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13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办的“凝思与变革”新年文化论坛上,吴晓明就“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重建”这一命题发表演讲。演讲篇幅较长,本文为节选。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仍具有创造性的活力,正如尼采说的“一个民族要有希望,无论它多么不成熟,无论它有多少毛病,但最重要的是它依然保有活力,有了活力什么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没有活力你文明程度再高也已经进入中低阶段。”
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我们手中掌握的物质力量变得越来越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它实际上需要一种精神文化,来掌握、调解、控制如此巨大的物质力量,使得这种物质力量能够变成为自由的表现。
想要正确地谈论精神文化重建的主题,我们就必须研究和把握中国社会,研究和把握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
如何来讨论精神文化的重建?我觉得如果我们要来讨论这个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拒绝主观思想。现在在这个方面的主观思想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有许多人谈出了许多想法,他们都认为今天的社会、今天中国的文化有严重的问题,但是怎么来谈论它?批评的意见很多,谈出自己的想法也很多。但是怎么样的一种谈法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恰当的?我认为我们现在比较大的一个缺憾,是几乎都局限于主观思想。主观思想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我们可以完全撇开事情本身的内容,而不顾忌内容在展开当中的必然性,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偏好来发表关于精神走向的各种各样的意见,并且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所以我们听到很多所谓的顶层设计,好像他们能够来设计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好像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可以放在桌子上来互相比较的,哪一种比较好,然后他们挑出一种说是这个。当然由于是主观思想,他可以说这个好,你可以说那个好,每个人都可以想出自己的精神文化。
黑格尔认为:在国家为表现自身的普遍原则,就是构成一国文化的一般原则,这个原则在具体现实里的确定内容就是民族精神本身,它可以被理解为最广义的宗教,即一个民族对于它认为是真的东西所下的定义。我想一个民族有它的文化精神,这样的一种文化精神是有实体性内容的,并不是空洞的形式。我们在考虑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认真注意到这一点:民族精神是成熟的载体,反映一个民族的本质。
现在我们讨论当代中国精神的文化重建,学者、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的高谈阔论,当然可以当作一个想法,有一些想法听起来很崇高,我们一听激动万分、热血沸腾,但是这都是主观想法。如果要谈论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我觉得我们必须记住马克斯·韦伯说的,那些人的兴致和闲谈从未制造出任何宗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想要正确地谈论精神文化重建的主题,我们就必须研究和把握中国社会,研究和把握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和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和当今中国的发展道路,或者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我们就根本不可能恰当地来理解所谓精神文化基本走势。
所谓现代文明首先是、而且不能不是地域性的文明。但是我们现在的反思中,却没有这样想
所以我接着要谈的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自近代以来,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当中,它始终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任务就是现代化。当然现在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认为现在中国所有问题都是现代化引起的,他们说不要现代化,甚至他们说中国历史哪一代比较好?有人说宋代,这是文化保守主义。好像中国现代化任务是随便被想出来的,好像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因为搞现代化搞出来的,我想这个东西严重有问题,这个现代化也不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中国人用了100多年时间流血流汗带来的。但是我们进入到现代社会当中的理解有一种误解,我们有一个现代化任务,现代化的含义最基本来讲,就是进入到现代文明当中去。但是当我们一般地或者抽象地来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所谓现代文明典型的国家来禀赋中国的状况,并且认为中国的未来前景,未来基本定向就是现代文明。我想无论在一般公众还是知识分子心中,这样的想法恐怕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这种看法恰好是主观思想最基本的表现。
当我们从内容方面来思考现代化或者现代文明的时候,不难发现现代文明是被定义的内容与实质,这些文明揭示为西方文明、欧洲文明或者资本主义文明。因此所谓现代文明首先是,而且不能不是地域性的文明。但是我们现在的反思中,却没有这样想,现代文明它首先是而且就是地域性的文明,它是指欧洲的、西方的和资本主义的。所以马克思把这个历史概述明确限制在西欧范围内。所以我们不要把现代文明看作是一般文明。现在有很多人在谈论普世价值,这个普世是什么含义?我认为如果被恰当理解只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非常非常稀薄的抽象,这种话说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第二种就是某一个文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当中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
现代文明它首先是地域性的文明,同时它具有世界意义,它确实有绝对的权利,但是只是在特有的阶段。马克思讲过“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不到100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生产力超出原本的总和,这种文明带来了普遍的交往”。正因为如此大家必须明白,这样的一种普遍性是历史的,什么叫历史?就是说有出生,有成长,有鼎盛,也有衰落和死亡。
但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普世”是什么意思?第一,叫“古往今来”,第二,叫“放之四海”。大家想想,世界历史上有没有这种东西?市场经济大概要到16世纪、17世纪才开始产生出来,你怎么能说“古往今来”呢,怎么能说“放之四海”呢。大家想民主是这个东西吗?从来不是。有人说等到有一天民主了人类就不会放弃它了,有这种事情吗?古代希腊雅典是民主,后来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是民主,后来结束了。世界历史上没有这种“古往今来”、“放之四海”的东西。我一点不想否定世界文明的巨大成果,这个毫无疑问,但是要有一个基本观念:所有东西都是历史的出生、成长、壮大,达到它的顶峰,并且衰落而死。所以,普遍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一种得到恰当的理解,那就是在特定阶段当中所获得的权利。所以我提示一个基本的法则,就是历史的法则。我们如果要来讨论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必须要能够把握这样一个历史法则。现代文明具有世界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也是历史的,它显示出的是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我们的文化重建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这个民族还有着充沛的活力,那么它就是有希望的
在中国最近的快速发展当中,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现状如此快速地向我们临近,我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只能从完全进入西方文明的不可能性当中完全产生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始终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抉择,文化上的抉择,一开始它想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后来发现如果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话,那就死路一条。但如果它只是在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的框架里面来发展自己,那么它同样会在现代解放之前,就陷入现代崩溃。因此我认为中国现代发展的可能性在于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所以我不主张像许多学者和知识分子一样,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在10年以后,跟欧洲哪个国家相一致,20年以后跟哪个国家相一致,不该这样去提。
因此我想谈一下,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现实的可能性。我们既不可能完全避开西方的现代文明,又不可能全盘进入到西方现代文明,那么我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新文明。
中国社会与西方文明在基础上是根本不同的,黑格尔在《历史哲学》和《法哲学》当中都讲,他说“现代文明归根到底是基督教的世俗化”,而且主要的是宗教。所以从这个方面来思考中国发展独特的道路以及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精神和文化建设,我想才可能是现实。最后再讲几句。无论怎样,我对我们整个发展状况总抱有希望,之所以抱有希望是因为我们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希望,我们中国的危险是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从它的许多方面来讲,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仍具有创造性的活力,正如尼采说的“一个民族要有希望,无论它多么不成熟,无论它有多少毛病,但最重要的是它依然保有活力,有了活力什么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没有活力你文明程度再高也已经进入中低阶段。”
在我们的文化重建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这个民族还有着充沛的活力,那么它就是有希望的,而且我想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可能避开现代文明可能带来的毁灭前景,那归因于我们民族特有的宽容。
(本刊根据现场速记编辑整理)
我提示一个基本的法则,就是历史的法则。世界历史上没有这种“古往今来”、“放之四海”的东西。我一点不想否定世界文明的巨大成果,这个毫无疑问,但是要有一个基本观念:所有东西都是历史的出生、成长、壮大,达到它的顶峰,并且衰落而死。所以,普遍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一种得到恰当的理解,那就是在特定阶段当中所获得的权利。
吴晓明,生于1957年,著名学者,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著有《思入时代的深处》《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科学与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等。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仍具有创造性的活力,正如尼采说的“一个民族要有希望,无论它多么不成熟,无论它有多少毛病,但最重要的是它依然保有活力,有了活力什么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没有活力你文明程度再高也已经进入中低阶段。”
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我们手中掌握的物质力量变得越来越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它实际上需要一种精神文化,来掌握、调解、控制如此巨大的物质力量,使得这种物质力量能够变成为自由的表现。
想要正确地谈论精神文化重建的主题,我们就必须研究和把握中国社会,研究和把握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
如何来讨论精神文化的重建?我觉得如果我们要来讨论这个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拒绝主观思想。现在在这个方面的主观思想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有许多人谈出了许多想法,他们都认为今天的社会、今天中国的文化有严重的问题,但是怎么来谈论它?批评的意见很多,谈出自己的想法也很多。但是怎么样的一种谈法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恰当的?我认为我们现在比较大的一个缺憾,是几乎都局限于主观思想。主观思想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我们可以完全撇开事情本身的内容,而不顾忌内容在展开当中的必然性,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偏好来发表关于精神走向的各种各样的意见,并且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所以我们听到很多所谓的顶层设计,好像他们能够来设计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好像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可以放在桌子上来互相比较的,哪一种比较好,然后他们挑出一种说是这个。当然由于是主观思想,他可以说这个好,你可以说那个好,每个人都可以想出自己的精神文化。
黑格尔认为:在国家为表现自身的普遍原则,就是构成一国文化的一般原则,这个原则在具体现实里的确定内容就是民族精神本身,它可以被理解为最广义的宗教,即一个民族对于它认为是真的东西所下的定义。我想一个民族有它的文化精神,这样的一种文化精神是有实体性内容的,并不是空洞的形式。我们在考虑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认真注意到这一点:民族精神是成熟的载体,反映一个民族的本质。
现在我们讨论当代中国精神的文化重建,学者、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的高谈阔论,当然可以当作一个想法,有一些想法听起来很崇高,我们一听激动万分、热血沸腾,但是这都是主观想法。如果要谈论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我觉得我们必须记住马克斯·韦伯说的,那些人的兴致和闲谈从未制造出任何宗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想要正确地谈论精神文化重建的主题,我们就必须研究和把握中国社会,研究和把握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和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和当今中国的发展道路,或者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我们就根本不可能恰当地来理解所谓精神文化基本走势。
所谓现代文明首先是、而且不能不是地域性的文明。但是我们现在的反思中,却没有这样想
所以我接着要谈的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自近代以来,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当中,它始终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任务就是现代化。当然现在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认为现在中国所有问题都是现代化引起的,他们说不要现代化,甚至他们说中国历史哪一代比较好?有人说宋代,这是文化保守主义。好像中国现代化任务是随便被想出来的,好像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因为搞现代化搞出来的,我想这个东西严重有问题,这个现代化也不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中国人用了100多年时间流血流汗带来的。但是我们进入到现代社会当中的理解有一种误解,我们有一个现代化任务,现代化的含义最基本来讲,就是进入到现代文明当中去。但是当我们一般地或者抽象地来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所谓现代文明典型的国家来禀赋中国的状况,并且认为中国的未来前景,未来基本定向就是现代文明。我想无论在一般公众还是知识分子心中,这样的想法恐怕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这种看法恰好是主观思想最基本的表现。
当我们从内容方面来思考现代化或者现代文明的时候,不难发现现代文明是被定义的内容与实质,这些文明揭示为西方文明、欧洲文明或者资本主义文明。因此所谓现代文明首先是,而且不能不是地域性的文明。但是我们现在的反思中,却没有这样想,现代文明它首先是而且就是地域性的文明,它是指欧洲的、西方的和资本主义的。所以马克思把这个历史概述明确限制在西欧范围内。所以我们不要把现代文明看作是一般文明。现在有很多人在谈论普世价值,这个普世是什么含义?我认为如果被恰当理解只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非常非常稀薄的抽象,这种话说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第二种就是某一个文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当中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
现代文明它首先是地域性的文明,同时它具有世界意义,它确实有绝对的权利,但是只是在特有的阶段。马克思讲过“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不到100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生产力超出原本的总和,这种文明带来了普遍的交往”。正因为如此大家必须明白,这样的一种普遍性是历史的,什么叫历史?就是说有出生,有成长,有鼎盛,也有衰落和死亡。
但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普世”是什么意思?第一,叫“古往今来”,第二,叫“放之四海”。大家想想,世界历史上有没有这种东西?市场经济大概要到16世纪、17世纪才开始产生出来,你怎么能说“古往今来”呢,怎么能说“放之四海”呢。大家想民主是这个东西吗?从来不是。有人说等到有一天民主了人类就不会放弃它了,有这种事情吗?古代希腊雅典是民主,后来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是民主,后来结束了。世界历史上没有这种“古往今来”、“放之四海”的东西。我一点不想否定世界文明的巨大成果,这个毫无疑问,但是要有一个基本观念:所有东西都是历史的出生、成长、壮大,达到它的顶峰,并且衰落而死。所以,普遍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一种得到恰当的理解,那就是在特定阶段当中所获得的权利。所以我提示一个基本的法则,就是历史的法则。我们如果要来讨论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必须要能够把握这样一个历史法则。现代文明具有世界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也是历史的,它显示出的是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我们的文化重建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这个民族还有着充沛的活力,那么它就是有希望的
在中国最近的快速发展当中,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现状如此快速地向我们临近,我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只能从完全进入西方文明的不可能性当中完全产生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始终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抉择,文化上的抉择,一开始它想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后来发现如果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话,那就死路一条。但如果它只是在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的框架里面来发展自己,那么它同样会在现代解放之前,就陷入现代崩溃。因此我认为中国现代发展的可能性在于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所以我不主张像许多学者和知识分子一样,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在10年以后,跟欧洲哪个国家相一致,20年以后跟哪个国家相一致,不该这样去提。
因此我想谈一下,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现实的可能性。我们既不可能完全避开西方的现代文明,又不可能全盘进入到西方现代文明,那么我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新文明。
中国社会与西方文明在基础上是根本不同的,黑格尔在《历史哲学》和《法哲学》当中都讲,他说“现代文明归根到底是基督教的世俗化”,而且主要的是宗教。所以从这个方面来思考中国发展独特的道路以及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精神和文化建设,我想才可能是现实。最后再讲几句。无论怎样,我对我们整个发展状况总抱有希望,之所以抱有希望是因为我们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希望,我们中国的危险是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从它的许多方面来讲,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仍具有创造性的活力,正如尼采说的“一个民族要有希望,无论它多么不成熟,无论它有多少毛病,但最重要的是它依然保有活力,有了活力什么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没有活力你文明程度再高也已经进入中低阶段。”
在我们的文化重建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这个民族还有着充沛的活力,那么它就是有希望的,而且我想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可能避开现代文明可能带来的毁灭前景,那归因于我们民族特有的宽容。
(本刊根据现场速记编辑整理)
我提示一个基本的法则,就是历史的法则。世界历史上没有这种“古往今来”、“放之四海”的东西。我一点不想否定世界文明的巨大成果,这个毫无疑问,但是要有一个基本观念:所有东西都是历史的出生、成长、壮大,达到它的顶峰,并且衰落而死。所以,普遍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一种得到恰当的理解,那就是在特定阶段当中所获得的权利。
吴晓明,生于1957年,著名学者,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著有《思入时代的深处》《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科学与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