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本文提出了一些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基本内涵;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则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廉洁从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都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师德师风的的基本内涵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风就是老师的风度,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师风是评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作为一名教师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而新时代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首先是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学生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其次是要有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教师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再者是要有扎实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知识。最后是要有仁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其实就是教师之爱,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这种爱是没有血缘的爱,没有功利的爱,是理智的爱。这种爱包括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满怀欣喜地期待学生健康成长。这种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师用人格启迪人格,用真心换真情,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尊重之后而无往不胜的教育法宝。
二、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础
思想教育是师德师风的重中之重。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导者;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是教育工作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学高只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需要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老师知识的传授只是外在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一个具有良好的德行的老师,才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要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的影响着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全员性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堅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在很大的程度上作用于学生,在教师群体之间也会形成一种感召力,教师和学生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向优秀的,具有模范作用的教师学习,所谓见贤思齐,进而审视自身的不足,培养自身优秀的品格。学校可以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让具有优秀的师德师风的教师的典型案例在座谈会上分享给全体师生,呼吁其他教师向其看齐,向其学习。
三、结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不仅自身要有优良的师德,还有将自身的优良品德潜移默化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增强自身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民.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新挑战[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7,28(6):6-8.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基本内涵;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则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廉洁从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都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师德师风的的基本内涵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风就是老师的风度,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师风是评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作为一名教师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而新时代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首先是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学生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其次是要有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教师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再者是要有扎实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知识。最后是要有仁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其实就是教师之爱,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这种爱是没有血缘的爱,没有功利的爱,是理智的爱。这种爱包括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满怀欣喜地期待学生健康成长。这种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师用人格启迪人格,用真心换真情,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尊重之后而无往不胜的教育法宝。
二、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础
思想教育是师德师风的重中之重。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导者;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是教育工作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学高只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需要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老师知识的传授只是外在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一个具有良好的德行的老师,才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要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的影响着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全员性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堅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在很大的程度上作用于学生,在教师群体之间也会形成一种感召力,教师和学生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向优秀的,具有模范作用的教师学习,所谓见贤思齐,进而审视自身的不足,培养自身优秀的品格。学校可以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让具有优秀的师德师风的教师的典型案例在座谈会上分享给全体师生,呼吁其他教师向其看齐,向其学习。
三、结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不仅自身要有优良的师德,还有将自身的优良品德潜移默化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增强自身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民.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新挑战[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7,28(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