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本病虽在肠道,但与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运用逍遥丸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便秘;逍遥丸;血府逐瘀汤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延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1]。临床常见的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国际学者对功能性便秘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2],其发病机制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学说进行合理解释。笔者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虽在肠道,但与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有密切的关系。临证以逍遥丸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1 气滞血瘀是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
功能性便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由于工作生活环境或饮食结构及习惯改变、情志不舒等原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便秘患者的粪便长期停留体内,使人体的升降出入不能正常进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同时便秘患者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内积滞时间过长,压迫肠壁,郁阻肠络,使肠壁血行迟缓涩滞,久病多瘀、久病入络,影响气机升降,最终形成气滞血瘀的基本病机。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便秘多与肝、肺有密切关系。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不展,肠道气机升降失序则致便秘。肺主气、朝百脉,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失宣,上窍不通则下窍闭。反之,大便秘结,阻滞气机,亦可引起气血逆乱,气滞血瘀,造成恶性循环。王清任曰:“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 根据“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久病入络从瘀”等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应以理气活血为基本治则,理气可通腑,活血可通络,络通气血能行。本病患者病史长,且往往有精神心理等方面因素,患者多有舌质紫黯,脉弦或涩,即使无明显气滞血瘀证候表现,投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也多能收效。
2 典型病例
刘某,女,38岁,教师。患者便秘20余年,月经不调3年,乳腺增生2年。现大便干硬如羊屎状,排出费力,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大便4~5 d一行,便后不爽。自觉腹部胀满,很少排气,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经常服用复方芦荟胶囊,或使用开塞露协助通便,因便秘而苦恼不堪,影响正常生活。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通腑。因患者工作紧张要求服用成药,处方给予逍遥丸10粒,一天两次;血府逐瘀胶囊6粒,一天两次。服药当天排气增多,矢气臭味较重,腹胀减轻,但未排便,服药第二天未服导泻药排出少量羊屎状粪便,排气仍较多,第三天排便初始大便硬,排便费力,而后为少量成形软便,第四天未觉费力即排出大量软便,感觉腹部从未有过的轻松。坚持服用上药,基本能1~2天排便一次,排便通畅。服药约20天左右,月经正常来潮,经前乳房疼痛减轻。患者服药约一月后自行停药,其后便秘反复时继服上药仍有效。
3 用药体会
功能性便秘非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所致,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的病证。患者往往为求一时通利而服用苦寒泻下之剂。苦寒之剂久服损伤脾胃,一则不思饮食,谷道无物,不能形成有效的排便刺激;二则运化失职,大肠传导失常,糟粕内停,形成便秘。正如《古今医统大全·秘结候》所言:“如投以快药利之,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
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一书中任继学认为大肠传导的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肝气的疏泄和肾的开阖[3]。大肠为六腑之一,《灵枢·本藏》曰:“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其特点为“实而不满”、“泻而不藏”。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临床治疗中应以疏通其功能为根本。通不仅是泻下之意,若有气机郁滞则调畅气机亦为通,若有瘀血阻滞则活血化瘀亦为通。
逍遥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血府逐瘀汤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桔梗开宣肺气,合枳壳一升一降,使气机升降有常。朱丹溪“提壶揭盖”的理论不仅应用于癃闭,对便秘同样有效, “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窍通则下窍自通,《伤寒六书》中黄龙汤煎煮后再入桔梗一撮,热沸为度,亦取其宣散肺气,肠腑自通之意。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活血化瘀、养血润肠,牛膝通利血脉,引药下行至病所;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则肝郁得疏,肺闭得宣,血虚得养,脾弱得复,血瘀得行,肠道得润,因此大便能通。有研究表明逍遥丸具有松弛平滑肌的紧张而发挥镇痉作用,对自主神经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4]。血府逐瘀汤能抗血栓形成,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5]。正是因为调节了肠道自主神经系统,改善了肠道组织的血液供应,才使肠蠕动增强,从而缓解便秘。临证对于不同证型的便秘,可在逍遥丸加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加减治疗,多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1
[2] 张丹,夏志伟.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J].中国医刊,2008,43(12):63-64
[3] 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31-40
[4] 何婕,王北绵,陈嘉生,等.中西结合治疗116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6,4(3):133
[5]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136
【关键词】 便秘;逍遥丸;血府逐瘀汤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延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1]。临床常见的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国际学者对功能性便秘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2],其发病机制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学说进行合理解释。笔者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虽在肠道,但与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有密切的关系。临证以逍遥丸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1 气滞血瘀是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
功能性便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由于工作生活环境或饮食结构及习惯改变、情志不舒等原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便秘患者的粪便长期停留体内,使人体的升降出入不能正常进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同时便秘患者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内积滞时间过长,压迫肠壁,郁阻肠络,使肠壁血行迟缓涩滞,久病多瘀、久病入络,影响气机升降,最终形成气滞血瘀的基本病机。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便秘多与肝、肺有密切关系。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不展,肠道气机升降失序则致便秘。肺主气、朝百脉,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失宣,上窍不通则下窍闭。反之,大便秘结,阻滞气机,亦可引起气血逆乱,气滞血瘀,造成恶性循环。王清任曰:“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 根据“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久病入络从瘀”等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应以理气活血为基本治则,理气可通腑,活血可通络,络通气血能行。本病患者病史长,且往往有精神心理等方面因素,患者多有舌质紫黯,脉弦或涩,即使无明显气滞血瘀证候表现,投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也多能收效。
2 典型病例
刘某,女,38岁,教师。患者便秘20余年,月经不调3年,乳腺增生2年。现大便干硬如羊屎状,排出费力,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大便4~5 d一行,便后不爽。自觉腹部胀满,很少排气,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经常服用复方芦荟胶囊,或使用开塞露协助通便,因便秘而苦恼不堪,影响正常生活。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通腑。因患者工作紧张要求服用成药,处方给予逍遥丸10粒,一天两次;血府逐瘀胶囊6粒,一天两次。服药当天排气增多,矢气臭味较重,腹胀减轻,但未排便,服药第二天未服导泻药排出少量羊屎状粪便,排气仍较多,第三天排便初始大便硬,排便费力,而后为少量成形软便,第四天未觉费力即排出大量软便,感觉腹部从未有过的轻松。坚持服用上药,基本能1~2天排便一次,排便通畅。服药约20天左右,月经正常来潮,经前乳房疼痛减轻。患者服药约一月后自行停药,其后便秘反复时继服上药仍有效。
3 用药体会
功能性便秘非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所致,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的病证。患者往往为求一时通利而服用苦寒泻下之剂。苦寒之剂久服损伤脾胃,一则不思饮食,谷道无物,不能形成有效的排便刺激;二则运化失职,大肠传导失常,糟粕内停,形成便秘。正如《古今医统大全·秘结候》所言:“如投以快药利之,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
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一书中任继学认为大肠传导的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肝气的疏泄和肾的开阖[3]。大肠为六腑之一,《灵枢·本藏》曰:“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其特点为“实而不满”、“泻而不藏”。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临床治疗中应以疏通其功能为根本。通不仅是泻下之意,若有气机郁滞则调畅气机亦为通,若有瘀血阻滞则活血化瘀亦为通。
逍遥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血府逐瘀汤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桔梗开宣肺气,合枳壳一升一降,使气机升降有常。朱丹溪“提壶揭盖”的理论不仅应用于癃闭,对便秘同样有效, “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窍通则下窍自通,《伤寒六书》中黄龙汤煎煮后再入桔梗一撮,热沸为度,亦取其宣散肺气,肠腑自通之意。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活血化瘀、养血润肠,牛膝通利血脉,引药下行至病所;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则肝郁得疏,肺闭得宣,血虚得养,脾弱得复,血瘀得行,肠道得润,因此大便能通。有研究表明逍遥丸具有松弛平滑肌的紧张而发挥镇痉作用,对自主神经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4]。血府逐瘀汤能抗血栓形成,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5]。正是因为调节了肠道自主神经系统,改善了肠道组织的血液供应,才使肠蠕动增强,从而缓解便秘。临证对于不同证型的便秘,可在逍遥丸加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加减治疗,多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1
[2] 张丹,夏志伟.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J].中国医刊,2008,43(12):63-64
[3] 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31-40
[4] 何婕,王北绵,陈嘉生,等.中西结合治疗116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6,4(3):133
[5]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136