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从问题导入生活化;实验材料生活化;教學任务生活化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生活即教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育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生活化的特色。中学教学的生活化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受“成绩决定论”影响,大多数学校和班级都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未能将生活化素材引入课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生活化教学愈发受到人们重视,这为中学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生物是一门立足实践的学科,与生活实践有着巨大的联系,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生存土壤,这就更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的方方面面推进生活化,创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问题导入;实验材料;教学任务
一、问题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探究式生物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度重要。生活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能充分地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学生代入感。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导入环节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这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感觉,不断增强学生探究动力。
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引入,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出馒头、包子等事物并做引导:“同学们,上面显示的东西你们都吃过吗?”待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再问:“那你们平时还吃些什么食物呢?”“鱼。”“猪肉。”“黄瓜。”学生们回答不同的食物,教师即可以继续引导:“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都有限量,这取决于其中的营养物质,那你们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健康的食谱吗?”教师即可以让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食物营养的知识。这样,教师用生活情境进行引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升了探究效率。
二、实验材料生活化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大多利用实验室内的素材,能进行的生物实验极其有限。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实验这种教学方式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初中生物的实验中,将实验材料生活化,这一方面能大大丰富学生进行实验的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将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例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的素材,设置不同的生活化实验。在种子的发芽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黄豆种子,分别设置不同的条件,如有无阳光、有无水、有无土壤、有无氧气等条件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针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研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录像设备将“黄豆发芽”这一过程录制下来,以此观察种子的萌发。而枝条发育的过程,开花结果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选择当地常见的植物,连续几个月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对此进行拍照,再将照片连接起来观察被子植物各个时期的生长。这样,教师利用生活化的实验素材和生活化的实验器具了解了“被子植物的生长”,建立了生物与现实联系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物知识,并将生物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一步掌握生物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后作业就是一味地抄笔记、做练习题,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但却容易引发学生厌学情绪,长久以来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任务生活化,布置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后实践活动,用新颖的形式提高课后作业的趣味性,更好地增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一节,教师在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生物多样性概况后,就可以设计实践练习,将学生分成五到六人的小组,让学生统计本地区能够见到的生物种类。在课后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们集合起来进行讨论,规定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查阅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打印记录表格,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义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自己的双眼见证现在是否还存在资料上的动植物。在活动中,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区域,分别对应资料进行辨别并且记录。而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学生们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和讨论,将所有的动植物种类集中在一张表上,统计整个调查过程中见到的生物数量,据此写出统计报告。这样,教师利用与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以更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增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其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在问题导入、实验材料、教学任务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行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不断发挥生活化课堂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具有合格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何玉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9(15):81.
[2]陈凤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9.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问题导入;实验材料;教学任务
一、问题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探究式生物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度重要。生活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能充分地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学生代入感。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导入环节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这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感觉,不断增强学生探究动力。
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引入,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出馒头、包子等事物并做引导:“同学们,上面显示的东西你们都吃过吗?”待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再问:“那你们平时还吃些什么食物呢?”“鱼。”“猪肉。”“黄瓜。”学生们回答不同的食物,教师即可以继续引导:“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都有限量,这取决于其中的营养物质,那你们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健康的食谱吗?”教师即可以让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食物营养的知识。这样,教师用生活情境进行引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升了探究效率。
二、实验材料生活化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大多利用实验室内的素材,能进行的生物实验极其有限。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实验这种教学方式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初中生物的实验中,将实验材料生活化,这一方面能大大丰富学生进行实验的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将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例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的素材,设置不同的生活化实验。在种子的发芽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黄豆种子,分别设置不同的条件,如有无阳光、有无水、有无土壤、有无氧气等条件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针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研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录像设备将“黄豆发芽”这一过程录制下来,以此观察种子的萌发。而枝条发育的过程,开花结果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选择当地常见的植物,连续几个月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对此进行拍照,再将照片连接起来观察被子植物各个时期的生长。这样,教师利用生活化的实验素材和生活化的实验器具了解了“被子植物的生长”,建立了生物与现实联系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物知识,并将生物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一步掌握生物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后作业就是一味地抄笔记、做练习题,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但却容易引发学生厌学情绪,长久以来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任务生活化,布置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后实践活动,用新颖的形式提高课后作业的趣味性,更好地增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一节,教师在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生物多样性概况后,就可以设计实践练习,将学生分成五到六人的小组,让学生统计本地区能够见到的生物种类。在课后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们集合起来进行讨论,规定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查阅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打印记录表格,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义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自己的双眼见证现在是否还存在资料上的动植物。在活动中,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区域,分别对应资料进行辨别并且记录。而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学生们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和讨论,将所有的动植物种类集中在一张表上,统计整个调查过程中见到的生物数量,据此写出统计报告。这样,教师利用与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以更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增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其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在问题导入、实验材料、教学任务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行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不断发挥生活化课堂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具有合格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何玉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9(15):81.
[2]陈凤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