理解数学新知识,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三)文字记录,充分落实意义
  1. 文字记录(与教师演示同步进行)。
  2. 联想:如果把3个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把两种分饼的过程用文字记录呈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再构建。在教师演示完后,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两种分饼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来回顾重现,充分落实了分数的两种意义。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支架,在学生讲述“如果把3个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时,都能借文字来表述,效果明显。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本节课经历了直观操作→画图表征→演示深化→文字内化这些过程,学生对分数的两种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悟。从意义展开,让学生明白3个饼的■是3个■个是■个,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然后用意义结束,让学生感受“把一个具体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量也是分数”。沿着这条主线,得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用符号表征,建立数学模型,水到渠成。同时也把这节课的教学研究拓展到6÷6=■,7÷6=■以及( )÷6=■,为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留痕策略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基于学情,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准确,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效,让课堂教学更厚实丰满,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既具有普适性,也具有特殊性,面对教育中的特殊情况,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给每一位学生带去特别的关爱,让他们能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文章以特殊教育的实践为基础,对特殊教育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特殊教育中贯彻爱的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爱;德育策略  每一位儿童都是一粒种子,只要条件具备,他们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
【摘 要】针对小学英语“以教师为中心、以后置性作业为主导”的局面,笔者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材,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设计出合理且有效的英语前置性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本教育;自主学习;前置性作业;作业设计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它的前置性作业除了笔头作业外,还有口头表达。小学“生本”课堂前置性作业
摘要:英语绘本是图文并茂的阅读故事书,是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好途径。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知识网络,整合分散的知识,使学生找到学习的规律。文章结合笔者执教的英语绘本阅读公开课,从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绘本阅读;思维导图;小学英语  近
【摘 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时时做一个有心人,让每一个教育契机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发挥作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契机,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细心去发现,耐心去捕捉,用心去创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兴趣,体验成功,找到自信。  【关键词】教育契机;智慧;发现;捕捉;创造  智慧是什么?百度百科上说,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而维基百科上则说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一种高级
【摘 要】受历史、地理及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异明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当前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各高中学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清远市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区域联片研训活动方式,初步探索出高中语文区域联片研训“面、线、点”三部曲,走出了一条由注重人人参与的均衡体验普及型研训到注重质量提升的深度研磨型的联
【摘 要】自主探索,发掘潜能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本文从让位还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讲解思路;人人参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掘潜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引导者、组织者,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互动;自主探索;教师引导;求异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台上讲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因此,我们通过有效的方法,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帮助幼儿逐步学习用健康的方式来生活,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洗手方法;习惯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中提出,3-4岁幼儿在提醒下,
【摘 要】在小学数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参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要通过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进教学方法、抓住小组活动的时机和数学“生活化”等措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提高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效率。  【关键词】活动教学;自主;探究  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荷兰数学
【摘 要】从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时候学生都是站在游泳池边听教师讲解游泳的技巧和方法,而没有下水体验游泳。换言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知识点,表面上学生都能接受和消化所学知识,实际上离真正的理解、感悟、运用还比较远。综观小学语文教材,被收纳进来的多数是记叙类文章,这类文章学生理解起来不算困难,而对于古典诗词,学生在背诵、理解、领悟的时候往往有些犯难。文章结合当前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理念
摘要:讲评课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小学数学的试卷讲评,教师应该运用多种讲评形式,抓住讲评的最佳时期,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精心备课,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进行试卷讲评后的矫正补偿和试卷讲评与信息技术融合,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试卷讲评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