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营造一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入手,扎实推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各项工作。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要坚持不懈地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塑造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养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生活情操;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未成年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毋庸讳言,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学习环境的好坏是一个人能否成材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等低俗有害信息传播泛滥,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因此,要以校园周边环境为整治重点,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
  在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的同时,还要改进方法,认真落实任务分工,围绕重点工作,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一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科学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二要从加强校外教育入手,建设各种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和课外活动指导,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工作的开展;三要加强各种课外兴趣活动的科学管理,使兴趣小组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用到学习、发明和创造上来;四要加强对各种不良信息的监管和惩罚,使这些不良信息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健全长效机制,着眼未来,形成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强大动力。一要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健全各种法规;二要进一步完善各种相关教育制度,长远规划,着眼未来;三要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奖惩分明。学校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长抓不懈,力求取得实效。
  “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就是在为祖国的明天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就是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积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为此而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感乃“立文之本”,语文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方法,是沟通读者和文本中的人物的桥梁。师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与感染,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本文从共情式诵读教学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共情式诵读教学的意义、共情式诵读在《桥》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共情式诵读;理论基础;意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文章的生命,
期刊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学习者和数学核心概念的需求,对教材内容、教学资源重新进行优化与组合,以结构化的学习活动推进组织教学。我们以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单元为例,重新梳理教学序列,关注学科内知识的整合,通过多元途径突破学习重难点,注重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期达成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一、整体教学前置思考  (一)整体思维视野下的单元序列重组  国内教材关于运算定律单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当今,小学教育界此起彼伏的改革思潮,或多或少受到《教育的目的》的影响,接受它的滋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教育的目的》这本奇书自然可以见仁见智。之所以用《通向“诗和远方”的教育》为题来评论这本书,是因为该书作者高远清明的思想、海纳百川的学养向我们传递了一股教育生涯中罕有的激情。按说这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教育书籍,但从字里行
期刊
《小英雄雨来》(节选)收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者管桦说,雨来的形象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那个年代的民兵、老人、妇女、少年儿童,都在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顽强斗争。教材选文具有篇幅长、序号分层的鲜明特点,笔者的教学设计围绕“通过列小标题读懂长课文”和“聚焦第四部分,体悟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展开,通过小组合作、读演结合、联想补白等方法,借助思维导图、改编剧本及丰富的图文、音像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收录革命文化类课文40余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为小学语文阶段第一个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相较于之前零散分布的单篇课文,落实好此主题单元的语文要素更具挑战性。革命文化课文教学长期存在因时代、社会变迁等因素所导致的价值认同不足、情感体悟不深、思维发展不够等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达成。项目化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探究
期刊
《军神》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革命课文,写了刘伯承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来到沃克医生的诊所治疗,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手术的故事。课文着力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故在教学中笔者以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称赞的句子贯穿课堂始终,以三幕话剧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关注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把握人物内心,感受军人特质,感悟军神形象。  一、课前谈话,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2~63页例5、“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建构相应模型,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增强符号意识,体会数学表达的严谨、简洁,感悟模型思想。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积
期刊
近期笔者观摩了特级教师俞正强执教的“面积的认识”一课,深受启发。我们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学设计一般是指向学生“接受学习”,而俞老师的课堂教学指向“深度学习”(如表1),其意义不在于使学生马上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而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常常会与“体积”“周长”等概念混淆。追本溯源,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面积”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教学中,俞老师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
期刊
前不久,读到《中国青年报》刊发的卢建斌老师的《应该允许公开课不完美》一文(见该报2020年4月27日教育圆桌版),笔者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事实上,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完美,总会存在一些瑕疵。但是,文中所举的两个实例却不太恰当。无论是卢老师在上公开课时遇到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还是于漪老师在公开课上甫一开场便碰到“障碍”,均非卢老师所说的“瑕疵”,而是值得称道的亮点。  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当然要看教师
期刊
啃了三个星期的《童年论》,又望望身边的一个个精灵古怪的七八岁的孩童,再捯饬一下家里三四岁的上蹿下跳的小男孩,我不禁问道: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  一代代的人试着去理解儿童,慢慢地去接近儿童,却始终已经不再是儿童,也全然不知身为儿童的感受。研究者把儿童看作小白鼠,用一堆数据来解释儿童。教师,往往手里端着一个班级,而不是三四十个儿童。父母,早已不记得自己曾经也不喜欢被牵着鼻子走。唉,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