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九华山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山、水、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其宗教旅游资源、峡谷景观和茶文化景区等独具特色。开发它应该遵循独特性、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
【关键词】西九华山;旅游开发
西九华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隅的固始县东南境,属大别山脉中段,为国家AAAA级景区,观赏面积80余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山、水、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整个景区以万亩茶园、竹海、森林、湖泊和峡谷瀑布群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豫南民俗为基调,形成茶、竹、禅三位一体,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逐渐形成为“山水交融,动静结合”的豫东南地区最大的旅游胜地。
宗教旅游资源以妙高寺为核心。妙高禅寺始建于隋,历史上曾称之为大佛寺、华岩寺、地藏寺,为地藏王菩萨王卓锡到安徽九華山之前,在中央地区的第一道场。明末清初,著名高僧释竺启和尚重修妙高寺,使妙高寺成为鄂豫皖交界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坐落在西九华山半山腰,占地面积80余亩,四周翠竹环绕,云雾成烟,1995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一个峡谷景区,全长约三公里,留梦河贯穿峡谷始终。景区内有六处较大的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峡谷中植物品种丰富,春天时多种鲜生兰花在谷中悄悄开放,空谷幽兰,清香雅致;山岩上一树树映山红迎风怒放,如朵朵白云飘浮在谷中。盛夏时节谷中浓荫蔽日,清凉舒爽,气温比谷外平均低2—3摄氏度,是难得的避暑胜地。秋天山谷中红枫、黄栌等暖色与茶树、冷杉、竹林等冷暖色相互映衬,在静静的深潭中倒映出一幅幅层次分明的七彩画面。冬天谷中银装素裹,形成独特的冰瀑景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茶文化景区以万亩茶园为背景,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为载体,以妙高寺佛茶场、茶艺长廊、茶竹文化苑为体验场所,向游客展现悠久的豫南茶文化。西九华山的竹海是豫南地区的一大景观,也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海氧吧,随处可见的一片片竹林,掩映着西九华山的农舍、水田,勾画出一幅幅人间绝美的田园画卷。竹海观光区,在九华山景区,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婷婷而舞。九华山的竹子品种多、面积大,有毛竹、桂竹、圆竹、楠竹等20多个品种。上万亩竹园,从山脚、山腰到山顶,到处都是竹子,高低参差、随意点染。站在竹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小鸟的歌唱,山风吹起,竹海翻着翠浪,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茶竹文化民俗村占地100多亩,以豫南民俗文化为主调,全景展现豫南地区民俗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众多的豫南民俗文化,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粗粮加工、茶叶加工、磨豆腐、榨油、酿酒、织布、造纸、制陶、竹柳编制、打铁、制香酱菜等民间手工艺生产过程。旅游接待区,是由会议中心、农家院、竹韵山庄别墅及停车场、餐饮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组成,为游客全方位提供吃、住、行、乐、购等方面旅游服务;景区免费提供旅游车搭载着游客,穿梭于80平方公里的观赏景区范围之内。在白鹭湖温泉度假区,阳光沙滩、竹排、快艇、游船、摩托艇、索道速降、热气球、碰碰车、高尔夫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一应俱全,实为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长江河漂流景点,悠闲时泛一叶轻舟,览两岸青山翠影,在无惊无险中领略大自然的温柔与优雅,陶冶心灵;勇敢者,操浆弄舟,中流击水,作怒涛搏击,虽有惊而无险,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雄浑壮阔,锻炼体魄;探险者,穿山破浪,飘于险境,忽现于浪尖,忽没于水中,只为征服自然。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对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市场环境、投资风险、宏观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劳动力是中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实际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最优方案。西九华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今天,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西九华山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其最终目的则是发展旅游业,在借以吸引旅游者来访并满足其需要的同时,推动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内旅游而言,则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了使这些目的得以最佳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突出独特性原则
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其价值在于与周边及其它地方的于众不同的独特性,是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有意识地保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原有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原始风貌,在进行开发和建设时,开发者应该以市场的价值观念来看待开放后的吸引力问题,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加以决定。西九华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开发时更应当保持其原有特色,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就严格遵循着此原则。作为一个峡谷景点,留梦河贯穿整个景点,植物品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独特性,确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长江河漂流景点,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发探险游的一个特例,满足探险爱好者的需求。要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在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中,为突出旅游资源应强调地方化、民族化,在环境外观上要让游客感到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点,保持当地传统特色,也有利于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茶竹文化民俗村以反映豫南民俗文化为特色,有助于游客体验豫南民俗文化、体验异乡风情,旅游接待设施的内部环境和设施要以符合游客的生活习惯为目标。
第二、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许多旅游都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如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认真做好保护工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要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开发规划,尽量保持和维护其原貌,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以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强调保护自然的文化珍品对人类存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法措施法规。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处罚。留梦河谷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貌,峡谷、溪流、瀑布、植被等自然资源为主要特色,与历史传说融合在一起,构成整个景点的资源主体,成为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 第三、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因此,旅游产旅游市场的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要特别重视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结构和旅游者偏好开发出旅游市场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以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为基础的,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出发点。一方面要与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求舒适、求品质、求体验、求新奇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与细分市场的需求相适应,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在西九华山景区,开发出茶文化景区、竹文化景区、民俗体验区、山水游览区、以及旅游服务区。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休闲度假旅游盛行、散客游时代来临、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兴起、自驾车旅游增多、互联网成为主要信息渠道、新兴产品层出不穷、奢侈型旅游产品盛行等新趋势。针对我国旅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结合西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开发出阳光沙滩、竹排、游船、快艇、摩托艇、热气球、高尔夫球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等旅游产品,以适应休闲度假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的需要。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强调代际公平分配,达到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都有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保护,等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環境的协调发展。西九华山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在旅游旺季时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景区的整洁卫生,除景区工作人员定时清理垃圾、杂物外,要加强对游客进行卫生教育,提倡文明旅游。景区内峡谷众多、水深坡陡,要切实保障游客安全,重视景区安全管理,在景区内多设置安全提示标语,同时加强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整个西九华山景区由众多景点组成,要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加快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加强宣传促销,整合科研、教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商品联合开发体系、旅游人才队伍联合培养。在加快发展西九华山景区旅游发作时,加强 对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西九华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将成为豫东南最大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吴殿廷,王欣等.被旅游开发与规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关键词】西九华山;旅游开发
西九华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隅的固始县东南境,属大别山脉中段,为国家AAAA级景区,观赏面积80余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山、水、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整个景区以万亩茶园、竹海、森林、湖泊和峡谷瀑布群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豫南民俗为基调,形成茶、竹、禅三位一体,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逐渐形成为“山水交融,动静结合”的豫东南地区最大的旅游胜地。
宗教旅游资源以妙高寺为核心。妙高禅寺始建于隋,历史上曾称之为大佛寺、华岩寺、地藏寺,为地藏王菩萨王卓锡到安徽九華山之前,在中央地区的第一道场。明末清初,著名高僧释竺启和尚重修妙高寺,使妙高寺成为鄂豫皖交界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坐落在西九华山半山腰,占地面积80余亩,四周翠竹环绕,云雾成烟,1995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一个峡谷景区,全长约三公里,留梦河贯穿峡谷始终。景区内有六处较大的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峡谷中植物品种丰富,春天时多种鲜生兰花在谷中悄悄开放,空谷幽兰,清香雅致;山岩上一树树映山红迎风怒放,如朵朵白云飘浮在谷中。盛夏时节谷中浓荫蔽日,清凉舒爽,气温比谷外平均低2—3摄氏度,是难得的避暑胜地。秋天山谷中红枫、黄栌等暖色与茶树、冷杉、竹林等冷暖色相互映衬,在静静的深潭中倒映出一幅幅层次分明的七彩画面。冬天谷中银装素裹,形成独特的冰瀑景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茶文化景区以万亩茶园为背景,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为载体,以妙高寺佛茶场、茶艺长廊、茶竹文化苑为体验场所,向游客展现悠久的豫南茶文化。西九华山的竹海是豫南地区的一大景观,也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海氧吧,随处可见的一片片竹林,掩映着西九华山的农舍、水田,勾画出一幅幅人间绝美的田园画卷。竹海观光区,在九华山景区,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婷婷而舞。九华山的竹子品种多、面积大,有毛竹、桂竹、圆竹、楠竹等20多个品种。上万亩竹园,从山脚、山腰到山顶,到处都是竹子,高低参差、随意点染。站在竹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小鸟的歌唱,山风吹起,竹海翻着翠浪,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茶竹文化民俗村占地100多亩,以豫南民俗文化为主调,全景展现豫南地区民俗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众多的豫南民俗文化,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粗粮加工、茶叶加工、磨豆腐、榨油、酿酒、织布、造纸、制陶、竹柳编制、打铁、制香酱菜等民间手工艺生产过程。旅游接待区,是由会议中心、农家院、竹韵山庄别墅及停车场、餐饮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组成,为游客全方位提供吃、住、行、乐、购等方面旅游服务;景区免费提供旅游车搭载着游客,穿梭于80平方公里的观赏景区范围之内。在白鹭湖温泉度假区,阳光沙滩、竹排、快艇、游船、摩托艇、索道速降、热气球、碰碰车、高尔夫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一应俱全,实为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长江河漂流景点,悠闲时泛一叶轻舟,览两岸青山翠影,在无惊无险中领略大自然的温柔与优雅,陶冶心灵;勇敢者,操浆弄舟,中流击水,作怒涛搏击,虽有惊而无险,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雄浑壮阔,锻炼体魄;探险者,穿山破浪,飘于险境,忽现于浪尖,忽没于水中,只为征服自然。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对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市场环境、投资风险、宏观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劳动力是中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实际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最优方案。西九华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今天,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西九华山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其最终目的则是发展旅游业,在借以吸引旅游者来访并满足其需要的同时,推动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内旅游而言,则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了使这些目的得以最佳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突出独特性原则
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其价值在于与周边及其它地方的于众不同的独特性,是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有意识地保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原有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原始风貌,在进行开发和建设时,开发者应该以市场的价值观念来看待开放后的吸引力问题,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加以决定。西九华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开发时更应当保持其原有特色,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就严格遵循着此原则。作为一个峡谷景点,留梦河贯穿整个景点,植物品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独特性,确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长江河漂流景点,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发探险游的一个特例,满足探险爱好者的需求。要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在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中,为突出旅游资源应强调地方化、民族化,在环境外观上要让游客感到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点,保持当地传统特色,也有利于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茶竹文化民俗村以反映豫南民俗文化为特色,有助于游客体验豫南民俗文化、体验异乡风情,旅游接待设施的内部环境和设施要以符合游客的生活习惯为目标。
第二、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许多旅游都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如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认真做好保护工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要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开发规划,尽量保持和维护其原貌,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以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强调保护自然的文化珍品对人类存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法措施法规。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处罚。留梦河谷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貌,峡谷、溪流、瀑布、植被等自然资源为主要特色,与历史传说融合在一起,构成整个景点的资源主体,成为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 第三、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因此,旅游产旅游市场的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要特别重视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结构和旅游者偏好开发出旅游市场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以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为基础的,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出发点。一方面要与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求舒适、求品质、求体验、求新奇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与细分市场的需求相适应,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在西九华山景区,开发出茶文化景区、竹文化景区、民俗体验区、山水游览区、以及旅游服务区。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休闲度假旅游盛行、散客游时代来临、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兴起、自驾车旅游增多、互联网成为主要信息渠道、新兴产品层出不穷、奢侈型旅游产品盛行等新趋势。针对我国旅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结合西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开发出阳光沙滩、竹排、游船、快艇、摩托艇、热气球、高尔夫球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等旅游产品,以适应休闲度假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的需要。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强调代际公平分配,达到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都有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保护,等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環境的协调发展。西九华山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在旅游旺季时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景区的整洁卫生,除景区工作人员定时清理垃圾、杂物外,要加强对游客进行卫生教育,提倡文明旅游。景区内峡谷众多、水深坡陡,要切实保障游客安全,重视景区安全管理,在景区内多设置安全提示标语,同时加强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整个西九华山景区由众多景点组成,要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加快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加强宣传促销,整合科研、教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商品联合开发体系、旅游人才队伍联合培养。在加快发展西九华山景区旅游发作时,加强 对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西九华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将成为豫东南最大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吴殿廷,王欣等.被旅游开发与规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