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生心智培养的研究背景
两会期间,不少委员代表提出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同时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是不容乐观,这些状况导致心理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困境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德育化、泛化,缺乏让学生和老师满意的教材;心理咨询难见效果;心理拓展活动的开展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近年,在我国兴起的由NLP国际大师李中莹始创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对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有着许多启发。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有许多具体的心理学技巧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并能带来良好效果。2010年,李中莹先生提出了“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而在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心理学技巧来培养这15项能力。
二、中学生心智培养的核心概念界定
中学生心智培养——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建立自我意识;说话达意;与感觉一起;理性感性并重;多线思维;从别人角度看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面对及处理冲突的能力;对失败及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分离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对金钱的正确态度;感恩的心态;对事物的观察与正确判断;了解本人学习模式(含学习兴趣);有效生活在系统里的正确态度。
三、中学生心智培养的研究目标、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培养中学生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让他们理解15项能力的定义、15项能力对他们的意义;掌握培养15项能力的一般方法;掌握培养15项能力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技巧。通过培养15项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一,对中学生15项能力的培养方法灵活新颖,与时俱进,有效且易于操作。
培养方法既渗透了常规培养技巧,又融合了轻松有效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例如,培养中学生“建立自我意识”一项,融合了“接受自己法”;培养中学生“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一项,融合了“感知位置平衡法”;培养中学生“面对分离的正确态度和能力”一项,融合了“处理哀伤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收效明显,利于师生轻松地教与学。
第二,该课题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国际培训界最实用有效的培训模式和目标导向的心理活动课模式。如“讲解—示范—练习—分享—运用”;又如“明确目标—挖掘资源—探索方法—分享交流—开展行动”等。活动模式凸显了科学先进的课题理念,形式灵动而不死板,让教者易于操作,让学者乐于参与和喜于所获。
第三,现行的心育课堂大多针对学生的“意识”层面开展工作,而该课题课程则注重在学生的“潜意识”层面触动感化学生,让教育渗透、深入至每一位孩子的灵魂,让他们真正地从心理课堂上获益,从而塑造健康的心智人格。
四、中学生心智培养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一,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采取了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心理拓展活动、心理咨询等研究方法。
第二,上课实践中采用提升和改正的研究方法,具体程序是:设计课程—上课实践—课后反思—修改提升—上课实践—形成校本教材。
第三,调查问卷的样本典型而具有代表性,从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丰富而极具说服力。
五、中学生心智培养研究的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教学效果,课题组针对15项心智能力的培养,分别进行了“学生满意度、学生行为改变、老师评价”等调查。我们下发了“学生满意度评估表”“学生行为改变问卷”各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下发“老师评价表”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
“学生行为改变问卷”上有25道题,我们随机选了第1、5、11、20这几项作为调查学生行为改变情况的依据,其中,“1”代表“很符合”,“2”代表“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不符合”,“5”代表“很不符”,对四项内容的分析。
中学生心智培养针对15项能力,共设有17节课,上课时向课题组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发放了“老师评价表”并回收。102份有效评价表中,其中,评分90分以上为等级1(优秀),80-89分为等级2(良好)、70-79分为等级3(中等)、60-69分为等级4(可以)、60分以下为等级5(差),17节课中每个评估等级的人次如下图:
六、对中学生心智培养研究不足之处的思考
《中学生心智培养研究》被立项为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课题, 2016年3月省教厅公布结题通过,是通过的5个重点课题之一。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有如下不足之处。
第一,限于现实条件,课程上课地点在学生平时上课教室,空间不够大,没有专门的心理活动室,很多小组练习和活动互受干扰。
第二,课程实施中,活动多,课堂秩序、氛围过于热闹甚至有点乱,老师要学会自身状态调整和控场能力。
第三,大型心理拓展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缺乏专项经费、人力和物力。
第四,课题组成员对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掌握有待提升。
两会期间,不少委员代表提出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同时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是不容乐观,这些状况导致心理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困境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德育化、泛化,缺乏让学生和老师满意的教材;心理咨询难见效果;心理拓展活动的开展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近年,在我国兴起的由NLP国际大师李中莹始创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对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有着许多启发。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有许多具体的心理学技巧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并能带来良好效果。2010年,李中莹先生提出了“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而在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心理学技巧来培养这15项能力。
二、中学生心智培养的核心概念界定
中学生心智培养——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建立自我意识;说话达意;与感觉一起;理性感性并重;多线思维;从别人角度看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面对及处理冲突的能力;对失败及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分离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对金钱的正确态度;感恩的心态;对事物的观察与正确判断;了解本人学习模式(含学习兴趣);有效生活在系统里的正确态度。
三、中学生心智培养的研究目标、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培养中学生人生必备的15项能力:让他们理解15项能力的定义、15项能力对他们的意义;掌握培养15项能力的一般方法;掌握培养15项能力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技巧。通过培养15项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一,对中学生15项能力的培养方法灵活新颖,与时俱进,有效且易于操作。
培养方法既渗透了常规培养技巧,又融合了轻松有效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例如,培养中学生“建立自我意识”一项,融合了“接受自己法”;培养中学生“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一项,融合了“感知位置平衡法”;培养中学生“面对分离的正确态度和能力”一项,融合了“处理哀伤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收效明显,利于师生轻松地教与学。
第二,该课题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国际培训界最实用有效的培训模式和目标导向的心理活动课模式。如“讲解—示范—练习—分享—运用”;又如“明确目标—挖掘资源—探索方法—分享交流—开展行动”等。活动模式凸显了科学先进的课题理念,形式灵动而不死板,让教者易于操作,让学者乐于参与和喜于所获。
第三,现行的心育课堂大多针对学生的“意识”层面开展工作,而该课题课程则注重在学生的“潜意识”层面触动感化学生,让教育渗透、深入至每一位孩子的灵魂,让他们真正地从心理课堂上获益,从而塑造健康的心智人格。
四、中学生心智培养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一,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采取了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心理拓展活动、心理咨询等研究方法。
第二,上课实践中采用提升和改正的研究方法,具体程序是:设计课程—上课实践—课后反思—修改提升—上课实践—形成校本教材。
第三,调查问卷的样本典型而具有代表性,从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丰富而极具说服力。
五、中学生心智培养研究的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教学效果,课题组针对15项心智能力的培养,分别进行了“学生满意度、学生行为改变、老师评价”等调查。我们下发了“学生满意度评估表”“学生行为改变问卷”各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下发“老师评价表”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
“学生行为改变问卷”上有25道题,我们随机选了第1、5、11、20这几项作为调查学生行为改变情况的依据,其中,“1”代表“很符合”,“2”代表“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不符合”,“5”代表“很不符”,对四项内容的分析。
中学生心智培养针对15项能力,共设有17节课,上课时向课题组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发放了“老师评价表”并回收。102份有效评价表中,其中,评分90分以上为等级1(优秀),80-89分为等级2(良好)、70-79分为等级3(中等)、60-69分为等级4(可以)、60分以下为等级5(差),17节课中每个评估等级的人次如下图:
六、对中学生心智培养研究不足之处的思考
《中学生心智培养研究》被立项为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课题, 2016年3月省教厅公布结题通过,是通过的5个重点课题之一。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有如下不足之处。
第一,限于现实条件,课程上课地点在学生平时上课教室,空间不够大,没有专门的心理活动室,很多小组练习和活动互受干扰。
第二,课程实施中,活动多,课堂秩序、氛围过于热闹甚至有点乱,老师要学会自身状态调整和控场能力。
第三,大型心理拓展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缺乏专项经费、人力和物力。
第四,课题组成员对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掌握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