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凭借文本引导学生习作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习作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无内容、缺方法、没兴趣”成了当前作文教学的头痛问题。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丰富多彩的活动只能东拼西凑,空洞干瘪;写不出理想的习作更怕写作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巧妇不巧,既无米,更不能炊。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随文练笔能有效地变“无米”为“有米”,变“不能炊”为“能炊”,变“厌炊”为“乐炊”。
  随文练笔,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新内容的构建。它以文本为训练素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分别从内容、思路、语言等不同方面入手,尝试构建新的内容,从而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的灵感、兴趣,克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随文练笔:
  一、编一编,创新内容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哲语,指出了作文“从内容入手”的重要性。创新内容,就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课文,从新的角度出发,构建崭新的情节内容,或深化或改变原文的中心。内容的创新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一般地,寓言故事适宜情节创新,以此深化寓意,亦可反其道而行。那些结尾言虽尽,意未尽的课文,亦可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想像练笔。而课文中蕴意深刻的一词一句也是不可多得的“米”。
  学习《小珊迪》一课后,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品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他们憎恨小珊迪生活的那个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希望小珊迪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大胆构思一个故事:假如小珊迪从课文中走来,来到中国,来到你的家门口,你第一眼看到的小珊迪和他的弟弟是什么样?你会怎样帮助他解决生活问题?怎样帮助他解决入学问题?抓住这一契机编一编写一写。学生在激思导练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习作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很快把生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熟饭。
  二、扩一扩,延伸视野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包括加强科学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这类课文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科学现象及知识,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这类课文,宜在讲读完毕,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然后,试著把这些够分量的米煮成熟饭。
  如《地球什么样》这首诗歌,形象地描写了地球的表面。那么,对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你知道多少它的秘密呢?经过一个星期的翻书、找资料、请教、讨论,《地球奥秘大公开》出笼了,有介绍星星方位、名字、发光原因;有解开火山爆发之迷;有描绘大海深处的样子 ……学生在翻遍《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等科普图书的同时,更深地了解了人类生存的星球,提高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课外知识的延伸,符合学生的口味,迎合学生的求知欲。在试着加工整理、扩充知识的同时,既增长了见识,又在兴趣盎然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套一套,移“法”接“文”
  法,是指文章的结构、框架。“移法接文”,通俗地说是模仿写作。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是这一阶段儿童的行为特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了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参照“范文”描述身边的人和事、物。一般地,范文需要有明显的构建排列顺序,即有一定的章法,或总起分述再总结或概括写再具体展开。有了章法,学生就有了做米饭的方法、程序。
  例如学完人教版第六册《翠鸟》,仿照先概括写再具体展开的构篇方法,学生分步观察了《我的玩具布娃娃》。从整体到身体、四肢、尾巴,一部分一部分看,再连起来说。学生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写得详细。
  套一套范文的思路、框架,在尝试中,渗透了作文的顺序、结构。这必将促使学生炊得有方法、有条理。
  四、用一用,积累语言
  刘勰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充实语言仓库,提高语言素养是解决“有米难炊”的主要途径之一。叶老为我们指出了积累词句的方向——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经常观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
  教材中不乏绘景抒情的美文,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积累它们,能使学生文章的泉水日益丰盛。所以,不妨现学现用之,增加仓库的内存量。
  如学习《桂林山水》后,要求学生试着按照课文中比较、排比的方法描写《太平水库》。学生这样写:我听说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想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认真观察过太平水库。水库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形状;水库的水真美啊,鱼鳞似的波纹折射出点点金光,仿佛有千万个生命在颤动、跳跃……谁能否认这次的尝试是成功的呢?谁能否认这是香喷喷的米饭呢?
  通过以上的实践,不难看出,随文练笔,提供了学生“炊”不尽的“米”,给予了学生进行“炊”的无声指导,巧媳妇真正乐为有米之炊,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定能不断地提高。
其他文献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只要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管理出效益。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一、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  到底是“教”需要时间长,还是“学”需要时间长?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
期刊
德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德商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德育教育过程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德育对象注重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德育内容抽象、空洞;德育效果实效性差,收效甚微。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呢?  一、了解学生德育认知的特点  1.学生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愿接受训导式的唯书、唯上、唯长的教育,乐于以平等、民主和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
期刊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一、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稳定时,学习积极
期刊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被提到了重要位置。然而这些年来,尽管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有时甚至搞得轰轰烈烈,但总体效果不甚理想。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当前,在积极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和改
期刊
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却并非易事,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传授式为主,致使培养的人才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本文探索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思维 探究性 教学模式  1、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
期刊
生活中“杠杆”这种简单机械被巧妙而广泛地应用,针对杠杆的题型较多、灵活性突出、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为便于规律性学习,我将“杠杆”的妙用简要总结如下:  一、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不同,我们知道杠杆分三类:省力杠杆(如钳子、羊角锤等),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竿等),等臂杠杆(如天平、跷跷板等)。当然,生活中的杠杆不是单一的,往往由几部分组成,如指甲刀、脚踩式垃
期刊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厅的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 
期刊
如今处于信息时代,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媒体应用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可以提供虚拟的操作平台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领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进而促进生本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运用多媒体能把数
期刊
把数学课之改革理解成“师生问答”对“畅所欲言”的转化,“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之肤浅形式的转化甚嚣尘上,这一时髦的趋附与泛滥折射出当今数学课堂改革的浮躁与盲目。知识有它的规律性,学生与知识之间有一微妙的切入点,教师与学生也存有长时培养起来的“心有灵犀”。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摈弃一切知识以外的干扰,让知识的元素如同一幅生动传神的山水画浮现于学生的脑海,又如一曲美妙的乐章,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在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的前提下规范操作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并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计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关键词:计时器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 加速度  物理新课标将实验探究列入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之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技能都有了新提高。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卷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原理、器材、步骤的考查,本文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